[摘要]文章以江苏和湖北两省高校文科学科建设和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发展为例,探讨省域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问题。指出学术期刊和学科是关联发展的关系,省域学科力量的强弱决定了期刊的水平高低,省域学术期刊与学科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省域学术期刊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影响学科发展进程。
[关键词]学术期刊 学科建设 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学科是高校的基石,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龙头,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1]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高校主办学术期刊与高校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目前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省域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的研究更少。本文以江苏与湖北两省高校主办的文科学术期刊为例[2],探讨省域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问题。
江苏和湖北都是教育大省和教育强省。至2014年7月9日,江苏共有普通高 校134所,居全国首位,湖北99所,排在第9位。[3]江苏“985工程”高校(下文简称985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下文简称211高校)11所(含2所985高校);湖北985高校2所,211高校7所(含2所985高校)。江苏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9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64个;湖北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7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48个。2015年6月10日,第七届《QS亚洲大学排名》发布,74所进入亚洲300强的中国大陆院校中,江苏有8所高校入选,湖北有4所高校入选。总体而言,江苏高校的整体水平略高于湖北高校。但是,笔者发现,在高校文科学科建设上,湖北强于江苏,在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整体水平上,湖北也高于江苏,那么,省域高校文科学科建设和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呢?本文试图以江苏和湖北高校为例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互动。
一、 高校文科学科建设:学科门类布局和发展状况
江苏和湖北两省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两省985高校数量相同,211高校数量江苏多于湖北,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相差不大,专科高校在两省高校中均占据半数以上。
具体看一下两省高校文科学科建设。本文选取两个指标来对两省高校文科学科建设情况进行比较,这两个指标是文科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情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情况。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4]一省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省的学科建设情况以及在全国的地位。表2可见,江苏在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数量上远超过湖北,但是文科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只有1个,湖北有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总数江苏也高于湖北,但其中文科类二级重点学科数量比湖北少了9个。江苏的1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分布情况是:南京大学7个、南京师范大学4个、南京农业大学2个、南京政治学院1个。除南京政治学院外,均集中在985高校和211高校。湖北的2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分布情况是:武汉大学10个、华中师范大学6个、华中科技大学2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个、华中农业大学1个,均在985高校和211高校。可见,省域高校中985高校和211高校文科学科力量都相对较强,囊括省域范围内绝大部分的国家重点学科。
再看两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情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按照“一流”和“唯一”的标准进行建设。“一流”即研究领域在全国是一流的,或者至少在全国高校同一研究领域是一流的,并经过若干年的建设有望在全国同一研究领域达到一流;“唯一”,就是说在同一领域、同一研究方向上只设一个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是该研究领域的中心,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中明显居于领先地位。[5]省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数量是反映该省文科学科在全国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部在全国66所高等学校相继设立了15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这其中,江苏的重点研究基地涉及6个学科门类,共计6个基地,占总数的3.97%,其中南京大学4个、南京师范大学1个、苏州大学1个。湖北的重点研究基地涉及8个学科门类,共有11个基地,占总数的7.28%,其中武汉大学7个、华中师范大学3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个。
通过以上两个指标的比较我们发现,在文科学科力量方面,湖北高校强于江苏高校。2014年5月27日,中国校友会网公布了2014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排行榜,江苏排名第2,湖北排名第3,江苏高校中中国五星级以上学科专业共有46个,自然科学36个,社会科学10个;湖北五星级以上学科专业33个,其中自然科学19个,社会科学14个。[6]这组数据再次验证了湖北高校文科力量较强。江苏省内部开展的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010—2015)两期立项项目学科门类情况见表3。一期项目中文科类学科占总数的18.03%,二期项目中占总数的20.44%,虽然有小幅度的提高,但对比理工类学科仍然有较大差距。可见,江苏高校不同学科门类之间发展很不均衡,文科学科相对薄弱,距全国领先有很大差距。这和江苏省侧重应用型工科,偏重能够推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有一定关系。[7]省域学科建设是省域学术期刊发展的依托力量,省域有较强的文科学科力量对于文科学术期刊组稿、约稿,培养作者群,挖掘审稿专家,遴选栏目主持人等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推动高校文科期刊发展方面,湖北高校具有一定优势。
以江苏134所高校、湖北99所高校为主办单位,搜索其主办的学术期刊,并剔除理工农医类学术期刊,得到如表4所示的两省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情况。尽管高校数量上江苏比湖北多35所,但两省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总数相差不大。表4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湖北985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数量远高于江苏985高校,同是两所985高校,江苏只有3种期刊(南京大学2种,东南大学1种),但湖北却有16种之多(武汉大学11种,华中科技大学5种)。211高校[8]主办学术期刊数量虽然相同,但湖北的211高校比江苏少4个,这样平均每所211高校主办的期刊数量湖北还是高于江苏。
本文对比江苏、湖北两省文科学术期刊发展情况,将主要综合CSSCI收录情况、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中期刊排名、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和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入选情况等。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在筛选来源期刊时由于注重学术性、标准严格,因此其来源期刊在业界普遍得到认可。根据最新版(2014—2015)来源期刊目录,江苏省共有26种期刊被收录,占全部收录期刊数的4.88%,在全国排第4;湖北省共有30种期刊被收录,占全部收录期刊数的5.63%,在全国排第3。我们从中将高校主办学术期刊抽取出来分析,得到表5。
江苏省26种CSSCI来源期刊中,高校主办期刊仅占50%,其中985高校3种,211高校5种,普通高校5种。湖北省30种CSSCI来源期刊中,高校主办期刊有23种,达到总数的76.67%,其中985高校有11种,211高校9种,普通高校3种。可见,湖北的985高校和211高校高质量学术期刊更多。湖北211高校中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虽然没有CSSCI来源期刊,但《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和武汉理工大学的《高教发展与评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已进入CSSCI来源期刊(2014—2015)扩展版目录。江苏的9所211高校中,只有4所大学有期刊进入CSSCI来源期刊,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均没有期刊入围。
2014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根据学科将所有期刊划分为23大类,综合评价后,将733种期刊划分为顶级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扩展期刊4类。入围的江苏高校主办期刊无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数量为9种,仅涉及4个学科门类。入围的湖北高校主办期刊有3种权威期刊、20种核心期刊,涉及12个学科门类。3种权威期刊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管理学报》《高等教育研究》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外国文学研究》。
2014年12月16日,由清华大学所属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设立的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和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共61种,江苏没有期刊入围,湖北有4种期刊入围,均为高校主办,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管理学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和武汉大学主办的《经济评论》。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共60种,江苏有2种期刊入围,分别是《体育与科学》《现代管理科学》,但这2种期刊均不是高校主办;而湖北有4种期刊入围,其中3种为高校主办,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语言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的《外国文学研究》、武汉体育学院的《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的主要是学术水平较高或者专业和地域特色突出的文科类学术期刊,全国范围内共有200种优秀期刊分两批次获得资助。江苏省和湖北省获资助期刊的具体情况见表6。从总数上,湖北和上海并列第二,江苏名列第三,但其中高校主办期刊数量上,湖北比江苏多6个,是江苏的2.5倍。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湖北高校主办文科期刊中有影响力、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多于江苏,湖北高校主办的文科学术期刊综合实力更强,湖北高水平大学尤其是985高校对省域学术期刊的贡献较大。
前文对江苏和湖北高校文科学科建设水平、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湖北高校的文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高于江苏,同时湖北高校的文科学术期刊发展好于江苏。那么,省域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是如何互动的呢?笔者认为,省域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是关联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省域学科力量的强弱决定了学术期刊的水平高低
学科是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省域学科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了省域学术期刊的水平高低。文科学术期刊的来源主要有三大系统:高校、社科院(联)、党政干部院校(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管理学院)。湖北高校主办文科期刊的发展即使在全国层面上也十分突出,在整个湖北文科期刊发展中举足轻重,属于三个系统中力量最强的,在省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发展情况直接决定着湖北文科期刊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而江苏高校主办期刊在江苏省内最多只占半壁江山(CSSCI来源期刊中高校主办的占50%,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高校主办的为44.44%),江苏社科院(联)系统文科期刊对江苏省学术期刊的贡献也非常大。此外,湖北高水平大学对期刊贡献更大。高水平大学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其学科力量更为强大,掌握更多资源,因此主办期刊质量普遍高于普通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985高校武汉大学共有学术期刊31种,文科类11种,CSSCI来源期刊6种,占湖北所有CSSCI来源期刊的20%,占高校主办CSSCI来源期刊的26.09%;另一所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共有学术期刊33种,其中文科类5种,均为CSSCI来源期刊,占湖北所有CSSCI来源期刊的16.67%,占高校主办CSSCI来源期刊的21.73%。这两所高校合起来共有文科类期刊16种,其中CSSCI来源期刊11种,占湖北省所有CSSCI来源期刊的36.67%,占高校主办CSSCI来源期刊的47.83%。可见这两所高校在湖北高校文科学术期刊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相比之下,江苏的两所985高校文科学术期刊虽然质量较高,但数量相对较少,对江苏期刊的整体贡献度不如湖北两所985高校。
CSSCI将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划分为25大类,江苏高校主办期刊共在6大类别中有13种期刊入围,分别是语言学1种,外国文学1种,艺术学1种,经济学2种,历史学1种,高校综合性学报7种。可见江苏高质量学术期刊以综合性学报为主,高质量专业期刊相对较少。湖北高校主办期刊在12个类别中有23种期刊入围,分别是管理学1种,马克思主义1种,语言学2种,外国文学1种,经济学2种,法学2种,民族学与文化学1种,新闻学与传播学1种,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种,教育学4种,体育学1种,高校综合性学报6种。在高质量专业期刊方面,湖北明显多于江苏。前文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的分析也指出,在所有23大类中,入围的江苏高校主办期刊仅涉及4个学科门类(含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湖北高校涉及12个学科门类。可见,湖北更多数量的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发挥作用,依托他们的力量,在专业期刊方面,湖北数量更多,涉及的学科门类也更多。
除了高校综合性学报外,湖北高校的教育学类期刊、法学类期刊都比较突出,尤其是教育类期刊达到了全部CSSCI入围期刊数量的1/9,而且《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与经济》这4种期刊在教育类期刊中的排名都比较靠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依托的主要是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二级学科高等教育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法律学科方面,武汉大学有两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国际法学),同时有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即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民商法学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开展的2012高校学科评估中,在一级学科法学中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入前十名,其中武汉大学排在全国第4名。可见,在法学方面,湖北高校实力较强。武汉大学的《法学评论》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商研究》的发展依托的正是这些学科力量。
2. 省域学术期刊与学科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机构设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独立建制,是学校的直属或附属单位;二是挂靠在不同的行政机构,如科研处、人文社科处等;三是隶属于不同的学院(系)或科研机构。在前面两种机构设置方式下,期刊的执行主编或常务副主编、编辑等大部分都是专职人员,业务独立,与学院(系)和学科相对疏离。第三种机构设置方式中,执行主编(常务副主编)、编辑等大部分是学院或科研机构的教师、一线研究人员,和学院(系)关系紧密。期刊发展主要依托学科力量,因此第三种机构设置方式由于和学科结合更为紧密,更利于期刊发展。武汉大学的6种期刊均来自不同的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和《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评论》编辑部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评论》编辑部在法学院,《图书情报知识》和《出版科学》编辑部在信息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的《管理学报》编辑部设在管理学院,《语言研究》编辑部在中国语言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在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在人文学院。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依托学院(系)或科研机构强大的学科力量,在不同的学院和科研机构中办出了多种专业学术期刊。
在江苏985高校中,《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编辑部均是学校的直属单位,没有设在学院或相关研究机构。南京大学的另一专业期刊《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设在外国语学院。这种期刊和学科相对疏离的情况在江苏211高校中同样存在。江苏985高校和211高校的文科学术期刊仍以综合性学报为主,专业期刊较少,仅有《当代外国文学》和《中国农史》两种专业期刊成为CSSCI来源期刊,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和发挥这些高校中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学科力量。与此同时,江苏普通高校中江苏师范大学的《语言科学》、南京财经大学的《产业经济研究》、南京审计学院的《审计与经济研究》三本刊物近年来发展迅速、表现突出。这三本刊物就是因为与学科结合紧密而得到快速发展的。《语言科学》编辑部设在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这个中国大陆唯一的语言学专业学院,2002年创刊,发展迅速,入选了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并进入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多个核心期刊库。[9]南京财经大学的《产业经济研究》也创刊于2002年,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问题的专业学术刊物。编辑部设在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该院是江苏省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基地、江苏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南京审计学院的《审计与经济研究》主要依托学校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等教育部特色专业,具有鲜明的刊物特色。
3. 省域学术期刊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影响学科发展进程
省域学术期刊是省域学科建设的展示平台,是学术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者培养的重要部门,是学术生态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从更大范围来说,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域学术期刊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影响学科发展进程。每个成熟的学科都有本学科内比较认可的学术期刊,要想通过学术期刊发展带动学科发展必须有一个前提:学术期刊发展到一定水平,在某学科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在这种前提之下,利用期刊来组织学术活动,利用期刊来加强同行的交流,会为学科建设提供平台,进而推动学科发展。相反,学术期刊发展如果一直滞后不前,省域缺少优秀的专业学术期刊,势必会延缓学科发展进程。
因此,无论是学术期刊编辑,还是学科建设管理者、科研人员或教师都要树立一种理念:学术期刊和学科建设不是疏离的,而是关联发展的,学术期刊要想方设法提高质量为学科建设服务。学术期刊推动学科建设的成功案例很多,在此试举两例。《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栏目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栏。在该栏目的促进和推动下1995年底学校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专门的留学生研究机构——徐州师大(即现在的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2001年学校成功申报以留学生研究为第一方向的专门史硕士点。同时留学生和留学史研究也渐呈学科化的趋势,江苏师范大学成为全国留学生研究的重镇。[10]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报》在2004年创刊之初即将“推动管理学科不断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之一。《管理学报》杂志社作为发起单位至今成功策划组织了七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五届“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打造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些品牌系列会议赢得了管理学界学者的肯定和支持。通过组织、参与各种学术活动,《管理学报》的影响不断增强,扩大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推动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深入推动了中国管理实践的科学发展。[11]
另外,可以考虑将省域范围内学术期刊资源结合学科建设情况重新分配,尝试依据省域优势学科力量开创各学科专业学术期刊,真正实现省域文科学科建设和文科学术期刊良性互动的关联发展。
注释:
[1] 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研究,2000(5):16.
[2] 本文的讨论对象既包括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也包括由高校独立主办或联合主办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学术期刊,但不含以英文出版的学术期刊。为叙述方便,统称为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
[3] 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4年7月9日)。详见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634/201408/173611.html中的内容。
[4] 国家重点学科评选项目简介。详见http://www.cdgdc. edu.cn/xwyyjsjyxx/xwbl/zdjs/zdxk/zdxkmd/中的内容。
[5] 详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http://www.sinoss.net/)中的内容。
[6] 2014中国各省市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北京江苏湖北勇夺前三甲。详见http://www.cuaa.net/Cur/2014/ xkzy/dqph.shtml中的内容。
[7] 彭怀祖.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成效分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9.
[8] 为便于区分985高校和其他211高校,从此处开始,下文所指两省的211高校将不含各自的985高校。
[9] 详见江苏师范大学网站(http://yky.jsnu.edu.cn/xrld/list.htm)中的内容。
[10] 详见江苏师范大学网站(http://xuebao.jsnu.edu.cn/85/48/c8506a165192/page.htm)中的内容。
[11] 张金隆,蔡玉麟,张光辉. 百期奠基 十年筑梦——《管理学报》十年回顾.管理学报,2014(3):313-320.
[本文系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届(2013年)编辑学研究基金一般资助课题“我国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现状之反思”(2013YB08)、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联络中心2014年度重点资助项目“高校社科期刊评价相关问题研究”(项目号LGNY14A2)及2014年度江苏省期刊协会立项课题“回归与重塑:学术内在评价中的编辑作为”(项目号2014JSQKB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出版中心、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