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民族

做好办班与对口支援工作 开创民族教育新局面


□文/本刊记者 沈丽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建城700余年来,上海的历史正是各地移民的奋斗史、融入史。上世纪80年代,上海响应国家号召,率先承担“智力援藏”任务;迈入21世纪后,上海的民族教育工作内容扩充、办学规模扩大,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办班任务,已经成为全国民族教育领域独树一帜的典范。

记者:苏主任您好!在新时期,上海市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此背景之下,上海市的民族教育必然大有可为,有大作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上海市民族教育工作的举措与经验。

苏明: 自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领导,保障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每逢藏历新年、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大少数民族节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都会到学校看望民族班学生,与各族学生们共度节日;还深入西藏、新疆、青海等省区对口援建地区,现场检查、指导援建教育项目,确保各项援建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为加强对口支援工作领导,成立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上海各项对口援助事宜。此外,又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上海市民族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民宗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等15个部门组成,具体负责本市民族教育和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及高校民族班工作的推进落实。

  第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2002-2015年,上海用于举办各类民族班的资金达到12.29亿元。近年来,随着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的持续扩招,2010年起上海又先后承担内地新疆中职班、内地青海果洛中职班的办班任务,每年用于完成各类内地班办班任务的资金已达1.5亿元。

记者:上海市教委积极参与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请您谈谈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情况。

  苏明: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力度,为支援对口地区改善办学条件。2002年以来,先后援建西藏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日喀则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综合教学楼及实训楼、江孜县乡中心小学等建设项目。2010-2015年,上海专项资金已安排西藏建设项目30个,投入资金9660多万元;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4县,新建和改造各级各类教育设施累计已投入资金近11.86亿元,新增建筑面积近41.2万平方米;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安排教育基建项目48个,以寄宿制学校和校园配套保障设施建设为重点,投入经费2.54亿元,约占全市专项资金总数30%,并着手编制《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开展各类培训,帮助对口地区加强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2002年以来,先后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新疆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新疆高校干部来沪挂职学习、新疆大学毕业生来沪培训、西藏日喀则地区中学后备干部培训班等一系列智力援疆、援藏、援青项目,接受西藏教育系统1800多名干部教师、新疆教育系统8100多名干部教师、青海果洛教育系统300名干部教师来沪培训、挂职,派出近430名教师赴西藏、近1000名教师赴新疆支教或短期授课。与此同时,每年对西藏日喀则地区教师、干部实施有针对性的专题远程教育培训。2014年,依托喀什师范学校建设喀什地区双语教学研究中心,主要承担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莎车、泽普、叶城及巴楚四县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双语强化培训。

健全各类对口帮扶工作机制。2013年,上海市对各区县对口支援对应关系进行调整,明确由上海4个区与新疆喀什4个县、13个区与西藏日喀则及四省藏区14个对口县分别建立对应帮扶关系。由上海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对口帮扶日喀则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浦东职业教育集团对口帮扶青海果洛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中职教育对口援疆新机制,建立上海-喀什职教联盟。同时,充分发挥上海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围绕喀什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协助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完善发展规划,在学科发展、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杨浦区教育局采用“共建共管”的运行模式,委派1名校长和5位教师组成支教团队,开展三年为一轮的“共建共管”工作。泽普五中德育教育实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实现了将杨浦教育的管理经验辐射到新疆的积极作用。 “十二五”期间,上海还派出30名高校教师赴喀什师范学院(现喀什大学)开展示范授课,在帮助学校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成为喀什师范学院与上海高校加强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2013年上海市将此项目纳入上海市援疆干部人才管理范围,为该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长效保障。

与对口民族地区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自2005年起,上海18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与新疆、云南、湖北、重庆、遵义等对口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每年招收2000余名当地学生,并接收当地职校教师和干部培训,以对口支援、合作办学的方式,帮助受援地区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上海市教委对接受对口民族地区学生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实施奖励。

积极拓展帮扶与合作领域。2005年以来,每年投入资金数十万元,帮助西藏藏语委建设西藏藏语言文字网,并为网站的日常建设和维护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推进就业援藏工作,认真做好在沪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市教委坚持每年编印《上海高校西藏籍毕业生推介资料》,详细介绍本市西藏毕业生的学历、专业、就业意向等基本信息,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每年在就业帮扶基础上,为西藏籍学生定向开发200余个在沪就业岗位,为新疆籍学生定向开发200多个回疆就业岗位。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从“输血”到“造血”,上海市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上海各类民族班的办班情况及未来愿景。

  苏明:目前上海市各类民族班情况呈现如下特点: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早在1985年,上海就开始承担内地民族班办班任务。上海克服各种困难,挖掘办学潜力,民族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上海共有28所学校承担举办包括内地西藏初中班、内地西藏高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中职班、内地新疆中职班、青海果洛中职班在内的六类民族班,共开办160个班级,学生规模达到7000余人。其中,根据教育部要求,安排内地新疆中职班在沪参加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试点,两年共招收94名同学在沪就读,2016年还将通过现有政策和路径进一步满足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升学愿望。此外,上海还有19所市属高校承担民族学生的培养,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出台政策措施,为民族班办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与承担民族班任务挂钩的工作机制,调动优质教育资源承担办班任务。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和伙食费根据物价上涨定期调整的机制,西藏初中班生均公用经费上调至6400元,西藏高中散插班、新疆高中班生均公用经费上调至9600元/年,伙食费上调至7560元/年。建立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将内地民族班学生全部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参保费由市教委承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办班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管理、德育和教学三个平台的交流机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加强市教委对学校在民族班管理、德育和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指导。建立表彰评先制度,每三年表彰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队伍积极向上的热情,共同做好民族教育工作。

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印发《民族教育政策汇编》,加强政策学习,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提升干部和教师的民族政策水平。制定《上海市民族教育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强对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组织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并组织编写《上海学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宣教手册》,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大规模培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我爱我的祖国”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参与各种重大活动。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落实教育部关于民族教育的有关工作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推进混班教学等各项重点工作,扎实做好内地民族班办学和对口支援工作,为开创民族教育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责编 增林)

 

大嘴姐旺姆—在昌都系列之二

幸福社区 幸福家园

柏林的伤痕

文化立宫 创新强宫 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 规范化 精细化 

寻梦中国 五位“中国梦”践行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