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本公司最近研制的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静强度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车体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并对以后磁悬浮列车国产化结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有限元分析静强度
一 概况
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就开始开发磁悬浮技术,经过30年的持续努力,现在,德国的磁悬浮技术已可用于商业运营。之后美国,日本,韩国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营,我国从2002年引进德国技术,并在上海磁悬浮示范线成功运营,之后就开始磁悬浮技术的研制,并逐步实现磁悬浮技术的国产化,磁悬浮列车车体是磁悬浮列车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公司一直致力于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开发、研制、国产化研究。
目前,我公司针对上海示范线磁悬浮列车最新形式进行研制生产,其中本文对列车车体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情况进行了静强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的优化方案,促进了磁悬浮列车的国产化进度。
二 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简介
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主要包括底架、侧墙、平顶、圆顶和端墙,设计重量为3.1t,每米承载量为200kg。
车体结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
计算载荷和强度评估方法按照《EN12663-2000铁道应用--轨道车身的结构要求》,有限元建模及结构应力计算分别采用Hypermesh及ANSYS软件完成。
本次计算的磁悬浮车体所有的型材全部采用EN AW-6005A-T6材料,所有板材采用ENAW-5083-H111材料,车钩座为ENAW-6005A-T6材料,滑台为EN AW-5083-H111材料,本次计算没有蜂窝结构。
车体所用材料及其参数见表1。
根据计算任务书要求,本报告主要计算分析了10种工况,具体计算工况如下所示:
工况二,车钩高度320kN拉伸载荷工况;
工况四,外台车位顶车位提升整个车体,整备状态;
工况五,内台车位顶车位提升整个车体,整备状态;
工况六,车钩高度400kN压缩载荷+正常运营载荷工况;
工况七,车钩高度320kN拉伸载荷+正常运营载荷工况;
工况八,车顶中央200㎝2的面积上承受1000N的垂直载荷工况;
工况九,车顶中央纵向间距500mm两个400cm2的面积上分别承受1000N垂直载荷的工况;
工况十,车顶中央横向间距500mm两个400cm2的面积上分别承受1000N垂直载荷的工况;
使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工况1、2、3、6、7下,车体的最大应力都发生在车体底架与地板连接处,门角处,其值超出了车体焊缝的许用应力,其最大应力位置及应力值如表3所示:
四 车体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方案
针对局部应力过大情况,在中间地板型材处增加补强筋,在型材内部也做了补强,补强方案如图2所示(第一补强方案):
五 结论
1,原结构在工况下1、工况2、工况6、工况7下车体底架与底板局部应力最大值为179MPa,在工况3下,门角局部应力最大值为232.4MPa,大于焊缝材料的许用应力115MPa,不满足设计要求。
2,第一次改进的模型在显示地板连接处应力值最大为123.8MPa左右,比焊缝的许用应力值稍微偏高,需要进一步改进。
3,第二次改进的模型在C型槽与连接梁立板连接焊缝处最大应力为118MPa,上门角处最大应力值为125MPa,下门角处最大应力为117MPa,略大于焊缝的许用应力115MPa。因此对模型进行了第三次改进。
4,经过第三次优化后的车体模型在10种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值为114.3MPa,小于车体焊缝许用应力值115MPa,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维龙,高建平,曹霞,等.磁悬浮列车铝合金车体制造及焊接工艺研究[J].城市车辆,2001(5):40-42.
2,黎明.ANSYS有限元分析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黄明星,叶云岳,方攸同,等.磁悬浮试验线运行车辆的结构设计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5):805-809
4,肖守讷,沈安林,阳光武,等.中低速磁悬浮车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10):803-806
5,常树民,马纪军.铝合金车体结构设计构思[J].铁道车辆:2004,42(9):9-13.
6,海邦君.铝合金车体设计研究[J].铁道车辆:2003,41 (10):26-28.
7,周建乐,王军.地铁车辆铝合金车体的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2):53-56.
8,张学山,谢素明,兆文忠.常温常导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车体数值仿真及验证[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6,27(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