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天津 300191)
摘要:Web2.0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的改变,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Web2.0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和挖掘Web2.0这一技术平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载体,从而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关键词:Web2.0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探索
伴随着Web2.0的迅猛发展,网络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更为深刻,从而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Web2.0的技术特征,我们要积极研究,主动出击,采取有力措施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提高其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互联网的Web2.0时代
Web2.0术语产生于2004年3月O’ReillyMedia公司和Media Live 国际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Friendster、Del.icio.us、OpenBC、赛我网、豆瓣网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理论、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1] 和Web1.0为代表的传统网络相比,Web2.0时代在真实性、个性化和交互性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使网络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概括而言Web2.0时代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内容传播更具碎片化和去中心化
Web2.0时代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创造者,用户也不再像Web1.0时代,只是被动地接受由精英们创造的经过筛选和对一定内容把控屏蔽后的信息,而是可以根据自己个人喜好发表观点和看法,而这种去中心化的特性会产生大量的微内容,并且这些微内容是指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如:XML)使我们在任何地方自由地使用、聚合、管理和迁移,进而可以组合成各种个性化的东西。去中心化体现了互联网平等、民主、自由的风气,也是互联网技术消减信息管理成本之后的一个成果。Web2.0时代还以其低门槛使得人们利用电脑、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别人关注下迅速的蔓延也可能是一对多、也可能是多对一,无数次的重复转发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碎片化和口水文化,所以这就为我们选择信息鉴别信息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2.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和平民化
互联网从Web1.0传统媒体时代向Web2.0的过渡,意味着信息从原来少数资源集中控制的时代向由广大用户集中力量和智慧为主导进行转变,传统媒体时代,用户只是浏览信息,被动地消费和接受信息,而在Web2.0时代,用户成为了兼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主体,网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智慧、能力和个性都可以得到展示。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那么Web2.0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的位置上。[2]
3.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伴随着Web2.0的浪潮的推进,对传统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动摇,传统意义上,网民接受信息是自上而下的不对等方式,信息是由传播者“推”给网民,而在Web2.0时代,信息传播者和网民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从传播者那里“拉”出来的,网民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生产;而且受众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只有单一性格的整体,而是具有不同个性和需求的无数个体的相加,打破了过去传播者居高临下的格局,使二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互为信息传播的主体。
二、Web2.0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Web2.0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1.Web2.0的社会性和去中心化特征,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难度。
Web2.0时代的去中心化、个性化的特征,使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个性有了更多施展的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一新特征的出现无疑创造了平等、互动和自由的教育氛围,促使教育模式从单向的灌输式向双向的互动交流式转变。能够但同时它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冲击,因为教育者在知识、信息量的占有方面不再延续过去的主导和优势地位,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平等地获取网络的信息,甚至比教育者能更及时地掌握一手的信息,所以就会使传统教育者的权威大打折扣;加之Web2.0时代信息的生产方式、规模和效率空前高涨,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信息被高效生产和共享。在网上人们更放松自由,所以因为盲目性和非理性会使信息的真实性难以鉴别,网络过度自由和自组织也造成Web2.0信息的低俗化。此外,由于Web2.0时代信息获取采用聚合技术传播信息,易于传播,却不易监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管力度和可控性减弱,客观上必然会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难度。
2.Web2.0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性要素。
在Web1.0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中,由于信息是经过把关人的筛选和处理,所以受教育者一般接触到的都是正面的以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为主的内容,有助于与教育者形成一致性,达到对受教育者合力的效果。Web2.0时代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使网络内容更丰富和多元,积极地、消极的,光明的、阴暗的,高尚的、低俗的共同充斥于网络,各种思想相互交织激荡,对受教育者思想形成强大的冲击,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削弱教育者传播的力度,难以达到期望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当前,在Web2.0发展浪潮下,各种形式新型、内容丰富的网站层出不求,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相对滞后,形式也不够新颖,缺乏创新,还不能真正地满足大家的心理需求,所以,多元信息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性要素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Web2.0的平等性和互动性特征,解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在传统媒介中,传播者常常是教育者,受传播者常常是受教育者。Web2.0时代解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先权与垄断权,使这一对应关系遭到了破坏:教育者制定、组织和发布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同样可以借助Blog、Wiki创造和发布信息,社会信息传递由历时传递转向共时传递。接受信息机会也是均等的。信息获得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任意选择其中的信息,教育对象在最新信息的获得上甚至超过了教育者,这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这为定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往往只能通过曲折、复合、间接的作用来实现,教育主体的素质要求明显提高。虽然在网络中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成为传播者,但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传统媒体中,信息的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结合在一起的,常常是合而为一的,因而有利于利用灌输法对受传播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网络中传播者的大众化趋势则在一定程度上将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这种契合进行了剥离。“人人都可以做传播者”是不可避免的,而“人人又都是教育者”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因此,怎样解决好这个矛盾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3]
三、Web2.0挑战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
面对Web2.0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网络时代特征和现实社会要求,研究新课题,探讨新对策,开拓创新,实现新跨越。
1.树立以人文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Web2.0语境下,人的力量和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平民拥有了话语权,用户有了更多表达的空间和平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以人为本。胡锦涛200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坚持以人为本”。[4]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把人看做具有独立个性和合理需求的主体,把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其工作的宗旨,尊重其主体地位,为其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就必须充分探索和挖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诸如差异式、互动式、专题式等教学方式,从输送到情感带入,使教育者回归真实本性,培养和塑造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
2.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首先,我们要明确地意识到,Web2.0是Web1.0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Web1.0的继承和超越,自然具有Web1.0所没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Web1.0作为传统的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阵地还是不能放弃,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创建Web2.0与Web1.0有机结合的互联网模式,使二者相互吸纳对自己有益的积极因素,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充分挖掘Web2.0的技术和服务,实现受教育者之间的深层次、更质量的沟通、对话和交流,实现思想的交锋和碰撞,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次,Web2.0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社会控制的格局,为了使受教育者减少甄别信息所付出的成本,以及降低受到不良信息冲击的程度,必须研发相关的网络技术给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比如推行实名制,安装过滤器和防火墙等,还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给别有用心的人以严厉的惩治,为此,在Web2.0语境下,必须要树立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共同促进网络良好健康发展。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Web2.0促使网络内容以几何级速度增加,涉及范围广泛,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层出不穷的网站,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受教育者选择余地更大,而现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更新方面相对缓慢,一些高校在经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内容方面存在着更新时间较长,一些和网络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宣扬的力度也不够等问题,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呈现,学生内心的困惑得不到有效的解答。受学生青睐的吸引学生眼球的Web2.0技术和手段还没被挖掘和利用,比如游戏、娱乐,Facebook、MySpace等形式一直没有被开发并利用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去。Web2.0时代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受教育者不再像过去被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空间,不是你建立了网站,别人就必须浏览。如果你的内容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点击率自然就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效果就得不到保证。[5]面对这一新情况,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索,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尽快构建起适合Web2.0信息时代需要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必须赋予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内容以时代特点。
参考文献:
[1]TimO'Reilly.WhatIsWeb2.0. http://www.oreillynet. 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 30/what-is-web-20. html[2005-9-30]
[2]郑志发,柳娟娟.QQ: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利弊分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丁清典.基于WEB2.0的互联网新模式的研究.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3)
[4]胡锦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12-08
[5]张瑜. 论网络信息环境下德育主客体关系的新发展.思想理论教育理论视点,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