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限”遭遇“无限”
早年的汽车曾是可笑的玩具,因为马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后来汽车成熟了,人们担忧:马怎么办?
不久前,特斯拉公司展示了一款新产品——Powerwall。CEO马斯克讲到,人类社会面临污染的挑战,而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是太阳,若能存储太阳释放的能量,人类就可以放弃石油和煤炭等资源,也才能真正解决污染问题。Powerwall就是这样一款电池,虽然现在只能存储少量的太阳能可供家用,但总有一天会成为可以广泛应用的替代能源。
在特斯拉电动汽车上市之初,人们抱怨加油站没有充电桩。现在,特斯拉的家用汽车充电器可以装在车库里,晚上充电只需花费1美元就解决了问题。美国政府也补贴电动汽车的使用者,居民花4万多美元买一辆宝马电动车,政府补贴7000-8000美元。可以预料,现在似乎不可或缺的加油站也将会变成拴马桩。所以,实体经济有新旧之别,并非任何实体都有生存的必要,这就是经济学家熊皮特的理论:创造性毁灭。
新实体经济的第一大特征是创新,但从特斯拉的创新产品中可以看到第二个特征:无限性资源。如果“电动”的源头最终是阳光,地球作为太阳系的小兄弟,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就具有了无限性。从无限性资源的开发来评价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人们就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并非任何企业推动的创新都是进步,企业创新的方向是无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该告别“物以稀为贵”了!
资源的有限性是经济学的起点,即稀缺性原理。稀缺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具有不可再生性,于是就有了一句中国俗语:物以稀为贵!所以当石油的稀缺性成为共识后,油价飙升的趋势似乎不可逆转。更有著名战略家基辛格博士的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之时,人们惊呼石油从此进入百元时代。但为什么现在又跌破了每桶30美元了呢?这就要提出一个新的角度: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之别。
作为资源的使用者,物以稀为贵。而作为资源的开发者,物以稀为贵的理念就值得商榷了。
当今世界早已不是殖民地时代,已不再可能通过劫掠而无偿获取资源,所以才有了现代企业的职能——创造价值。企业创造价值的行为主要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开发是供给面,资源的利用是需求面。任何创新都有两面性:一手开发资源,一手创造用户。企业的资源开发是投资行为,简而言之,是要花钱的。作为资源的开发者,如果你已经知道所开发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性资源,还会投入巨资去开发吗?尤其是在无限性资源同时具有可开发性的条件下,企业家当然会放弃有限性资源,转而投资于无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物以稀为贵的时代即将结束,因为现代企业创新的主流正在转向无限性资源的开发。
统计资料证明,70年以来尤其是1995年之后,90%以上的企业创新聚焦在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斯拉、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是大数据资源的开发者,而数据资源的源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的思想所创造的无限性资源。思想和阳光一样都是无限性资源,只有让思想的阳光照亮地球,人类才能真正摆脱精神的和物质的污染,告别物以稀为贵,选择物以“人”为贵!
特约编辑:马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