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巴黎协定》确立全球气候治理里程碑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共赴这一气变史上的盛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大会,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变大会。面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地球构成紧迫的可能无法逆转的威胁”,近200个缔约方以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后世子孙的福祉为先,在会议延长期的最后时刻达成共识。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将于2016年4月22日提交联合国最终签署,并将在占全球排放55%以上的55个国家提交批准文件后正式生效。
早在1995年柏林第一次气变大会时各国就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成一致认识,但随后《京都议定书》的疲软无力、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使得《巴黎协定》的签署成了迟到20年的对承诺的履行。法国外长、巴黎气候大会主席法比尤斯一度喜极而泣。各国共同约定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 2℃以内,并将以“自主贡献”(INDCs)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成为共识内容。此次中美在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及习近平和奥巴马就协定所做努力引人瞩目,同样让世界关注的还有奥巴马的这一“政治遗产”在美国将面临的遭遇。
尽管《巴黎协定》中关于气变的机制、技术和资金等问题需进一步审议,呈现出不完美的一面,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里程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总结,“全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目标采取共同应对措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不仅是一纸协定,更代表了“全世界70亿人民的希望,代表了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这一进程中,全世界团结在一起真正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人民币加入SDR,国际化进程加快
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的第五种世界货币。该决定自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篮子中的份额仅次于美元和欧元,高于日元、英镑。IMF认为,人民币“入篮”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并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货币,从而有助于提高SDR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
人民币被纳入SDR将深刻影响国际货币秩序,推动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由于当前的国际货币秩序对近年来凸显的全球金融秩序失范应对乏力而饱受争议,国际社会要求改革之声此起彼伏。此次,人民币崛起为一种主要的国际货币,成为“21世纪里继欧元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事件”,它将深刻塑造未来国际货币格局乃至整个全球经济秩序。
人民币加入SDR,是人民币将来成为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的一次“预演或测试”,它表明了IMF对中国经济体量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认可,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极大肯定。此外,“入篮”本身还意味着中国政府对外做出了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易和外汇交易中使用不断便利化的承诺,对中国政府更加遵守市场规则、国际惯例将起到督促作用。人民币入篮SDR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中非关系定位升级,中非峰会互动互补共绘蓝图
12月4—5日,以“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在约翰内斯堡峰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非总统祖马共同主持峰会,50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出席会议。峰会取得丰硕成果,一致同意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审议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两个成果文件。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对非政策理念,表示愿同非方重点实施未来三年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宣布中方将为此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在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过程中,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和非洲这块最大的发展中大陆,因历史的联系和现实的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而越走越近。此前,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经济发展要实现结构性转型;非洲国家也于第24届非盟首脑会议通过了非洲“2063年发展规划”,承诺实现经济发展多元化和工业化。中国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与非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提高生产力、解决就业的需求完美契合。作为中国和非洲国家集体对话的平台,中非合作论坛从诞生之日起,就为促进和深化中非合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本次峰会上,中国提出的援非举措,聚焦就业、温饱、健康三大民生议题,破解了非洲基础设施滞后、人才短缺、资金不足三大发展瓶颈,既体现了“真、实、亲、诚”四字对非工作方针的丰富内涵,又反映了中非合作具有的深厚潜力。
毋庸置疑,约翰内斯堡峰会的成功召开,为中非关系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可以期待,中非合作将继续引领国际对非合作,助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四、乌镇互联网大会贡献“中国方案”,构建“第五疆域”新秩序
12月16—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嘉宾相聚乌镇,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大会主题交流思想、汇聚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中国方案”,表明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包括苹果、思科、微软、英特尔等世界知名互联网企业负责人,中国互联网企业三驾马车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大会和与会代表及全世界网民分享了他们关于互联网行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相互促变的精彩观点。
从乌镇首届大会“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到本届大会“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互联网大会就互联网世界相关问题的探索不断深入。从提供平台到提供议题,中国信心满满,雄心勃勃,却不失磊落坦荡。“意在通过国际准则”而非美国或者任何国家单方面的“规则”。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固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一些学者已经将互联网定义为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在这里泼墨陈彩、流动融合。但互联网的发展与其治理水平极不相称,对主权国家的境外网络攻击日趋严重,几乎没有国家能够幸免。凡此种种,使“互联网全球治理”日益急迫。
中国也吹响了变革的号角,踏上变革的潮头,在这个进程之中,中国会努力探索并提出包含自身治理经验的网络治理模式,中国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国际社会贡献网络国际治理的公共产品。互联网之父、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罗伯特·卡恩盛赞乌镇峰会,“本届会议是向互联网的发展致敬,充分彰显了中国在把互联网融入世界的方方面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五、俄土纷争持续发酵,中东反恐再生波折
自从上月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以来,俄土关系降至低谷,双方陷入火药味十足的舆论战。12月25日,俄罗斯国防部再次公布土耳其与极端组织存在石油交易的证据,向外界展示了本国拍摄到的油罐车在叙土边境移动的图像。早前,俄方曾披露过相关信息,指称极端组织在叙利亚、伊拉克控制区内生产的石油产品有进入土耳其境内的迹象,表示土方有官员和亲属直接参与了石油交易。针对俄方的指控,土耳其方面矢口否认,极力撇清本国与极端组织的关联。而俄罗斯接连公布自身掌握的情报,试图坐实极端组织向土耳其出售石油的传闻,引发土方的强烈反弹,让冰冷的两国关系雪上加霜。俄土未来何去何从,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叙利亚内战久拖不决,搅动地区局势波诡云谲。中东向来是各大国际力量的角斗场,各种势力纵横交错,盘根错节。任何一种力量或消或涨,均会导致地区格局重新洗牌。俄土关系此番遭遇寒流,折射出中东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情势。土耳其选择在国际社会于反恐达成高度共识之际对俄出手,既是双方恩怨交织的产物,又有着眼该国中东地区战略布局的考虑。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土耳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等邻国有着重大的利益关切。俄罗斯以反恐的名义,强势介入中东事务,不可避免触动土方的敏感神经。当恐怖主义已成世界公害之时,反恐是各国无一例外的选项,俄土亦宣称如此。只是两国僵局不破,势必延宕中东反恐进程。
12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结束对阿富汗访问后的归国途中突访巴基斯坦。这是莫迪就任总理以来首次访巴,也是印度总理近12年来对这一重要邻国的首次访问。访问当天恰逢巴总理谢里夫生日,因此被称为“生日外交”。莫迪与谢里夫进行了短暂会谈。双方同意继续和平进程,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重启全面对话。2016年1月中旬起,两国将恢复外交秘书级别会谈。
包括联合国、中国、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对印巴关系这一进展表示欢迎。对于半个多世纪内就三次兵戎相见的“世纪宿敌”而言,此次的“生日外交”、“茶会外交”及其良好成效彰显了双方高超的外交策略。印巴关系转暖的主要动力来自两国对于发展经济和安全的需求。面对“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这样的发展机遇,印、巴都希望能够稳定外部环境、保障经济高速发展。任何政治困境的解决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但印巴关系的破冰之旅路途尚远,困扰南亚这两个强国关系正常化的克什米尔、水资源分配、恐怖主义等棘手问题远非政治家个人的诚意和意愿就能化解。
近年来,印巴关系几次短暂“回暖”,但随后又持续“低温”,表明对于印巴关系真正稳定发展需要“两国整个决策层的一致意愿和行动”。印巴均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大国,两国关系的改善对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本地区国家及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都乐见“印巴间的坚冰”逐渐消融。
(执笔:徐海娜)(责任编辑:魏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