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博士,早教专家,专栏作者,潜水员,出版有《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春节过后,孩子手头都会多出不少红包。一个笑话就说,妈妈永恒的谎言是:红包我先帮你存着……其实,借着压岁钱,我们不妨顺势给孩子做一做理财教育。
第一个问题 钱是什么?
在孩子2~3岁时,他可能就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当他想要一个什么东西时,从前是直接跟爸爸妈妈要,后来开始理解:得拿钱去买。
这里引入交换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做,比如拿你手里的玩具跟别的小朋友交换。而“买”这个动作,就是拿你手里的钱跟卖东西的人交换。交换有个前提是:双方自愿。在玩具交换中,对方如果不喜欢你的玩具,就换不成了;但钱不一样,钱是大家都愿意接受的交换物。
第二个问题 钱从哪里来?
把花钱这一头交代清楚,接下来孩子估计就会想知道另一头:钱从哪里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简单地说明为:爸爸妈妈工作挣来的。这也是一种交换——用工作交换钱。
钱的存在形态有很多,硬币、纸币是孩子最直观能感受到的;等到收了很多压岁钱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为他在银行开一个账户,存进去,这时候钱就表现为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还可以顺便教孩子认识百、千、万等数字单位,学习读大数字哦)。
对稍大些的孩子,比如5~6岁,就可以给他更进一步的概念:钱的另一个来源是投资。告诉他:把钱存在银行里,或拿去买金融产品,可以生出“小钱钱”。最好能直接带孩子去开个投资账户,让他可以直观地看到投资收益的数字变化。
这时候可以把“百分之几”的数据概念也顺便交给孩子了。比如孩子会问:能生多少“小钱钱”?比如是做了个年收益5%、为期一年的投资,就可以告诉孩子:100元钱,一年时间,可以生出5元“小钱钱”。再对比压岁钱总额,教孩子用计算器,算出今年总共能有多少“小钱钱”。
多说一句,对尚未学习到复杂计算方法的小孩子,教他使用计算器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他先理解计算的逻辑,能运用工具,得出最终的结果。事实上,计算逻辑的理解和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问题 钱怎么花?
我给孩子定的压岁钱策略是:压岁钱本身不能动,存到18岁全部交给他;每年所生的“小钱钱”拿出来作为他的“玩具基金”,他可以自由支配。这样相当于也限定了他每年购买玩具的预算。
这时候孩子开始会去想:我是要把这些钱分散开来,买很多小玩具呢,还是集中起来买个大玩具?如果我买了这一个,就不够钱买那一个了,要选哪个呢?
之前时不时会碰到家长来咨询,孩子看到什么玩具都想买,不给买就发脾气,怎么办?事实上只需要定好规则,把“买玩具”的决策权交到孩子手里就好了。这样做还能培养他的欲望管理能力,以及“做选择”的能力。资源总是有限的,哪个对我更重要?这也都是很重要的。
第四个问题 什么是“复利”?
事实上很有趣的,我的孩子(5岁)自己想了想,就提出:我留点钱生“小钱钱”,其他的钱买玩具,行不行?
首先,这是个值得高兴的现象:他具备了延迟满足能力,懂得约束当下的小满足,去换取将来更大的收益。其次,在他提出来的这个很直观的想法里,其实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财概念,就是“复利”。我原本并没打算现在就同他讲,但既然他提起,就顺势说一说。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在Excel表格里,复利的计算公式名为:power》。很多成年人投资都只看眼下的、单笔的收入,而未考虑到长远的、稳定复利能带来的收益——那其实是非常惊人的。给孩子解释,可以先借助几个简单又直观的游戏:
棋盘格子,在第一格放入1粒米,第二格放入双倍、即2粒,第三格再翻倍、即4粒……孩子算不了乘法没关系,我们前头已经说了,可以借助计算器。头几个格子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没多久,孩子就会发现……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了,不妨带着孩子真的实验一下。
另一个游戏是,拿一张长长的白纸(卫生纸就挺合适),越长越好,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动手试试看!每叠一次,都提醒孩子注意折叠之后纸的厚度,如果叠得好,你可以教孩子叠到10次,孩子会发现,开始时很薄很薄的纸,叠了10次之后,已经有拳头那么高了!差不多叠23次时,就达到1千米;要是能叠42次,纸的高度就能达到月球了!
这就是最直观的“复利”效果——相当于收益率100%。普通投资当然达不到那么多,但就算是5%的收益率,复利的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不妨再拿出计算器,跟孩子一起算算看!
第五个问题 “小钱钱”是怎么生出来的?
如果孩子很喜欢动脑筋,他可能就会问:为什么钱存在银行里或拿去投资,就能生出“小钱钱”?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给孩子讲了个真实的故事:
公益机构“真爱梦想”开设有一门面向孩子的理财课,其中有个拍卖游戏:给每个小组一笔钱,以竞价形式购买报纸、胶水、透明胶带纸等材料,然后用买来的材料制作一个“蓄水池”,完成后可以获得现金奖励。此外,哪个组做的最大,还能获得一笔额外的奖金。
结果拍卖时,甲组还缺一样材料,却已经没钱了,就向乙组借。乙组里的孩子略有经济概念,就说:我借钱给你,要收利息。因为你拿这笔钱去买了材料,做成蓄水池,就能拿到奖励,这笔钱会让你获得收益。而最终的结果是:甲组做成了最大的蓄水池,拿到了一大笔奖金,而乙组也获得了一笔应得的利息。
孩子们就此分析、最终发展出一项新的策略:我借钱给你,要约定你最终拿到的奖励和奖金,都需要分一部分给我。旁观的经济学专业人士已经惊呆:这可是很高级的“可转换债”概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