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始的袜子是古罗马女人在脚和腿上绑的细带子,中世纪中叶,欧洲也开始流行这种“袜子”,不过是用布片代替了细带子。后来出现了棉布袜、羊毛袜和丝绸袜,但往往松垮不塑形,必须用吊袜带绑在膝盖以上。早年间,这个问题是用吊袜带解决的。最初的吊袜带是系在膝盖以上的两个松紧圆环,中世纪的男女都用,男人用的更常见。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反对贵族的人们自称无套裤汉,因为贵族都穿紧身五分套裤和长筒袜,穷人才穿宽松到脚踝的长裤。到了贵族没落、资本家兴盛的19世纪,欧洲男人终于都穿上了长裤子,把长袜和吊袜带留给了女士们。
1939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研发推出的尼龙丝袜,就像凸现女性美的天赐之物——有弹性,轻薄又透明,自带磨皮柔光功能。此后两年,正当大家都得了丝袜依赖症时,美国因珍珠港事件宣布参战,杜邦公司改行向军队卖起了跳伞用具和军用绳索,自此到二战结束,谁也顾不上女孩们的光腿了。那时的女装裙长已短到小腿肚,为维持不露腿的礼节,长袜是必需品,这才有了“抹肉汁、画黑线”的奇招。这样凑和到战后,等杜邦公司掉过头来重新生产长筒袜,全国妇女的抢购热情就有如饿虎扑食,商店连天卖断货,到处有人因排队抢袜子而大打出手,甚至酿成了尼龙暴乱,即全国抢袜子事件。二战前后女士丝袜的黑市价一度涨到20美元一双,合现在的六百多美元。
每一件女性专属品,总会被附加更多抒情的意义。抒情,免不了抒情色。19世纪的作家莫泊桑,写过一篇小说《戴家楼》,提到火车上一小商人用五颜六色的吊袜带跟五个妓女揩油。小商人借口为女孩们试穿,趁机大摸其腿。这当然是上不了台面的事,可同样意味的动作也出现在英国的传统婚俗中。在英国当个传统新娘,婚礼会碰上被一众男宾客撩裙撕扯吊袜带的遭遇。新郎为保护妻子的腿,会主动取下吊袜带扔向人群,抢到的单身汉就会是下一个结婚者。
20世纪20年代,环形袜带才被带有腰带和四根绑带的吊袜带取代,因为一战后妇女觉醒,流行了300年的紧身胸衣终于落伍,不愿或没钱讲究紧身衣的人,便把腰带和吊袜带合为一件。4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舞蹈家安·米勒,因为踢踏舞精湛到每分钟能“踢”500次,一般的吊带丝袜一穿就破,她干脆找裁缝把袜子缝在了内裤上。这种穿法很快成了新潮流,最终催生了连裤袜。1970年,美国的连裤袜销量第一次超过了丝袜,而吊袜带则因穿戴麻烦更早被人遗忘,直到90年代作为“祖母的衣服”再度回到时尚圈。
有段时间,时尚杂志还有模有样讨论过连裤袜和长筒丝袜到底哪个好,提出的理由千奇百怪,除了穿着透不透气,上厕所方不方便,是否保暖,还讨论到钩丝后扔掉哪个更省钱。如今再读,却好像看两个早已失宠的前任斗嘴。时尚界花无百日红,说白了,就是要看开点,糊涂着穿,丝袜、裤袜,没等你研究个清楚,它们都已快变成“祖母的衣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