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杀球像小猫挠墙的那个。”
“或者找杀球像老虎爬树的也行。” 这一段,是北京逐风羽毛球俱乐部日常调侃“群主”的操作之一。最后一句,正是群主杨焦的开玩笑式回答。“群主”是运营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核心人物,杨焦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群主之一,也是当中不平凡的一个。
七年,以群主之名
2011年春天,“菜鸟”杨焦通过豆瓣结识并加入了成立不久的“逐风羽毛球俱乐部”。俱乐部群主“逐风”焦亚茂是建筑设计师,平时工作忙,而在邮政局上班的杨焦工作时间稳定,于是分担了群主的大部分工作——买球、订场地、组织报名。2017年4月,焦亚茂返回老家西安工作,杨焦也“正式”接过群主的衣钵。
尽管这些年“逐风”都挂名群主,但在很多球友看来,“管理员”杨焦才是七年多来那个真正的群主。
杨焦说,他刚加入时俱乐部才十多个人,每周只组织一次活动。随着时间推移,逐风俱乐部渐渐壮大,每周活动次数也从一次增加到两次、三次。2016年,逐风俱乐部将主要交流阵地转移到微信后,群成员数量急速增加:从转移前不到150人,到两年后的今天超过400人!
人数增多,打球次数需求增加,俱乐部活动渐渐固定为今天的一周六次——除了星期三,其他六天晚上都有,俱乐部越来越热闹,每次活动报名几乎爆满。自家活动,杨焦一场不落,以前喜欢踢足球、打篮球的他,现在彻彻底底成了羽毛球的痴迷者。最疯狂时,他曾一周打了九回!
我们都爱说“七年之痒”,但逐风俱乐部却在这个节点快速发展。有球友感叹,杨焦“能坚持那么多年,把大家聚在一起不容易”。而群主本人表示,是俱乐部单纯、简单、看重球技提升的打球氛围吸引到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佛系”群风
1982年出生的杨焦没有一点“中年油腻”样子,心态上更向年轻人靠近。当问到用一个词来形容逐风俱乐部的“群风”时,杨焦不假思索地说:“随意!”这不正是最近流行的“佛系”吗?
杨焦强调,新人加入俱乐部没有任何门槛。有的是朋友推荐,有的是周边居民打听,还有的进群方式千奇百怪:可以是搭讪式的,球友Roy背着球包逛超市时被一个姑娘问“你爱打球吗”,就这样拉来了一位新人;可以是认错人式的,他们把一位陌生女孩误认作球友娜迦,觉得很有缘,主动邀请对方进群了!
对待球友,杨焦很宽容。很早以前,俱乐部曾定下“报名后临时放鸽子照交球费”的规矩,现在很多俱乐部依旧会这么做,但杨焦却不认同。“大家既然报名了,肯定是想来打球,取消报名肯定是因为有比打羽毛球更着急的事情。”接手群主工作没多久,杨焦就取消了这个规定。
要是凑不齐人分摊场地费,岂不是亏了?进一步说,这些年订场地和买球的费用能收回本吗?对此,杨焦表示他更看重的是交情,而不是三四十块钱。“有可能会亏,但亏的几率不是太大,我觉得是持平。”杨焦坦言,他并不会刻意计算自己在运营俱乐部方面的收入和支出,“可能是因为懒吧!”他笑道。确认过眼神,这位群主可以说非常佛系了。
杨焦甚至组织过篮球、足球、跑步等活动,逐风俱乐部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
随意,但不马虎
拥有“佛系”心态的杨焦,做起事情来一点不马虎。
电话订场时期,每天早上球馆一 开门营业,预约电话络绎不绝,杨焦得费一番功夫才能挤进;微信订场时期更方便了,然而平台每天0时刷新场地数据,于是杨焦时常守候到凌晨,确保第一时间订到空余场地。俱乐部一周六次活动,意味着杨焦一周至少熬夜六天。“这就是我每天那么晚睡的原因!”他乐呵呵地说。这份“苦差事”,他反倒乐在其中。
新来的球友,他主动带着打几局,让其更快融入;活动中,他一边打球一边惦记着球友的用球,常常在球场之间来回跑动;生活中,他在完成工作之后,会花不少时间打理俱乐部事务。“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身为群主,杨焦并没有任何怨言。他从羽毛球中找到快乐,并愿意为这份爱好投入时间与精力。
“你应该怎么做人,就应该怎么做群主。”这是杨焦的“信条”。他认为当一个群主,高超的球技不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管理,“即使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也要让大多数人满意。”在他看来,群主的态度和做事风格会影响俱乐部的气氛,但这些没有上中下之分,“千万不要做价值判断。每个俱乐部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有一位如此随意又细心的群主,俱乐部怎会不活跃呢?打球后聚餐、组团出游……这些顺其自然就发生了,更少不了比赛。为提高球友水平,俱乐部常常不定期举办内部比赛,受到热烈追捧,每每报名表一贴出,一天内就能报满。至于比赛奖品,如拍子、球线、手胶、袜子等,全部由杨焦自己提供,偶尔会有球友提供饮用水,“至今没有赞助商!”
2016年,在杨焦的带领下,逐风俱乐部第一次以俱乐部的名义组织球友参加一项业余羽毛球赛事。如今,每逢一些热门的社会性质赛事,杨焦和球友们都会组队参加。在2017年全国李宁3V3羽毛球比赛中,逐风俱乐部6对选手出战,一对混双组合还赢得了25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军。刚刚过去的2018双雄会北京站,逐风俱乐部组队取得了第五名的佳绩。这支随意的俱乐部,打起球来可是相当认真的。
除了杨焦(左三),不少在俱乐部成立初期加入的“老骨干”如Ben、大壮、老K、小毛等依旧坚持到今天。2018年4月中旬,群成员达到了365人——正是杨焦正式成为群主约一年后。吐槽?Who cares…
那么问题来了,杨焦的球技又是什么水平?
秉承着“随意”的心态,杨焦并没有刻意接受专业训练,学习专业动作,因此很多击球动作并不“规范”,也时常被球友吐槽,“动作如蛤蟆功”、“杀球是对着网线杀的”。杨焦对此倒是不以为意,“吐槽就吐槽吧,我也改不了!”于是,当文中开头那段对话出现时,他非常淡定,甚至大方接“梗”。
杨焦认为自己的水平达到“中等”,尽管不断强调群主不一定要打得好(“我认识的群主没有打得特别好的”),但他也很在意自己的水平——2015年“羽林决”公众号举办第一届北京羽毛球俱乐部群主比赛时,他取得双打第二名的成绩,至今回忆起来依旧一脸自豪。
杨焦说,他和不同年龄段的球友都有共同话题。群里有60后的前辈,有70后的大哥大姐,有80后的同龄人,还有90后的新生力量,尽管年龄各异,但共同的爱好——羽毛球让他们聚到一起,并成为朋友。
至于俱乐部的未来接班人,杨焦完全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依旧精力充沛,能继续担任群主,继续在群里“自黑”。而且,他还会继续随意的风格,带领这支随意的俱乐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