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在球场上“打得不好,只是喜欢”
白奶奶年轻时是一名军人,在部队中负责新兵培训等重要工作。白奶奶是吉林人,1948年参军后,随部队参与解放战争,一路来到广东,从祖国的东北来到了华南,在广州扎根生活了。脱下军装后,她做起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工作,膝下有两位女儿,在广州天河过着安稳的生活。
说起羽毛球,白奶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才与其结缘的。羽毛球运动在广东发展得早,群众基础和设施基础都相对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已近六旬的白奶奶拿起了球拍,开始了和羽毛球相知相伴的路。
粗略计算,白奶奶的球龄至少有30年了。但毕竟比较晚才开始拿起球拍,基本技术较其他从小接触羽毛球的老年球友有差距。白奶奶也一直强调自己打得不好,只是喜欢而已。这是自谦也好,直率也罢,能坚持就是一种对体育精神的诠释。
白奶奶是广东省老干活动中心羽毛球协会的组队元老,凭着在部队和转业后在学校积累的行政技能和阅历,她把协会办得有声有色,颇具规模。白奶奶和几位元老不但把队伍组建起来,还组织了不少比赛,甚至有了区域性的大型比赛。以前,每当有赛事在广州或附近举办,白奶奶可忙活了,人也倍儿精神,忙东忙西地筹备联络着各项事宜,招呼球友,以尽地主之谊。
白奶奶的大女儿陈欢欢表示,广州的羽毛球氛围太好了,出门随便就能看到路人背着球包,场馆也很多,这样的群众基础让老人深受感染。现在,协会每周三都会组织一次活动,只要条件和情况允许,白奶奶都会出席。有时候,活动不需要追求运动量,在场上挥挥拍也能达到效果。
“全家都支持她出来比赛”
白奶奶每年一般会参加两次全国性的中老年羽毛球赛。2016年,全国中老年比赛在福州举行,白奶奶在那儿拿到了属于她这个年龄组的混双冠军。这些年来,白奶奶参加的比赛多不胜数,单是拿到的奖牌就有二十多块,以前还是双打比赛的金牌大户。有一次到长沙比赛,白奶奶还参加了女单的比赛,虽然参赛者只有两人,但两位高龄女单的比赛让全场肃然起敬。
记者问白奶奶最喜欢打哪个项目,机灵的她马上反应过来,说:“这不是喜欢的问题,还得有搭档和有对手才能打嘛!”同龄人中,男运动员中要数来自宝岛台湾的吴炳炎和有“老顽童”之称的林有茂最为年长,他们今年已经98岁和97岁了。女运动员就要数白奶奶了。女儿陈欢欢表示,虽然白奶奶年龄摆在那,但她身体很好,耳朵好使,眼睛做过白内障手术后,还能自己用针线缝东西呢。别看她平时走路不太灵活,甚至有点颤抖,一站上球场,那马步扎得可稳了,打混双时,在网前拦截球还屡屡得手。
比赛在不同的城市举办,也成为旅游的好时机。以前,白奶奶还足够壮健时就自己去,大女儿陈欢欢退休后,专门负责照顾白奶奶,还有小女儿也一起行动。陈欢欢笑着说:“我们全家都很支持她,也鼓励她在可能的情况下出来走走。因为她出来,我们两姐妹也能出来玩玩,不然一直闷在家,也没劲!”说来也有趣,白奶奶这么喜欢羽毛球,两个女儿却没怎么受到“熏陶”。陈欢欢的回答很是幽默:“幸好我们没打呢,我们打球怎么照顾她呢,哈哈。”
这些年,母女仨去过的国内城市可真不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北京、昆明、郑州等地。其中有一次在郑州大学举行的比赛,白奶奶的混双搭档在出发前一晚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前往。怎么办?总不能不去吧。带着有点郁闷的心情,白奶奶还是来到了郑州,结果和原搭档的男双搭档刚好组成一对临时混双,参与了比赛。虽然最后不算入成绩,但大老远赶来,能参与就很开心。
白波和大女儿陈欢欢“能参加就很开心”
以前,白奶奶有固定的双打老搭档,在一起搭档了足足20年,但他渐渐不出来比赛了,这也导致白奶奶在2017年因没有搭档而缺席了比赛。2018年,全国中老年比赛来到了冰城哈尔滨,但缺少搭档成为了参赛的障碍。
为了参赛,白奶奶家人替她通过网络在全国找搭档。经过球友间的相互介绍,白奶奶找到了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混双搭档徐涛。广州的夏天炎热,白奶奶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练球了,这也使她一度在出发哈尔滨前打起了退堂鼓。但徐涛对她说:“你一定要来呀!没关系的,你站在那儿挥挥拍也行,就当来避暑嘛。”
为了这个承诺,母女仨坐了四个小时飞机来到东北,组委会还贴心地为她们安排了接送服务。由于和混双搭档徐涛之前不认识,来到赛场才第一次见面,配合的不默契导致两人在第一场比赛就输了。下来后,女儿和搭档都提醒她要有战术意识,还十分正经地给这名93岁的老运动员布置了战术,结果第二场比赛就有了效果,取得了胜利。
79岁的徐涛跑动能力不错,成为这对组合的核心,两人获得了170岁组别的混双季军。此外,白奶奶还和哈捷慧参加了女双的比赛,由于170岁组女双只有一对,两人只能降组来到160岁女双组别。在这个年龄段,相差10岁会有很大的差别,最后白奶奶的组合仅得到第三名。
老人家渴望比赛胜利的心一点不弱,虽然对这个第三名有点不满意,但想到自己最近的练球情况和参赛组别,她还是笑着说:“能参加就很开心!”
比赛当天,白奶奶可累坏了,早上完成了两场混双比赛,下午又打了两场女双。白奶奶回忆道:“下午打球时,脚都不听使唤了,发球都发不好啦。”她指了指自己的脚说:“年龄大啰,没有以前那么灵活啰!”这一句自评很认真,也很正经,但不知怎的就逗乐了女儿和在场的两位记者。陈欢欢赶紧把话接下去:“那是肯定的嘛,您都多少岁啦?最近没练球,回去得开始练啦,接下来还有成都的比赛呢。”母女俩这爱开玩笑“互损”的习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一金一铜,一样高兴“没心没肺,能吃能睡”
白奶奶曾参加过在长春和沈阳的比赛,祖籍东北的她这一次来到哈尔滨也算是一次回乡。这次回东北,白奶奶可高兴了,来了好几天,每顿都吃饺子,米饭从没碰过。她们表示,在广东要吃好的饺子一般得自己在家做,回到东北,满街都是正宗和熟悉的味道。
虽然在广州生活了几十年,但白奶奶依然是“乡音未改”,开嗓就是标志性的东北口音。至于粤语,依然是不会听,不会讲,这或许也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吧。
很多长寿老人的秘诀是规律且健康的作息和饮食。陈欢欢表示,白奶奶却是起居作息非常随意,有时能晚上一两点才睡,一直睡到早上十点多。这不是说作息不健康或不规律,而是崇尚随意而适合自己的节奏,用她们的原话形容就是“怎么适合怎么来”。
陈欢欢感叹,现在很多病其实都和心情、心态有关,母亲比较健康的身体得益于她自己不爱争、宠辱不惊的心态。白奶奶笑言自己是“没心没肺,能吃能睡”,她觉得下一代和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自己不担心,也不操心,不过问。自己只管与世无争地开心生活,管好自己比什么都强。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把打羽毛球也引用到这个句式里,可能就是“活到老,打到老”。我相信很多球友也曾经想过以下这个问题:我有多喜欢羽毛球,能坚持打到多少岁呢?几个月前,记者采访几位平均年龄83岁的印尼归侨球友时就颇为感触和感动。这一次和更为年长的白奶奶交谈,再一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为热爱,让体育不畏惧年岁。
正手发球很带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