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的早餐:职业拍卖大师写给你的艺术启蒙》
作者:(英) 菲利普·胡克
译者:程涵,周易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当你身处一座博物馆或者一场展览里,面对一件艺术品时,你通常会问自己两个问题:我喜欢它吗?它是由谁创作的?紧接着,其他问题来了,比如它值多少钱?在5年或10年后,它又会值多少钱?如果我把它挂在家里的墙上,人们会怎么看待我呢?这本类似于词典的书将为人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揭示艺术品是怎样被赋予经济价值的。
艺术品是由谁创作的?在艺术史的宏大进程里,艺术家的身份和他受到的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对买家及其愿为作品所支付价格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但是,艺术家人生背后的故事,也同样影响着我们对于他及其所创作的艺术的追慕,因为这呈现出一段由艺术创作的灼灼其华和梦幻神话所构成的亘古传奇。
我喜欢它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会受个人偏好的影响,也会受到由于经久变迁而更兼收并蓄的艺术品味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都渴望从艺术品中看到似锦繁花之貌以及落英缤纷之灵。所以,艺术家笔下的世间万物以及它们所呈现出的技法,对其后不同时代的人的追慕程度,以及它在当代的经济价值的影响皆不尽相同。
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地渴望能拥有它?它为何能吸引崇拜者们蜂拥而至,并肯为它不惜任何代价乃至超越自身的能力范围?当然,艺术品的品质总是与它的最终成交价格成正比,如果一件作品卓尔不群,则终将反映在它令人咋舌的价格上。在金字塔最顶端,优秀的作品与顶尖的作品之间的差异,常常令人错愕不已。它们的价格呈现出巨大的落差,而我在这里也将一反常态地为市场经济辩护:从这个方面来看,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赋予了每种事物“合适”的价值。它辨认出最顶尖的作品,并将其与其他稀松平常的平庸作品断然分离。
它是如何做的呢?众所周知,确认艺术品的品质无比困难。人们通常会检验下列因素:作品的用色、构图、完成度、情感影响力,以及它与自然和其他艺术品之间的关系。相反,有哪些因素会对艺术品的价格产生消极影响呢?它是否还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它的颜色是否太晦暗了?它是否曾经被重度修复过?它所描画的事物是否令人不快?或者一切本就是一场绝望的噩梦,即它被鉴定为赝品?
艺术家背后的故事影响着我们对其本人和作品的感知。同理,一件有形的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也同样至关重要:它曾经被谁收藏过?它在哪里展览过?它曾经由哪位交易商经手?如果你从一位尊贵的私人收藏家那里购得某件作品,那么这个出处将提升它的价格,因为曾被声名显赫的藏家所拥有是品质的保证。
那么,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呢?艺术品被不断评估,并在历经变迁的市场环境中多次易主,这个环境是诸多因素的产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感 性以及心理等因素。交易商和拍卖行的营销方式,藏家的心血来潮,艺术评论家 的反复无常,博物馆和电视前的大众,以及他们独特的野心和魄力,都影响着艺术品的身价。
注:以上内容摘自湛庐文化出品《苏富比的早餐》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