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习近平
风雨兼程四十载,翻天覆地气象新。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家国故事,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
观照“大国”,离不开对“小家”的探究。
一滴水能够映射太阳的光辉,小小家庭可以展现国家和时代之风貌。其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成分构成的多民族家庭,无疑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见证——肇始于思想解放的改革开放,从生存方式到精神追求,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千千万万个多民族家庭由此得以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一)
家和万事兴,家齐而后国治——这家中的屋檐下,便是人间社会的摇篮。
作为以婚姻、血缘及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基本单位和细胞,家庭是最小、最紧密的社会共同体,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济组织和精神家园;作为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现象,家庭的和睦稳定早已是社会和谐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所在。家庭的形式、面貌,决定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无论父权制还是母权制,不管核心式抑或扩展式,所有家庭都承担着社会化的功能。
“人类强大的创造精神早已将几乎所有的家庭组织形式设想出来,并且摆在桌面上了”(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古今中外,族际婚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造就了较为普遍的多民族家庭。
所谓族际婚姻,指两个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联姻,即配偶中夫妇分属不同的民族。族际婚姻的状况,也已成为考量各民族相互关系和深层交融程度的一项指标。费孝通先生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之下,汉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既大量吸收了其他各民族的成分,也不断给其他民族输出新鲜血液。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伴随数千年社会发展与民族演变,我国的族际婚姻由来已久。
新中国建立以后,族际婚姻是以平等和尊重以及遵守《婚姻法》为前提的。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族际婚姻的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建立在族际婚姻基础之上的多民族家庭更加普遍。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了各民族大范围、跨区域、全方位、深层次流动的历史活跃期:先是从边疆到内地的“孔雀东南飞”,之后西部又成了“诗和远方”;离土离乡进城早已是大势所趋,回归故土家园随之又蔚然成风;流出地变流入地、单向变双向(多向),从“面对面”到“心连心”……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所带来的冲击和变革也前所未有。
其间,不同民族成员的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至关重要——大力构建相互嵌入式的从业结构、文化教育结构和社区环境,着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聚聚聊聊、说说唱唱、来来往往创造条件,让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成为常态,做得了和睦邻居、交得上知心朋友、结得成美满姻缘。而美满姻缘,当然少不了族际婚姻的花好月圆。
人口快速流动,文化教育水平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彻底改善,交往方式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所引发的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社会活力解放,史无前例地催生了许许多多的多民族家庭。某种程度上,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族际婚姻规模也逐步扩大,多民族家庭也越来越多。对于改革开放的革命性意义,多民族家庭有着尤为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认知。
于是,我们看到:
在祖国北疆内蒙古,平均8个家庭中就有1个多民族家庭(据新华社2017年报道);在雪域高原西藏,几年前就有4700多对汉藏以及其他民族与藏族通婚组成的家庭(据中新社2014年报道);在八桂大地广西,由少数民族与
汉族组成的家庭达113万多个,由两个以上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有14万多个(据《人民日报》2017年报道);在天山南北的新疆,多民族家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以塔城等地最具代表性。塔城美丽富饶,生活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锡伯、俄罗斯、塔塔尔等25个民族。千百年相濡以沫,往往一个塔城人会说多种民族的语言,会唱多种民族的歌,会跳多种民族的舞,还会做多种民族的美食……融洽和睦的多民族家庭,成为塔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个象征(据新华社、天山网报道)。
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这样的多民族家庭也越来越常见了。这是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家庭,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中的一个。
(二)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作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他强调:“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则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党章。这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大发展大繁荣。
从“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华各民族历经千锤百炼、浴火重生,铸就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也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的。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性相近,习相远。”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齐家”思想,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基础,以家道、家训、家教、家规、家风等为载体的家庭治理体系。漫长岁月里,一个家庭逐步形成被其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就是家风。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整个社会的风气才能好;也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无数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家庭,是人生起步、梦想启航的地方。耳濡目染,身体力行,日积月累……当优良家风在数代人之间延续、光大,家庭的格局便会不断提升。推己及人,由一个家庭至整个社会,多民族家庭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骨肉之亲、和和美美,必定会对全社会形成民族团结良好风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血脉相连、生生不息,有了无数善待亲情、珍视民族情的小家庭,才使得中华民族大家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吸铁石般牢牢吸在一处。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何尝不会心心相印!
(三)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如何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的新时代?如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宏大主题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进而达到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宣传效果?
从家出发,于家长里短中感知社会的进步,洞悉时代的变迁。
经过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我们推出这期《走进多民族家庭·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所报道的22个多民族家庭,民族成分都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来自10多个省、市、自治区,总体涵盖近50个民族,包括农牧民、知识分子、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干部、新社会阶层人士等。
多民族家庭怎样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超越语言、服饰、饮食、风俗等表征,于平凡中显出非凡,由寻常中历久弥新,最终抵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美美与共的境界?这些家庭无疑能够给世人提供珍贵的启迪和借鉴。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我们希望从日常生活的鲜活细节入手,从待人接物、家风家教、发家致富、育人成才等着眼,探究这些家庭与邻里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的“成功秘诀”,发掘这些家庭互相尊重体贴、努力创造美满生活的“传家之宝”——将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同甘共苦的亲情,熔铸成民族团结进步的家国情怀,升华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希望从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共同体切入,循着改革开放40年的轨迹,在更宏大的格局下,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得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内在逻辑,找到“家”与“国”的血肉关联——多民族家庭的经历,反映的是改革开放给各民族带来的洗礼和新生,昭示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蓬勃生命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改革开放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个体家庭与中华民族大家庭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牢固而长久。就这样,我们身边的这些多民族家庭,已然成为各民族加强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案例,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真实写照。
家国总相依。一个家庭的前途命运,无时无刻不与时代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浩瀚星空里,每一个小家庭都如耀眼星辰闪烁其间。爱家、爱国、爱中华民族,家庭梦和国家梦、民族梦水乳交融、唇齿相依。这些多民族家庭寻常、普通,却充溢爱的温润。正是如此的温润,滋养着一个个寻常人家的“小确幸”,成就了泱泱中华的“大团圆”。
从小随父母从内蒙古来到北京生活的鄂温克族姑娘毅敏,改革开放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这个由鄂温克、达斡尔、藏、蒙古等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还保留着些许草原游牧生活的习俗。每每谈起自己和家庭的经历,毅敏不禁感慨万分:小家之变源于改革开放,我们一家是党的民族政策的直接受益者。父辈从草原来到了首都,我们姊妹更是生逢其时,而已经走出国门的下一代,正努力学习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我们真的是赶上了好时代!
从1980年至今,家住新疆塔城市的马连花家隔几年就要拍“全家福”。这个由汉、回、哈萨克、俄罗斯、维吾尔、达斡尔、塔塔尔等7个民族组成、近60人的大家庭,几乎每次拍“全家福”时家庭成员都凑不齐。除了塔城,各行各业的家人有的住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还有的远在银川、青岛。这么多年没有一张聚齐所有家人的合影,难免有点遗憾,但却丝毫不影响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40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些多民族家庭,从一个侧面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旧貌换新颜的变革历程——这是多姿多彩、追梦圆梦的百姓“家谱”,是“家和万事兴”的新境界。
葆初心,改革开放未有穷期;从头越,全面小康继往开来。
感恩改革开放,让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普通家庭过上了幸福美好、更有尊严的好日子;热爱伟大祖国,欣逢盛世的我们全身心拥抱伟大的新时代。
(责编:龙慧蕊 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