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迪宣布印度要在2022年发射载人飞船2018年8月,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要在2022年实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考虑到印度政府在此前的高技术科研活动中经常发布一些不靠谱的诺言,这件事没有在国际航天界引起很显著的反响。著名的国际航天媒体《空间新闻》只是发表了动态报道,而《空间评论》网站则发表了印度学者自己的相关论文。
那么,印度这次又是在自说自话吗?如果仔细审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计划,可以发现他们这次还是很认真的。不但火箭、飞船都已经进入了工程研制,甚至还进行了部分科目的飞行试验。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中国,但是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却不差。无论在美国、俄罗斯还是欧洲那里,印度都是被拉拢和关照的对象,在航天领域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是为了从事空间科学研究,印度完全可以派出航天员,借助国际空间站开展活动,虽然要付出一定的费用,但肯定比自行发射飞船要便宜得多,科研条件也好得多。因此,印度坚持要搞自己的载人航天,更多地是出于政治考虑。
印度学者曾经多次撰文讨论过载人航天对印度国家形象和国内外政治的意义。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说:“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很显然,在苏联/俄罗斯、美国、中国都先后实现了载人飞行的目标之后,搭载外国飞船飞行,甚至是加入国际空间站,都无法满足“有声有色的大国”这个政治目标。
实际上,在“第三世界领袖”这个问题上,印度一直存在着和中国争锋的心思。哪怕中国专注于国内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印度也认为中国的每一项成就都对自己造成了压力。在航天这个集中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领域更是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是在2004年启动的,也就是中国正式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第二年。因此,神舟五号飞天对印度航天界造成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不仅仅是航天,印度在国防和高技术的每个领域,都高度关注着中国的成就。然而,由于印度薄弱的工业实力,在诸多高技术领域,包括微电子、信息产业、造船、航空、兵器……等各领域,印度与中国的差距极为显著,而且看不到追赶上来的可能性。而航天可能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一个,至少,印度在运载火箭、通信广播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科学卫星方面都不是空白,在月球探测方面紧随中国之后,在火星探测领域甚至超越中国,成为第一个成功探测火星的亚洲国家。那么载人航天领域能不能重现紧随中国的一幕呢?这显然对印度的国家形象和领导人政治地位有极大的正面作用。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印度这一轮载人航天努力当作说说而已的大话,他们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