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科技创新与品牌

关于建设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的若干思考

作者: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刘惠荣
博物馆是一个以保护、陈列、汇集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向大众开放、传播知识、为社会发展服务非盈利性的文化教育机构。众所周知,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工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各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国机械工业数字博物馆,便具有了长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背景

20世纪60年代始,西方发达国家在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中,逐渐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保护模式,其中包括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近现代工业遗址博物馆。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转型期,受发达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经验的启示,国内也陆续出现了近现代工业遗址博物馆。根据各种媒体及相关方面披露的信息粗略统计,国内在建与计划建设的工业遗产博物馆数量己不下五六十座。例如已建成的沈阳“中国工业博览馆”、诸暨“袜业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洛阳“轴承博物馆”等,这里有中国第一个铸造用的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等。这些中国的“第一”甚至“唯一”是中华民族复兴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机械工业人艰苦创业、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实业兴邦精神的真实写照。如何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传播手段,进一步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和宣传这些具有重要科普教育意义的实体博物馆,作为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普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中国机械工程领域具有代表性和重要历史意义的实体博物馆、机械遗产进行宣传和推广。

二、博物馆类型

根据博物馆展出形态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两大类。二者功能各具特色,同样都发挥着公众教育与服务的功能。

实体博物馆是指按照某一主题,将文物、标本等物品陈列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配以辅助展品或艺术形式,有序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展示场所。其陈列构成主要包括:展示空间、展品、设备、陈列技术四项基本要素。人们可以通过欣赏展品通古识今,展望未来,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梵蒂冈教廷博物馆等。实体博物馆离不开展览,文化内涵和价值是从展览中体现出来的。传统实体博物馆因观念、技术、场地、展陈能力限制,以及有时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所能展示、提供的文物信息量严重不足,大量的藏品没有机会展出(以故宫为例,每年展出的藏品仅占藏品总量的约5%),深藏馆中无人知晓。实体博物馆在时间、空间与展示形式上的内在局限性,制约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能力。

不同于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是将实体展品的各方面信息以数字形式进行整理和设计,并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向参观者展出藏品和提供相关信息等数字化服务的系统形式。例如法国巴黎的世界数字博物馆、古埃及亚历山大虚拟博物馆、德意志国家数字博物馆等。与实体博物馆相比较,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等特点。应该说,公众通过数字博物馆了解藏品,从而进一步被吸引去体验实体博物馆,二者互动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博物馆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实物“拷贝”到虚拟世界,更应该是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激发观众灵感和推动创新的重要来源。通过数字博物馆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丰富的馆藏品,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对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兴趣爱好、人生理想的理解和认识。

三、数字博物馆特点

总体而言,数字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功能的拓展与辅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字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向外打开的另一扇窗口。实体博物馆的丰富资讯得以从这个窗口传递出去,社会公众的需求、意见又可以从这扇窗口传递进来,大大促进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密切了与社会公众的联系,也加强了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

2.数字博物馆是促使潜在观众变为实体博物馆观众的桥梁。数字博物馆丰富的收藏,高品质的展览和虚拟呈现迷人的或震撼的场景,以及生动有趣的节目、活动等,激发了人们参观、体验真实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进而成为实体博物馆的潜在观众。

3.数字博物馆是广泛传播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渠道。路途遥远,时空阻隔,难以亲临实体博物馆的人们则可以在众多数字博物馆里遨游:或了解某个博物馆的历史,或欣赏某个博物馆的著名珍藏,或参加某次虚拟探险,或参与某个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虽不如亲临实体博物馆的真实体验,但数字博物馆提供的广阔视野和对博物馆文化生动、深度的阐释,加深了人们对博物馆的了解和热爱,促进了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从而也赢得了社会对博物馆的关注和支持。

4.数字博物馆是进行远程教学的课堂。数字博物馆可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各种优势进行交互式远程教学和单项式远程教学,使实体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以更大发挥。交互式远程教学就是在固定和约定的时段内,由博物馆专家主持进行某一领域、某一专题知识的传授,并与学习者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或答疑解惑。单向远程教学则是配合学校课程设计和进度,或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大众,将博物馆丰富的典藏、研成成果和展示资源制作成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网上提供教学节目下载,进行远程教学。

5.数字博物馆是促进实体博物馆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数字博物馆的引入将会促进各种资料的整理和数字化保存。实现自动化办公的博物馆,资料的存储、调用非常方便,大大加强了对藏品账务、业务资料的管理,也提高了办公效率。

数字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的特殊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文物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是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拓展博物馆社会化的内涵和外延的必然举措。因此,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通过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实用的数字化网络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以科普、学习、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网络空间,具有长远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意义。

四、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建设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根据中国科协对学会科普工作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文件精神,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1)》中明确提出“组织筹办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的重大举措,影响深远。学会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以市场机制为动力,着力优化科普内容资源、科普阵地条件、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推动科普人才和科普产业发展,全面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精细分类,精准推送,全面提升科普覆盖面和实效性。因此,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是探索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实用的网络科普空间,不断提升学会科普精准推送服务品质和水平的有益探素和实践。

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拟从以下三方面建设实施。

(1)机械史传播

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出版的《中国机械史》系列丛书为知识载体,按照中国古代机械史、中国近代机械史、中国现代机械史三个发展阶段,以图文方式详细介绍我国古代的机械发明和应用,以及近代和现代机械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机械工业高速发展的重大成就。

(2)机械遗产评定和发布

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它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工具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等,它们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说,工业遗产是在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老的工业机器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机械遗产评定和发布工作,作为珍视那些载于史册,并作为文化遗产传于后世的机械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日本机械学会(JSWE)从2007年起,每年都会对在机械技术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日本国内的机械、构造物及资料等进行机械遗产认定。该学会评定的日本现存且在机械技术层面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遗产已有83件。我会可以参考和借鉴日本机械学会关于机械遗产认定的做法,从机械遗产的申报、审核、认定、发布、推广等方面开展全流程、系统化的评估和认定工作,并通过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网站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3)中国机械工程实体博物馆数字化

一方面,深入了解我国目前机械工程领域实体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包括实体博物馆的地理位置、所属领域、展品类别、展览形式、建设主体、运营方式等信息,为下一步建设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实体博物馆数字化,通过图文、视频、VR/AR等多种形式将实体博物馆予以生动呈现,激发人们参观、体验真实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进而成为实体博物馆的真实观众。

建设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将联合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等单位,充分发挥学会科普资源优势,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数字博物馆网站,打造融合教育、学习、科普、娱乐于一体的机械工程领域网络科普空间。

责编/马重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