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耄耋之年的吴老太,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她一直很纳闷,自己没磕着没碰着也没扭着,怎么腰部就痛得不能伸直,轻轻碰一下都痛得不行。她一直猜测可能是闪着了,想着躺躺就会好。然而,一个月后,她还是不得不忍痛就医。一检查,原来是腰3椎体压缩性骨折。73岁的陈老太也觉得很夸张,怎么感冒会发展成腰痛。几天前,陈老太感冒时打了个喷嚏,她感觉腰闪了一下,接着就是长达半个月的腰痛,躺在床上贴什么药膏都不管用。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她身上不止一处骨折伤,除了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新伤外,还有几处陈旧性骨折。应该是以前骨折留下,可能是卧床休息后感觉好了,所以没有治疗。
吴老太和陈老太都是典型的因严重的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头断裂。65岁以后骨质疏松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一般男性多发生在这个年纪。但女性在50岁左右(绝经后10年内),骨量流失非常大,钙质流失后就会患骨质疏松。所以,女性患骨质疏松的年龄要早很多。
打个喷嚏就骨折、咳嗽一声腰椎骨断了、没跌没摔腰痛一个月不见好……这些病症说起来夸张,却都是真实发生的,且并不鲜见。他们都是老年人,不知不觉间骨质疏松到一碰就断,甚至不碰也断。这样的病例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
不过,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老年人才会患的病,青壮年也会中招。
34岁的小吴正当壮年,无缘由地突然腰痛,一个月反反复复就是好不了。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腰椎骨折。不仅如此,他的肩膀、手、脚也有骨折旧伤,全身共5处骨折。据医生判断,这5处中,有些伤有十几年了。
这把小吴吓一跳,他从来没出什么意外,也没发现自己身上什么时候骨折了。经检查,他这是雄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年轻人的骨质疏松一般是药物、激素水平或特发性引起的。激素水平引起的比较麻烦,虽然可以和内分泌科联合治疗,但目前医学对激素水平的调控仍然有限,只能通过增加骨密度来预防再次骨折。
骨质疏松不是“老人病”,青少年时期就要注意提高骨峰值,除了可以吃钙片、维生素D以外,平时可以多吃些高钙食物,如牛奶、贝壳类海鲜、有鳞的鱼,适当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一般来讲,女性在30周岁,男性35周岁时达到骨峰值。把骨峰值提高,当发生骨流失时,因为基数大,仍可以把骨量保持在一定水平。
另外,50岁左右可以做个骨密度测试。一般而言,骨密度在0表示正常水平,0+是更好的水平,0到-1时仍是正常水平,-1到-2.5表示骨量减少,低于-2.5则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一旦确诊,则建议马上就医。
骨折一旦发生应及早就医以免耽误诊断及治疗。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易骨折,且因特定的生理特点,骨折愈合慢。又因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易合并并发症而影响愈合。因此,老年人长期卧床时的护理格外重要。
防肺炎,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小,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帮助老人翻身时,同时还要帮助捶背,并鼓励老人做深呼吸增加肺活量,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
防压疮,当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且不能随意翻身时,容易发生压疮。多发于骨性隆起部如骶部、股骨大转子、足跟等。因此,要勤换衣,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骨突出部位用50%酒精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加强皮肤护理。还可使用气垫床、定时抬臀、尾骶部用电吹风,吹风驱潮及垫入水垫减压等方法,以促进皮肤的恢复。
防尿感,老年骨折患者卧床后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因此,常常害怕麻烦别人而不敢多喝水,结果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特别是女性患者感染率高。所以,家人要鼓励患者多喝水,每日应摄入2000毫升以上水分,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预防感染。
防血栓,骨折术后,因手术使血流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三大因素易致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是下肢DVT的三大症状。应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促进血液循环。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滞度。
编辑:汐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