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经济周刊

1979年1月1日 中美建交

作者:《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从1970 年毛泽东邀请斯诺访华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再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整整历时8年多。这期间,两国领导人为解决两个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消除彼此的成见与隔阂,恢复彼此尊重、彼此不敌对的正常关系,可谓呕心沥血。

新华社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左)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观看表演时与美国总统卡特一起向观众致意。

人民图片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杭州就“中美联合公报”内容进行最后的磋商,并陪同客人浏览“三潭印月”。

新华社1979年1月2日,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举行招待会庆祝中美建交。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他从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带来了4棵红杉、巨杉树苗作为礼物,还曾疑虑“红杉树在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结果,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是茁壮成长。尼克松总统与毛泽东主席的历史性握手,在1979年1月1日变成了中美正式建交的文件。1982年9月9日,早已离开总统位置的尼克松再次访华,正是这次访华,尼克松看到当年他带来的红杉树苗已变成数千株苗木,并在中国18个省市引种成功,激动之余,尼克松感慨道:红杉树可以存活2000年,而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要像红杉树一样永存。

中美建交仅仅29天之后的1979年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上午10点,邓小平偕夫人卓琳踏上美国土地,他要亲自去走走看看。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美的“破冰之旅”,但更是学习之旅,也是中国向美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诚意的宣誓之旅。临行前,邓公定位此次访问:这是向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学习。白宫南草坪,中国国旗第一次在这儿升起,国歌第一次在这儿奏响,19响礼炮第一次在这儿为中国领导人轰鸣,美国总统第一次陪同中国领导人检阅美国三军仪仗队,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以最高规格欢迎邓小平的到来,并发表致辞说:“副总理先生:昨天是旧历新年,是你们春节的开始,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是人们走亲串友的时刻,也是团聚和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同样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不管卡特有意还是无意,“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这句话今天重温似有非常特殊的寓意,因为这一时点恰恰对应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拐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抱着学习的态度,坦率、真诚、可亲地面对美国的一切,这自然会给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带去深刻印象和强烈震撼。短短8天,他在美进行了80场会谈会见,参加20场宴会招待会,2次正式演说,8次接待记者。所到之处都会掀起“中国热”,这是美国人第一次近距离领略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并为之“深深着迷”。美国媒体报道说:邓小平的访问是“中国的愿望、尊严和外交灵活性的象征”。卡特总统评价此次访美时说:影响深远,坦诚、亲切、和谐,极其有益和富有建设性。

最代表中国开放态度的是邓小平在与卡特总统会谈时的一席话:“我们愿意和美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关系。”他告诉卡特:“我们不害怕你们的思想意识,你们也不必害怕我们的。”据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明瑜回忆说:邓公此次出访,中国一共签署了6个协定,除教育、商业方面的合作协议外,还有建立领事关系和互设领事馆的协议等。

40年过去了,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水乳交融。但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开始改弦更张,这是否会把几代中美领导人开创的中美关系拉向倒退?危险性很大,但它绝不会阻止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扩大开放的脚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要闻 2018.9.14—2018.9.20

人物 2018.9.14—2018.9.20

今年第三季度近九成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变”

公司 2018.9.14—2018.9.20

看见·未来

未来·A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