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每次到天津都会看到一些新变化和新气象,城市面貌越来越具有活力。”9月16日被授予“天津市荣誉市民”称号的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表示,“创新能够使一个企业或者地区更加富有竞争力,这就是天津发展的密码。”
如施瓦布所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正在和企业、个人一道,被创新重新赋能,被智慧重新定义。
企业将全面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施瓦布认为,天津正在真诚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天津是一座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处于新技术革命的前沿,正将智能科技和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新引擎,在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阵容中成为‘首发’城市。”
距离夏季达沃斯会场梅江会展中心60公里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打造的宜居宜业新城,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
今年7月,首批近400组智慧灯杆投入使用,灯杆上聚合了报警求助、气象和路面信息采集、人脸识别、Wi-Fi信号、动态信息发布等功能。而智慧公交车站更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居民候车时可以通过电子屏幕查看公交车的实时运行状态,查阅生活服务信息,车站同时还加入了无人售货机、冬天座椅加热等功能。
城市所有公共设施的调度管理,都汇集在生态城的大脑——运行维护中心。包括水电、交通、通讯等16个门类的设施运行都在这里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受理居民的投诉报修等,高效闭环式的管理极大提高了城市运行维护的效率。
这样高效的城市运转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从事智慧交通、智慧安防行业的千方科技董事长夏曙东在论坛现场表示,“在交通和安防领域,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技术不仅会释放原来未被满足的大量市场需求,也会带来更多、更丰富的新场景、新应用。”
夏曙东认为,未来企业将用科技的力量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更加普及和深化,围绕城市大数据综合应用在城市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开拓,依托自身的大数据资源、人工智能技术及解决方案等核心优势,全面参与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之中,守护城市的方方面面,重塑我们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
杭州正在向世界贡献数字化方案
正在向未来探索转型的中国城市,远不只是天津。
100年前,伦敦向世界输出了地铁,巴黎输出了下水道,纽约输出了电网。今天,中国杭州正在向世界贡献数字化城市方案。
就在9月19日,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等企业建设的杭州城市大脑2.0正式发布。过去一年,城市大脑已成为杭州新基础设施:管辖范围扩大28倍,覆盖全城420平方公里,相当于65个西湖大小。通过交警手持的移动终端,城市大脑实时指挥200多名交警,杭州交通拥堵率从2016年时的全国第5降至2018年时的全国第57名。
除了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摆脱拥堵,今天的杭州,还是“移动支付之城”“移动办事之城”“智慧医疗之城”。
在杭州,出门办事“最多跑一次”,全市59个政府部门368.32亿条信息汇聚在基于阿里云打造的政务服务平台上,市民可凭身份证一证通办296项事务;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超过98%的出租车、5000余辆公交车都支持移动支付,堪称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近年来,智慧医疗让近7000万人次在杭州市属医院看病时间平均缩短两小时以上。
在杭州,成千上万的摊贩店主不再需要每天记账本、跑银行;跑航运、港运、路运的师傅不再需要花很多时间办数不清的证件;法院审理某些案子不再需要原告被告到场,甚至不需要书记员;去医院拍片子做CT,不再需要去固定医院就诊,也不需要将片子全部打印出来;而创业公司也不再需要自己搭建服务器、数据中心,每天可能只需几十块钱就可以享受跟大公司一样的计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的数字化转型之道正在更大范围复制。在马来西亚,在杭州取得成功的城市大脑特种车辆优先调度方案被吉隆坡引入,测试显示,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了48.9%。未来,“杭州红绿灯”可能成为世界全新的一种红绿灯控制系统。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为城市治理带来革命性变化和历史性机遇”
“智慧城市”成为众多城市应对“城市病”的对策。
在当下的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已成白热化之势。2015年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数据显示: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而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铁看来,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尚处“碎片化”状态,要想治理城市病,须进行系统整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为城市治理带来革命性变化和历史性机遇。”
李铁解释说,“不同于以往的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一次技术上的变革和革命,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一个集成系统的组合应用,使城市的治理、公共服务水平发生了一次革命。”
“这种变化仅仅是开始,未来还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李铁坦言,“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大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