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财智

谁为健康买单

作者: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建华
事实上,“不管有钱没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已成为所有国民的共识。此外,中国医改也在升级,从一个部门到多个部门;从政府重视,到中央统筹;以前单纯关注治病,未来则变成关注健康。

8月5日,《国民健康大数据白皮书》以大数据方式全面展现、解读我国居民的疾病与健康、医疗与保障情况。事实上,“不管有钱没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已成为所有国民的共识。

“‘健康中国’从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到今天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说,可以看到中国医改正在升级,从一个部门到多个部门;从政府重视,到中央统筹;以前单纯关注治病,未来则变成关注健康。

从治病到保健的转变

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但是感到疲惫不堪和精神不振的人们也越来越多。这种状态就是人们常提到的概念“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状态,这种状态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人体的一种低质量的健康体验。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有的人主要表现在身体方面,主要症状有失眠、头昏、乏力、困倦、疲劳、懒怠、心悸,等等;有的人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主要症状有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等等;有的人主要表现在情感方面,主要症状有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轻率,等等。

实际上,我们身边的不少人都在身体、心理、情感方面有算体会。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而经过医生检查、诊断出疾病的人也只占20%,其他75%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而此前中国社科院曾做的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中显示,近九成的城市白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况,很多白领人群因为工作量大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身体出现各种小毛病,交换季节时期也容易感冒生病,这些基本成了都市白领人群的困扰。中国社科院的《人才发展报告》称: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会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大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人口有1.6亿—1.7亿人,高血脂的有1亿多人, 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2亿人,血脂异常的1.6亿人,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各类疾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中国22%的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

2016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等机构发布的《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规模的城镇以及不同的人群。结果显示,2016年健康状态居民比例为51.0%,中间状态比例为31.7%,疾病状态比例为17.2%。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灿东分析说,从人体部位来看,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肝、肾、胃、脾和肺,比例超过4%。

李玲说,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医疗大概占10%左右,生活方式占60%,遗传和环境因素各占15%左右。也就是说,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不再是卫生一个部门的事,而是要融入“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可以预见,未来考核一座城市的发展,不再是单纯看GDP,还要考虑人民健康等综合指标。

8月5日,《国民健康大数据白皮书》在广州正式发布,以大数据方式全面展现、解读我国居民的疾病与健康、医疗与保障情况,涵盖人口、疾病、医疗、保险等多方数据,包括国民慢性病与重大疾病的患病现状、致病因素、医疗康复费用、商业保险覆盖及发展情况、健康危机应对措施等。本次发布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国民健康状况、树立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17.3%,远超国际上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预计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5%。近些年,一些重大疾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比如20至39岁区间,脑瘤发病率比十年前提高80%;在30至40岁区间,有60%的接受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堵塞;一线城市30至40岁区间中,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接近70%,女性则超过30%。

《国民健康大数据白皮书》显示,疾病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调整与改善作息混乱、饮食不健康、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疾病;体力活动不足是造成患病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运动能大幅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遗传因素是造成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遗传因素难以避免,所以要树立定期体检与筛查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不能到了真感觉到撑不住了才来医院,要像车一样,定期做好保养。9月2日,星期天,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清海对《小康》记者说。近3年来,张清海每年八九月份都要做全面体检,防患于未然。

健康中国2030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世界卫生统计2018》。根据2016年的数据,中国婴儿出生时的健康预期寿命首次超越美国,中国为68.7岁,高于美国的68.5岁。2017年,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排名从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三位。国内区域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距由1990年的6.7缩小到2015年的1.2,远低于全球区域间的20.1。2018年,《柳叶刀》再次发布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提高到第48位。

2016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健康长寿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健康GDP”也应成为新的关键词。公共卫生是保障全民健康的基石。实现全民健康需要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会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当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较2015年的76.34岁继续增长,达到79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30%;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15年的29.3%降至25%左右等。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今年5月5日,一份名为“在中国实现联合国健康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发循证政策行动建议”的报告发布,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项目主任汤胜蓝团队历时两年调查分析了全国和东、中、西部三个代表省份的健康情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测中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健康相关指标的可能性。汤胜蓝在报告发布及研讨会上发出警示对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健康相关指标,研究预测,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大多数省份到时可能只能实现一半左右,一些欠发达省份可能只能实现1/3。可见,对于健康,未来可期,但仍任重道远。

防患于未然 《国民健康大数据白皮书》显示,疾病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调整与改善作息混乱、饮食不健康、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将能有效预防疾病。图片/宁颖

 

区块链: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月览天下 CURRENT AFFAIR

小康月报| 微观 MONTHLY OF XIAOKANG

小康月报| 人物 MONTHLY OF XIAOKANG

小康月报| 资本 MONTHLY OF XIAOKANG

小康月报| 数读天下 MONTHLY OF XIAOKA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