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心理与健康

我们为何会选择视而不见?

作者:文/李紫薇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人天生都渴望知道。”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把无知列为了人们做出错误判断的最重要原因。乔治•米勒,作为20世纪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曾提出正如人体需要通过摄取负熵来生存一样,我们的头脑也要通过摄取信息才能存活下来。到了21世纪,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似乎更向我们传递了海量信息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制胜的法宝。

然而,有的时候,人们却又不想知道。就像鲍勃•迪伦的歌曲 Blowin' In The Wind 中吟唱的那样“一个人会多少次转过头去,假装他没有看见”。医学研究者常会疑问,为什么有10%的拥有亨廷顿舞蹈症家族史的加拿大人不去进行检测?为什么在马拉维,有20%的有艾滋病风险的成年人选择不去了解艾滋病病毒检测的结果?人们岂不是在自欺欺人?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作故意忽视(deliberate ignorance)。其关键性因素有两点:

即使获取信息不需要任何成本,个体仍然选择忽视;

个体并不是因为对问题没有兴趣而选择忽视,相反,其对其忽视的问题有着强烈的个人兴趣。那么,人们为何会做出这种行为呢?这种行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吗?

避免预期的后悔

所谓后悔,是指人们在选择方案A后发现选择方案B可以得到更有利的结果,因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预期后悔指的是人们在选择之前产生的一种情绪,人们会后悔选择某个选项的预期本身便可能影响人们的决策。故意忽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潜在的坏消息,避免后悔带来的负面感觉,比如有家族病史却不去检查;同时还可以维持个体对重要事件所持有的惊喜或抱有悬念的积极情绪,比如我们很多人看电视剧也会强烈要求不要剧透,否则就没有了兴趣。

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

现如今,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物联网和社交媒体早已使人们淹没在信息的洪潮当中。在这样的世界中,企业、广告商、媒体以及政策制定者都需要为了获取人们的关注而绞尽脑汁。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过度的信息刺激可能挟持人们的思维,我们可能会渐渐变得不再知道如何分配注意力,如何整合注意力。比如,因为在社交网络上接受的信息太多,且多呈碎片化,我们便越来越容易被一些标题党吸引,被一些只言片语左右,失去冷静的判断。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忽视事物的能力,需要给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沉溺于海量的信息当中,如此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思维。

促进亲社会行为

当一位投资者面临两个投资项目A和B,两个项目都会为当地的社区带来负面的外部效应。假设投资者已经知道项目A会给社区带来更多的损失,但是他不确定两个项目给自己带来的相对收益谁多谁少。那么他是否愿意去知晓哪个项目将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呢?还是不去了解而选择更具社会责任感的项目呢?Kandul和Ritov(2017)曾用改编的独裁者博弈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人们的选择。结果表明,28.5%选择不去了解自身收益的参与者中有88.9%的人会选择亲社会选项;而对于选择去了解自身收益的人当中,只有39%的人会选择亲社会选项。这样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故意忽视可以增加亲社会行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自私动机和亲社会动机是同时存在的,而故意忽视恰好可以保护我们的亲社会自我免受诱惑,从而带来良好的外部效应。

综合来看,故意忽视行为的建设性作用是大于其弊端的,它既可以使个体更好地生活,还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加和谐的氛围。所以,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自欺欺人,因为这种行为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公众心理急救普及课程招生简章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携手同行,预防自杀

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

齐心协力,预防自杀

开学季,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