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计算机等心理干预手段成为了人们的新选择。基于新技术的干预措施并不是没有咨询师,而是不需要前往专门的咨询场所和咨询师面对面交流。来访者在他们自己的家中就可以进行干预,还能更好地保护隐私。而且,许多这种干预措施要么收取的费用非常低廉,要么就完全免费。
来自南加州大学育儿和家庭研究中心的学者MacDonell 和Prinz(2017)针对目前市面上常见的30种基于新技术的干预措施共51项研究进行了综述,探究了这些干预措施的特点和效果。
根据干预对象的不同,研究者把这些新干预措施分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家长或家庭进行干预最终影响他们,以及直接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干预两类。
多数以家长和家庭为干预对象的措施,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以及教导父母正确的育儿方式效果显著。部分措施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物质滥用情况;少数措施有助于改善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儿童孤独症(ASD)症状。
而部分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干预对象的措施在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少数措施能减轻进食障碍、物质滥用和ASD症状。
这些技术措施,主要是通过一些网站对家长和家庭进行干预;而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干预对象时,除了使用网站,还会使用CD、视频音乐和游戏等技术。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没有咨询师面对面地指导干预。
MacDonell认为这些不需要去到特定场所和不需要专业人员直接参与的心理干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是这些新的基于新技术的干预措施的一大优势,但同时也是一大劣势。因为没有咨询师在场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干预对象的完成率。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对一些折中的方式进行探索。
资料来源:
MacDonell, K. W., & Prinz, R. J. (2017). A review of technology-based youth and family-focused interventions.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20(2), 18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