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心理与健康

为何乖乖女不见了

作者:文/刘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变化带给我们的冲击,或欣喜或烦恼,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对青少年儿童来讲,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就是家庭和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意识加强,孩子们在很小的年龄,就可能不自觉地卷入竞争的行列。比如进幼儿园要考试,升小学要考试,小升初择校也要考试,紧随其后的中考和高考,更不需多说。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加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都导致了很多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如果作为家长和学校忽视了孩子的正常心理需要,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相互理解,过分保护或过分要求,严厉惩罚等等都可能造成青少年儿童的情绪问题。

全球性数据发现,10%~20%的青少年儿童患有情绪和行为障碍,平均患病率为12%。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统计,15%的4~17岁青少年儿童的父母向相关部门报告他们的孩子患有情绪或者行为障碍。在英国,对5~15岁的青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情绪障碍的发病率为9%。在中国,也有研究者对青少年儿童的情绪障碍问题进行流行病学统计,1l~18岁青少年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病率为10.7%。

在心理门诊我们会不时遇到焦虑的家长和不去上学的孩子,这其中有小学生、初中生也有高中生。

印象很深的是今年春节过后,新学期的第四周,上初一的小雨和妈妈来到诊室。因为开学三周孩子已经断断续续请了四次病假,辗转各大医院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可孩子总是感觉头痛肚子痛,不得已才来求助心理咨询,妈妈有些着急,一进诊室就开始急切地描述女儿的情况……

原来小雨一直是一个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也很听话的女孩,但六年级为了参加小升初考试,妈妈停掉了她特别喜欢的画画班。当时,小雨伤心了好一阵。之后虽然进入了重点中学实验班,但开始时常出现身体不舒服的现象,有时还难以控制地冲妈妈发脾气甚至摔东西,甚至几天不和妈妈讲话,爸爸因为一直忙于工作,和女儿交流的很少。

咨询中了解到,妈妈以前过于大包大揽,从不听取孩子的意见,认为学习好考个好大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小学低年级时报辅导班,都是妈妈一手操办,孩子不能有任何异议,因为妈妈觉得这都是为了她以后着想;现在也没有有意地给孩子一些空间,依然是觉得学习是孩子现在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但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初一的女孩,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有了自己较明确的兴趣点和学习计划。通过和这位妈妈讨论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这个阶段孩子的一些心身特点,建议家长这时要尝试着适当放手,耐心认真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努力学好学校功课的同时,考虑经济成本和时间安排,选取适合的课外辅导班,前提是孩子要有放松的时间,比如唱唱歌,跑跑步,或周末睡个懒觉,补一补平时被剥夺的睡眠。和成人一样有张有弛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当妈妈说到有时小雨会无故发脾气,而且最近这种现象逐渐增多时开始掉眼泪。针对孩子的情绪症状,仔细询问了时间、原因、出现频率等问题后,建议家长带孩子尽快去儿童精神科就诊,听取医生的评估、诊断和分析,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为帮助孩子的情绪尽快好转,建议持续一段时间的咨询门诊。

可惜小雨妈妈没能如约继续咨询,第二次只见到小雨的妈妈,是在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了。因为对药物心存疑虑,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也没有听取医生的意见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妈妈还是很焦急地诉说,开始两个星期还好,因为停了小雨不喜欢上的一对一语文辅导班,孩子可以有时间画画、弹琴了很高兴。但后来因为一次在学校上兴趣班时被辅导老师批评了,回家对妈妈又发脾气摔东西,被爸爸看到数落了一顿,孩子更加愤怒了,从此,见到爸爸,就一言不发,现在已经一个月没上学了。在和家长详细分析了孩子出现的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后,小雨的妈妈初步认识到: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除了规律的心理治疗,适当的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

截至到六月我们了解到,小雨依然未上学,也没有接受药物治疗,可喜的是父母已经在努力尝试改变,爸爸向女儿承认了以往的错误,妈妈在积极调整自己的焦虑状态,孩子的情绪相对以前平稳了一些。愿小雨早日告别烦恼,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逐步提高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应对压力等能力,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治疗是治疗各种情绪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认知行为治疗、疏导性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都是目前运用的比较普遍的方法。

近年来,治疗情绪障碍的药物发展很快,相比传统的情绪调节剂,现在的药物更能被孩子和家长所接受,这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

哲学家洛克说,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最终画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自己应多用心把握现实中我们可以掌控的部分。

 

公众心理急救普及课程招生简章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携手同行,预防自杀

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

齐心协力,预防自杀

开学季,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