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熙在老师的安排下,坐在了和我隔着一个过道的位置上,那一整天,她都低着头,旁边的同学们都在忙着即将到来的月考,并没有刻意去和她搭话。
一天早上,雨下得匆忙,而我又因为粗心,忘记拿雨伞,下了公交车没走几步,雨就打湿了衣服。我皱着眉头准备加速奔跑时,头顶却飘来一朵红色的“云”,我转头看到了筱熙。这是筱熙来到班上一周后,我们第一次双目相对。
筱熙和平时一样,撑着伞,低头不说话。走到教学楼门前,筱熙收了伞,我看到她左半边的衣服和头发都被雨水打湿了,左脸颊旁的刘海已经湿成一缕缕,白皙的脸颊上绽放着一朵粉色的花。筱熙似乎注意到我看见了她左侧脸颊上的疤痕,快速地用手捂起了脸颊。
那一刻,我开始理解筱熙为什么喜欢留厚厚的刘海儿,为什么总是低着头。我没有问筱熙的左侧脸颊发生过什么。我陪筱熙一起去了洗手间,等待着筱熙把刘海儿弄干后,一起回到了教室。在那之后,我和筱熙的接触越来越多。关于筱熙左脸的伤痕,筱熙在我们认识一个月后,告诉了我伤痕的故事。
筱熙在读高一时国庆假期和父母出去玩,不小心从一个山坡上跌落,落地时左脸扎到了杂乱的树枝和锋利的废弃物。对于十六七岁的女孩儿来说,青春刚刚绽放,对于相貌也越来越在意。那次意外之后,左脸上留下的疤痕宛如剜在了筱熙的心头。休学一学期后,筱熙在回到学校后变得不敢同别人说话,她觉得大家看她的眼神和以往也都不太一样。之前的朋友,在筱熙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也有了新的交际圈子,筱熙开始变得独来独往。
有一天,筱熙在放学的路上,遇到了隔壁班的男同学。那个男同学在高一时跟筱熙表白过,筱熙觉得高中阶段学习最重要,所以拒绝了那位男同学的表白。男同学在筱熙的身后,小声跟同行的同学说,还好当初没有和她在一起。就这样一句话,在筱熙的心底便掀起了惊涛骇浪。筱熙回家后,便一直不停地哭,拒绝吃饭和出门。筱熙的妈妈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很心疼,问筱熙发生了什么。在筱熙哭着说出“妈妈,我现在变得好丑,大家都不喜欢我”时,母女俩抱在一起哭了很久。
后来,筱熙留了厚厚的刘海儿,左脸的伤痕被遮挡了起来,妈妈也为筱熙联系了一所新的学校。在高二这年开学时,筱熙转到了我们班上。
筱熙在讲这些故事时,眼里依旧有泪光闪烁。我一时间有些语塞,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我抱了抱筱熙,告诉她,我会是她永远的好朋友。
后来,我陪着筱熙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做了心理咨询。筱熙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心结慢慢打开。在一次作文作业中,筱熙写了她出意外的那段经历,好几个女生听得都留下了眼泪。大家心疼筱熙,谁都没有在背后议论纷纷。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筱熙扎起了脸颊旁厚厚的刘海儿,露出了光洁的额头。筱熙走近教室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刚好撞上,筱熙灿烂的笑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随着高考的临近,课业的压力越来越重,筱熙也慢慢忘却了脸颊上的伤痕,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筱熙是个很认真的女孩儿,之前的经历也让她更加乐观,所以不管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筱熙都会笑着克服。那段最难熬的备考时光,筱熙像一个小太阳一样,发出暖暖的光,激励着我前进。最终,我和筱熙都取得了很不错的高考成绩。
我和筱熙虽然并没有在一个城市读大学,但我们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读大学后的筱熙,更加自信和优秀。筱熙身上的积极和温和让她拥有了很好的人缘,本来就很认真的她,在大学也没有松懈,成绩很优异。筱熙在大二的时候交了第一个男朋友,她的男朋友从来没有嫌弃过她脸上的伤痕。在学校参加活动时,筱熙试图用护肤品遮住那些粉色的痕迹,筱熙的男朋友总是笑着对她说“不用的,拥有这些粉色痕迹的你反而显得更加独特和美丽”。
有一天,我和筱熙在聊天时,筱熙突然认真地跟我说“谢谢”。我一时有些错愕,筱熙后来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筱熙说,她很感谢那天我看到她的伤痕,没有露出惊讶和错愕的表情让她觉得尴尬。筱熙说,她很感谢我成为她受伤之后的第一个朋友,让她觉得即便带着那些伤痕也是可爱的。筱熙说,感谢我给她陪伴,让她有勇气走近心理咨询室,从而可以拥有更快的方法放下那些过去的伤口。筱熙说,她很感谢高中时的老师和班集体,大家包容的眼神让她可以再次像个少女一样,努力成长。
大概很多女孩儿或者男孩儿的青春期里都会有自卑的时刻,自卑遮掩了我们本来就有的光芒,隔断了我们茁壮成长的养分。我善意的举动给跌入自卑深谷的筱熙带来了第一缕光,而筱熙身上散发的光芒却又照亮了我灰暗自卑的时刻。我们都努力地去克服自卑,寻找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光,从而成长为一朵灿烂的向日葵。
延伸阅读
中学时期是中学生的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中学生迅速发展自我观念,同时,由于深刻的自我评价的产生,很容易引发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是自我评价的重要体现。这种心理表现不利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同样,自卑心理也会危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业发展。根据中学生自卑感的特点,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调控自卑感:
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建立自尊。
放弃过高的愿望,逐步恢复自信心。
善于用“代偿”方法克服自卑感,即以某方面的特长或优点来有效地取代或补偿其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