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旅游

黄桷树下的翡翠凉粉

作者:文/刘早生

有一年夏天,我坐船去巫山一个小镇上看望朋友。船进入小三峡后,碧水如镜,两岸青山苍翠欲滴,清凉水汽扑面而来。小镇依山而建,下了船,爬着长长的梯坎,烈日当空,汗湿衣背。走到一棵巨大的黄桷树下,实在不想走了。只见树荫下一个光膀子穿白背心的矮壮汉子不停地扇着手中的草帽,面前一个挑担,搁了两个木盆,上面盖了层薄纱。扁担一端挂了个小木牌,歪歪扭扭地写了“翡翠凉粉”几个墨字。我吃过白净爽口的川北土豆凉粉,淡黄弹牙的荣昌豌豆凉粉,灰色黏稠的遂宁红薯凉粉,这翡翠凉粉还真是头回听说,于是近前去看看。矮壮汉子揭开薄纱,只见一盆“碧玉”,晶莹剔透,散发着一股凉气。矮壮汉子说,这是我们巫山的特色小吃,翡翠凉粉,巴适得很,你尝尝就知道了。喉舌生烟的我当即要了一份,矮壮汉子用刀切下一块,托在手上划成小长条,搁在一个白瓷碗里,然后打调料,淋上酱醋姜蒜汁,舀了一勺辣椒酱,最后撒上一撮切碎的葱花点缀,好看极了。略微搅拌一下,一口下去,嫩滑爽口,喉舌间满是清凉,一股熟悉的草木味唤醒我味蕾的记忆。我问矮壮汉子“这是什么做成的?”他说,是当地山上一种叫“臭黄荆”的植物叶子做的。我听后异常激动,想不到千里之外的他乡还能遇到“故知”。

臭黄荆是一种暮春开黄色小花的灌木,多长在低矮山丘向阳坡面和溪沟路边,叶子有一股怪怪的臭味,形似黄荆叶,暗绿色,有蜡质样光泽,富含凝胶成分,能去污。过去,乡里人家把臭黄荆的枝叶砍回来扎成小把用来刷洗锅碗瓢盆。相传,一位老婆婆有一回失手把洗完锅的臭黄荆水泼在了灶下的草木灰堆上,很快凝结成一坨绿色莹润的东西,拾起来尝了尝,口感似凉粉、豆腐脑,于是传了开来。我们那地方管这东西叫臭黄荆豆腐,有的地方叫臭叶子凉粉,当然都没有巫山这地方叫翡翠凉粉这样充满诗意。

小时候乡村,夏天消暑之物匮乏,冰冻之物更很少见,家里宽裕点的孩子偶尔跟大人去赶集才能吃上一次冰棒。但乡下的孩子自有办法寻找一份沁凉之物解暑,那就是自制臭黄荆豆腐。犹记得,放学后,跟着几个哥哥姐姐,去山上采摘臭黄荆叶子。山间蝉声盈耳,鸟鸣啁啾,草木在一天烈日的烤晒下,散发出浓郁的气息。臭黄荆的老叶纤维多,水分少,凝胶物质也少;过嫩的叶子,凝胶物质积累不够,我们一般采集臭黄荆中间部位枝条上的叶子。

从山上采回的臭黄荆叶子,洗去尘土,然后倒进盆里加新汲的井水揉碎,一股子浓郁苦涩的怪味扑鼻而来。流出的汁液绿得化不开,能把人的手染绿。用纱布滤去叶筋渣滓,获得清液,再加入备好的草木灰液,搅拌均匀静置几分钟,一盆晶莹碧绿的臭黄荆豆腐就做好了。用刀划成小块,用白瓷碗盛了,喜辣的加一小匙红艳艳的剁椒,吃起来开胃舒畅;喜甜的,加入一匙土蜂蜜,最好不过,沁凉滑溜溜,就是果冻的味道。

祖父说,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年暑天大旱,百来天滴雨未下,赤地千里,禾苗焦枯,许多人家里米瓮见底,揭不开锅,于是,纷纷从上山采回臭黄荆叶子,做上一大盆臭黄荆豆腐,既饱肚,又解饥。所以有些地方把这凉森森、苦幽幽的东西叫做神仙豆腐,因为它能度荒救命,功德无量。

 

七月玉树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新寨嘉那,世界最大的嘛呢堆

赛马节,扎西科草原上的全民盛宴

沿通天河上溯,探秘江源深处

文成公主庙和勒巴沟摩崖石刻

谒访结古寺,瞻地震遗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