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多个地区近500名教师(包括区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对10余位教师的深度个案访谈,本文总结了名师的共同特征及其成长规律。
教育情怀 尊重三尺讲台
教师是一项实践性、情境性非常强的职业,能够成为名师,需要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不断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学习、实践、研究和反思,最终才能成为有理念、有影响、有实践的教育名师。综合而言,名师及其成长具有五大特征。
第一,名师具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社会担当。研究发现,名师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视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放在国家视野和社会担当的视域中。
比如,大部分教师提到,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重点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如新课程改革的启动阶段和深化阶段,不断鼓励和鞭策自己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专家和课程名师。
还有老师提到,当下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教师更好地领会核心素养的精神,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基于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式,推动“基于知识、为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基于核心素养、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学内容从单纯“抽象知识”转向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教学评价从瞄准知识的单一评价走向瞄准能力素养的多元化评价。
此外,不少教师提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是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培养新一代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人才。由此说明,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身上的责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第二,名师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深厚的教育情怀。调查显示,87.9%的名师一入职就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81.8%的人会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及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使目标更好地契合自身状况。
如很多教师提到热爱教育事业,有教育情怀,尊重三尺讲台,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负责,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对专业的精通以及教育情怀的坚守等。
第三,名师成长历程呈现出鲜明的自我定向和自我调控特征。研究显示,60.6%的教师认为成长为名师最主要得益于个人努力,个人努力则是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体性的综合表现。
对成长为名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最高比例的教师选择自主学习和研究。就成为名师的最大障碍而言,最高比例的教师选择自我认识不足,这些结果都表明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发挥自主性是成长为名师的关键。
90.9%的教师会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90.9%的教师会主动抽时间学习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
自主学习的内容既包括任教学科的具体相关知识,也包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政策和要求,还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84.8%的教师坚持研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和课程标准要求,87.9%的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核心素养对所担任学科教学的影响和启示,并系统思考怎样将核心素养贯彻到每一堂课、每一个专题、每一个学科的教学中。
第四,名师成长的两大具体路径是研究与反思。调研结果显示,81.8%的教师经常反思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环节,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87.9%的教师经常反思所学新知识、新理念或新方法背后所蕴藏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是对知识的记忆、理念的传承或方法的移植,而是在自己的思考和追问的基础上建构出自己的理解。
8 7 . 9 %的教师参与至少3项区级或以上课题研究,81.8%的教师主持过一项区级及以上课题研究。100%的教师公开发表过论文,如有教师提出,“读书与读己:读书是吸纳,读己是反思。读书、实践、反思很关键。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实践国家的最新政策和要求。”有教师提出,“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目标。”
第五,名师成长离不开教育场域中的专家与同行的引领和帮助。调查显示,75.8%的教师认为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大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87.9%的教师选择专家引领和帮助是自我专业成长路上的重要力量,最高比例的教师认为关键人物引领是教师成长为名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与其并列的选择包括自主学习和探究、参加各种培训、参与多种教研和学习活动等。
进一步的个案访谈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教师都提到专家引领和帮助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如“专家的点拨与指导使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从模糊到清晰”、“一名导师的专业助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是成就今天的我的两个有力翅膀”、“有专家型师傅的引领”、“高水平专家引领”、“专家引领,尤其是方法思想性内容的介绍”、“读课与读人相结合,读他人的课,从课堂中汲取力量;读人,结交高人,从专家名家身上汲取成长的智慧”、“遇到名师指点”、“能够接触到真正的名师大家”等,这些都体现了外力在教师成长为名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是这些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经验之谈。
本文作者李新翠(左一)与中学老师们交流如何树立教师职业理想。保障教师专业自主
那么,如何更好地造就大国良师,让更多名师涌现呢?
首先,增强教师职业信仰。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教师的国家意识和社会担当,还是名师的职业理想和教育情怀,都在教师成长为名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发展是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过程。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树立科学而又坚定的职业信仰。
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教师的职业信仰也不例外。因此,教师的一切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人,使人的自由本性得以充分实现。
教育家蔡元培所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作为教师,要无条件地相信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既爱学优生,也爱学困生、学习中等水平的学生,既爱道德高尚的学生,也爱曾经有过失的学生。爱所有的学生,爱学生的所有方面,没有学生可以放弃。这就需要在任何时期、任何背景下都要加强教师职业信仰,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其次,保障教师专业自主。研究显示,自主学习是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关键。教师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是教师自身的内在需求,是谋求职业幸福和人生价值的要求。
因此,必须在充分承认自身主体性、发挥自主性的基础上,其专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才是可调控、可达成的。教师发展的实质是教师个体从自身的内在需求出发,自主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有效的教师发展首先要明确教师需求和已有经验,这是教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表现为以专家型、专业化作为自我主体性发展的目标和核心,自觉反思是教师主体性成长发展的主要途径,自我终身教育是教师主体成长的根本保障。
有自主时间和空间,教师才能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反思,才能实现反思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激发教育教学反思。
已有研究显示,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鲜有自主时间开展自主阅读、学习和反思。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共同努力,保障教师专业自主,即减少对教师的行政性干预、控制各种检查的数量,减少“事务性”工作的干扰,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去做“专业”的事情。
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树立专业自主的意识和习惯,能够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反思,在外部干扰下保持自己的专业追求和专业修行。
再次,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支持。教师成长为名师,既需要自主努力,也需要组织层面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条件。上述调研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教师都提到市、区、校等多级平台的助推和培养,特别提到专题式工作坊和区县组织的贴近教育实践、贴近自身实际、贴近自我发展需求的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丰富教研活动。
一是加强区县级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能力提升。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0 1 7年年底,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为此,区县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能力提升需以区县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抓手,以搭建专家、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平台为保障,以满足教师发展的整体需求、阶段需求和多样化需求为目标,聚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升,助力教师执教更多公开课,主持或参与更多课题研究,并将相关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成果公开化。
二是学校要充分发挥其在名师成长过程中的“引擎”功能,一方面,营造和创设有利于教师主动学习的氛围;另一方面,为教师能够参与多样化研修平台和活动提供保障,为教师专业发展、尽快成长为名师提供内源性动力,将外力作用发挥到极致。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研究成果)
编辑:赵慧 美编:杨东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