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及其与新能源技术、 智能化体系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全球演化。 其重要特征就是科学与技术交叉推动, 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不像过去的蒸汽机就是化学能变成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就是电磁感应定律, 现在的基础研究如材料科学、 生命科学、物理科学、 化学科学都在多点开花。而且, 基础研究对掌握各种核心技术、 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发现规律, 到掌握核心技术,再到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 是一个链条。
比如, 我们的手机集成了很多信息技术; 往前追溯, 手机之前是固定电话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再往前就是量子力学, 因为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半导体科学技术, 没有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 由此可见, 作为前端的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十分重要,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没有昨天的基础研究, 就没有今天的技术应用。 就此而言, 谁掌握了规律, 谁发明了技术, 谁就有了主导权。
把智慧融入物理实体
当前,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后期,开始迈入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
智能化的特点就是把智慧融入物理实体, 如名噪一时的阿尔法围棋等, 就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 在这个“奇点” 时期, 我们的思想、 理念、 计算将迎来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 将有一种分拣快递机器人, 进行货物分拣后, 还可以负责派送; 到了目的地, 它会发个信息叫你来拿。 在这个机器人身上, 包含三个重要技术功能: 第一个是动态感知, 第二个是智慧识别, 第三个是自动反应。 要动态感知就要有传感器,要智慧识别就要有大数据、 物理模型, 要自动反应就要有好多控制的方法, 最后还要把动态感知、 智慧识别、 自动反应集中在某一个智能化系统中。
由此举一反三, 一个智能化的机器人老师上课, 它一定要具备什么能力? 仅仅把上课内容重复说一遍, 算得上智能化老师吗? 当然不是。 智能化的老师应该是, 你提出问题, 它马上可以识别问题并快速分析, 然后及时给出正确的答案或有益的启发。
智能化浪潮基于信息时代又超越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 主要以便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信息共享为目标。 智能时代则把人类的智慧融入没有知觉、 没有反应的实体物质, 从而达到人与物、 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沟通。 它将把“地球村” 塑造成一个有智慧的世界: 机器有了智慧, 实现智能机器人; 能源有了智慧, 实现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系统; 建筑物有了智慧, 实现安全智能化报警; 城市有了智慧, 实现城市状况实时显示与分析判断; 地球有了智慧, 实现全地球感知。 这是“地球村” 的伟大历史转折。
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
在智能化时代, 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然后对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与管理。 也就是说, 它把“物” 的信息通过传感器接收, 形成“物” 信息的网络, 并与互联网结合。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大脑: 由音频传感器构成虚拟听觉系统, 由视频采集器构成虚拟视觉系统, 由分子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液体传感器等构成虚拟味觉系统, 由空气传感器、 水系传感器、 土壤传感器等构成虚拟感觉系统, 由各种家用设备、 办公设备和生产设备构成虚拟运动系统, 等等。
在物联网中, 传感器和信息检测技术是核心技术之一。 传感器其实就是一个能够传递信息的器件, 能够替代人的眼睛、 耳朵、 鼻子、 舌头、 皮肤, 是人体五官的延长和功能扩展。目前, 传感器已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国防科技、 工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比如, 大家在一些场所的卫生间洗手, 手放到龙头下动一动, 水就出来了, 这就是一个传感器。
在物联网技术中, 各类传感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安置在桥墩里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感知桥墩的应力, 安置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岩石内应力情况, 安置在身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身体器官的状况, 安置在煤矿里的传感器可以感知矿井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没有各类传感器就不能实现信息的获取, 也就难以进一步整合信息、 应用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 传感器是物联网产生信息的源头。 有了先进的传感器, 才能对环境、 水、 空气、 土壤和植物等进行实时监控, 才能建立无线传感应急监控设备, 才能应用于地铁、 商场、 车站、 园区等人类活动的各类场所。
传感器有光、 热、电、 磁、 压力等多种。其中, 光电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获得目标物的“形像”、 “热像” 和“谱像”,是物联网的重要元器件。 而实时信息获取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技术则是物联网的重要基础。 所以, 完整的物联网科学技术, 总是与材料技术、 传感技术、 通信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 物理过程的模型技术、 控制技术密切相关。
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三个空间深度融合
前面讲的传感器主要是光电传感器。 其实, 传感器有多种类型, 包括压力、 振动、 声响、 电磁、 化学等。如果城市被物联网覆盖, 那类似1995年发生在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事件、2004年发生在马德里火车站的炸药爆炸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 因为在智慧城市模式中, 公共场所通过安装许多传感器, 可以实时获得信息, 并以无线传输信号的方式将其传输到信息分析处理中心。 它相当于人的大脑, 信息在这里根据对不同的物理的、 化学的、 生物的过程模型或大数据分析作出判断, 进而及时采取措施。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它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 促进多方参与、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生产效率, 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智慧城市建设本身也是一个发展过程, 是城市基于现有信息化基础, 不断建立智能化复杂系统, 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 复杂系统区域不断扩大,进而推陈出新、 不断发展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城市网络信息空间是不同于人类现实空间的一个崭新维度, 是人类的第二空间、 虚拟空间。 在硬件资源和运行规则之上, 网络空间的核心组成要素是ID、 数据、 连接, 而现实空间的核心要素是人、 物、 事。 两个空间的各要素间能够交叉相互作用: 现实向网络进行映射, 产生海量数据;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运用, 又能够反作用于现实空间。
两个空间的交互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信息空间、 物理空间(各种建筑、 硬的东西)、 社会空间(人所构成的社会网)的深度融合, 并通过丰富的应用系统,加速经济发展与转型,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方便市民工作和生活,有效保护和利用环境,它是现代城市对于未来的想象, 更加宜居宜业, 更加富有活力, 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进一步来看, 智慧城市具有四大特征: 一是以人为本, 以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 以个体推动社会进步, 以人的发展为本, 实现面向未来的数字包容, 让城市中的人类生活更美好。 二是全面感知, 通过感知技术, 将人、 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感知与互联, 形成城市智慧的泛在信息源。 三是内生发展, 城市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 围绕这种内生发展动力, 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实现自我适应调节、 自我优化和完善。 四是智能协同, 实现信息之间的无缝连接、 协同联动, 是城市实现智慧的重要途径。
(本文根据褚君浩院士在“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 系列讲座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未经本人确认。)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对于未来的想象, 更宜居宜业, 更富有活力,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