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报道

潮起海之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作者: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改革开放40年,海南被赋予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使命,海南也再一次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制高点上。

2016年1月07日,海南省三亚市,处女星号(Superstar Virgo)邮轮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码头。到海南去,干一番事业——这是1988年的一句流行语,曾点燃无数人的梦想。王一林就是其中一位。

1988年初春,不到30岁就被破格提拔为长春市某事业单位副处长的王一林到北京出差,街头偶遇大学同学。闲谈间同学告诉他,可以到海南去看看广阔的天地。出差回到家,去海南干一番事业的想法就让王一林久久不能平静。几经思考,1988年8月29日,王一林踏上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海岛,从白山黑水之间的吉林省长春市来到了祖国最南端的宝岛海南,成为一名“闯海人”。

然而,到了之后却让他失望至极。王一林回忆,海口整个城市没有红绿灯,交警靠吹“哨子”指挥交通,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行人蜂拥而过,警察只能“望人兴叹”;仅有两个三星级酒店和一些单位招待所,而且缺水少电的现象十分严重,每当夜幕降临,街道两旁的店铺就会开动自己的柴油发电机,马达的轰鸣声响成一片……

“但是残酷的现实条件并没有吓走‘闯海大军’,虽然‘闯海人’多数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辞职下海的机关、企事业干部。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大学生也只能在街头擦皮鞋、卖报纸、卖大饼,甚至摆摊看病维持生计,即使这样,大家依然兴致高涨、乐此不疲。”王一林回忆道。

作为最早一批的“闯海人”,王一林扎根海南30多年,并当选第六届海南省政协常委。他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感慨道,“海南30年巨变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缩影。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

因改革开放而生的海南

1979年,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放眼看世界,这才发现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之大。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开始在东南沿海的深圳、珠海等地开设经济特区,努力探索国家发展的前进道路。

1987年,当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正在寻求更深层次突破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目光投向了南中国海。当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第一次提出了创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想法:“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他断言:“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宣告成立。

从此,海南结束了封闭落后的历史宿命,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崭新征程。

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海南经济

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国防前哨,“加强防卫,巩固海南”是长期以来海南的建岛方针。因此,在建省办特区之前,国家对海南岛的经济投资十分有限,而且经济建设历史欠账非常多,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除橡胶生产外,其他产业尤其是现代工业基本没有发展,1979年全岛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7.45亿元。

海口罐头厂(后改制为椰树集团)老员工黄培伦对《中国报道》记者回忆说,当年为了实现年生产1万吨罐头,几乎发动了整个海口市的职工和学生来帮忙,可见生产效率之低下。

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后,就开始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在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上,“建设大特区就是要实行市场经济,自觉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放胆发展生产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被写入了大会报告。

从1987年至2002年,海南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3.4%提高到16.4%。2002年至2006年,一批重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炼油、化学、纸浆、汽车、玻璃、水泥等制作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海南经济新的增长点。

然而,青春既意味着热烈的激情,也难免无序的躁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海南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热潮,各路资金大量涌入海南,过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房地产泡沫,在1994年达到高峰。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对海南经济影响很大,海南经济跌入谷底。面对这种不利情况,海南痛定思痛,不断总结经验,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探索前行。

终于,海南经济从谷底中走了出来。1998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增加值达到全国水平的两倍以上;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重新达到两位数。

2017年,海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2.5亿元,5年间迈上两个千亿台阶,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8.1%。

“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独具特色产业体系,是海南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经济根基。”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和平总结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型产业加快增长。2017年,海南12个重点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旅游业、互联网产业、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等多个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开放造就今日海南

开放是岛屿经济体的生命线,世界上成功的岛屿经济体,都在于开放。

“没有开放改革,就没有海南的今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岛屿经济体,本身就有一定的惰性和封闭性,必须通过一个开放模式打破封闭性,内在的动力才能释放出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新背景下,一个岛屿经济体的开放度就决定它的发展程度,应该说海南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开放。如果说发展不够,也在于开放这篇文章还没有做够。”

2017年11月7日,来自全球各地的126位世界小姐佳丽齐聚三亚,在三亚湾开展巡游活动,拉开第67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序幕。开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海南在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五网”基础设施全面加快建设,开通运营世界首条环岛高铁,3小时环游海南岛,饱览沿途美景;美兰、凤凰两大机场改扩建,博鳌机场建成运行,游客出行更便捷;田字型高速公路全面布局动工,“县县通高速”即将成为现实。目前,海南已开通国际航线58条、国内外货运航线337条、邮轮航线14条;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效应进一步放大,对26个国家实施免签和落地签证,拥有56个国际友城,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7年12月6日,随着一架从莫斯科飞来的航班降落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海南迎来了年入境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的历史性时刻,提前3年实现了省政府设定的工作目标。

开放需要顺畅的投资环境。2018年2月5日,《华尔街日报》刊发题为《海南行政审批改革吸引海外投资》的稿件,关注海南行政审批改革和全域旅游发展。文章一开头就写到,34岁的俄罗斯IT工程师丹尼斯·克列什科夫前一天下午5点向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第二天一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这种效率让他和其他股东们觉得“不可思议”。和这家来自俄罗斯的企业一样,很多外商都感受到了海南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投资的决心和变化。

开放需要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海南将“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和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全省各市县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目标,建设美丽家园,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为游客打造了众多精品旅游点,为百姓拓宽了可持续增收渠道;取消12个市县的GDP考核,把考核重点转到了居民收入、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为转变发展方式腾出了更大空间,用最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最好的投资者,让世界人民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福祉。

从自贸区到自由港

而立之年,海南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随后,《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海南依靠自贸港的特殊政策将不断推动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的形成,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融入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的关键支点作用,发展空间极其巨大。

“这一决策彰显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张,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更推动了海南的跨越式发展。”迟福林如是说。

王一林认为,把海南打造成为自由贸易港,这是海南更大程度开放政策、开放模式的突破,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无疑,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海南被赋予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使命,海南也再一次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制高点上。

责任编辑:张利娟

 

有数 Numbers

房地产税法正式纳入人大立法规划,房价会降吗?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终选择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

时代为什么需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