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市民正在632米高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上观看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在这里诞生,第一个金融贸易区在这里成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这里鸣锣,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在这里试水,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在这里上线……然而28年前,这里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农田和瓦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上海市民对浦东最直观的注脚,很多人宁肯蜗居浦西也不愿意到浦东生活。
如今,随着浦东地区开发开放的快速发展,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黄浦江两岸东西相望,交相辉映。改革开放40年、浦东开发开放28年来,一次次破冰前行创下的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让浦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排头尖兵,早已成为全球瞩目的一个重要地标。
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提出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由此浦东开发开放从上海地方战略构想,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1991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讲话时表示,“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邓小平的这次讲话不仅鼓舞了上海决策层,更坚定了整个中国继续深入改革开放的决心。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时任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当时,这是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部署一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实际上这次大会也确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的战略目标。”
邓小平认为,珠海特区的开发是面向澳门,深圳特区的开发是面向香港,厦门特区的开发是面向台湾,而浦东新区的开发可以面向全世界。2013年9月29日,上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航。首批入驻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获颁证照,在自贸试验区办事大厅前合影留念。“我以前总跟浦东的同事讲,我们要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的开发,当时浦东新区宣传部部长邵煜栋同志还将这句话写成美术字贴在了浦东管委会机关食堂进门的地方,时刻提醒着大家浦东开发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上海和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赵启正说,“上海不仅要面向长江流域、面向全国,更要转过身去面向太平洋,我们要吃太平洋的‘鲨鱼’,才有足够的营养。由此,我们的规划,包括功能规划和形态规划都要达到足够高的国际水平,在吸收世界资金和技术的同时,还要吸收世界的经济智慧。”
“当初规划陆家嘴时,我们请了英、法、日、意、中5国专家参与设计,分别给了他们5张地图,5张说明书,说明这个地方将来是一个金融中心,是外国商社的中国总部所在地,不仅会与浦西互联互通,还是一个与世界联通的桥头堡。然后,5国专家设计了5套图纸和模型,每套模型都各有特色。最后,我们用了一套集各方所长的模型,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陆家嘴规划。”赵启正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陆家嘴中心区域规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地区性国际规划,产生了第一个汇集国际智慧的规划方案。在赵启正看来,规划陆家嘴是浦东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中国能够进行国际经济对话的城市有两个,一个是香港,另一个是上海,但上海还只是国际经济对话的首选后备城市。所以为了使上海成为有资格代表中国进行国际经济对话的城市,这就需要浦东在规划、设施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提高。
赵启正说,浦东开发吸取了过去浦西“摊大饼”式的发展教训,吸收了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经验,将新区的形态开发服从于经济社会的功能开发,把金融、贸易等功能放在了陆家嘴地区,出口加工放在了金桥地区,港口吞吐、物流仓储放在黄浦江入海口的外高桥地区,高科技放在了张江地区,功能在先,形态在后,用世界智慧、世界水准和世界眼光规划好城市发展的功能和形态。
如今这个集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相融合的浦东新区摩天建筑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美国SOM公司设计的宝塔外形的金茂大厦,法国著名设计师安德鲁设计的状似鲲鹏展翅的浦东国际机场和白玉兰形状的东方艺术中心,日本投资设计的环球金融中心,美国设计的呈螺旋波浪形状的上海科技馆,德国人按中方提出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理念设计的国际会展中心,处处展现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
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28年来浦东始终敢闯敢试,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0亿元,增长160倍;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增长了394倍。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浦东要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再出发,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更好的精神状态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对此,浦东新区不断对接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一颗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樱桃,从靠泊洋山保税港区码头到查验后放行,最快只需要6个小时,而备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ZARA、Pull and Bear等品牌服饰最快只需要3个多小时便可以出关,其当季最新款服饰最快两天内就能登陆上海门店供国内消费者选购。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卫华表示,这是由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国内首创的“区港直通道”,通过“先入区,后报关”“先入区,后报检”“预检验”“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等一系列制度创新的结果。
目前,上海已成为众多国际高端品牌聚集地和首发地。据统计,全球已有90%的知名高端品牌进驻上海。随着新品海外预先检测试点和“预归类”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商品将更加便利地通关,上海消费者将会在第一时间品尝全球“鲜货”。赵启正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这一切都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改革,得益于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
2016年4月,上海自贸区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116项改革任务成效明显,降低了准入门槛,释放了市场活力。以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改革为例,截至今年3月,浦东市场监管局共发放备案系统用户名184个,有1000件符合要求的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完成备案,415件备案产品完成进口通关手续,正式上市销售。据了解,今年国务院批准将116项证照分离的改革事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进一步交给上海和浦东10个领域、47项改革任务,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自2013年,代表开放新高地的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浦东成立以来,浦东的改革发展就没有停歇。2014年7月1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31条扩大开放措施,“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条调整减少至139条。
2015年4月27日,上海自贸区扩展区域正式揭牌,将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正式纳入上海自贸区,扩区后面积由原先28.78平方公里增加至120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4倍的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效能也不断升级。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
面对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新要求,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表示,这是浦东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推进自贸区建设中,所设置的开放水平更高、开放度更大的平台。
为此,浦东对标国际,研究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欧美自由贸易园等建设情况,并选择将外高桥保税区域作为先导区,率先加大对标国际的试验力度,为中国参与制定并逐步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先行探路。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5.2万户,以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4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其中,外高桥集聚了跨国公司营运中心2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3家,亚太运营商企业42家;外高桥保税区全年进出口贸易量,从2010年560亿元到2017年9220.1亿元,7年涨了16.4倍,形成了国际贸易、加工制造、现代物流和仓储四大产业。
外高桥集团股份董事长刘宏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能取得今天这份亮眼的成绩,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自贸区功能创新方面的改革。
如今,外高桥又在酝酿一场贸易革命。今年1月,京东宣布将在外高桥投资建设首个“无界零售”线下体验店。外高桥的新贸易模式作为“无界零售”的前沿,将引入海外的新品牌、新业态,两者融合后,将把外高桥已有的贸易优势再度“激活”,形成全新的业态。
与此同时,今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中,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新平台,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展示了上海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
“上海将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效应,瞄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创新消费制度,优化消费环境,建一批国际消费品展示交易平台,加快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说。
责任编辑:张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