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问题突出,“十二五”规划建设的14个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到2016年底仍有7个未建成投运。尤其是东莞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虎门港立沙岛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等项目推进缓慢。
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给广东省的意见。
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副局长何向红说,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的防治效果,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在固体废物处置方面存在短板。
据悉,东莞市已经制定出整改措施,提升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其中立沙岛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项目将在今年底完成。
立沙岛:华南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
立沙岛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由2006年开始开发建设,园区面积13.6平方公里,深水岸线约4.55公里,前方港口用地规范建设石油化工危险品码头、泊位、仓储项目,后方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近年来,园区通过优质项目招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园区配套工程等措施,丙烷脱氢、中电新能源、中荣、椰氏等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的优质项目相继落户,丽臣、法液空等项目也相继建成试产,园区正逐渐由仓储型向生产型、加工型精细化工产业转变,较为完备产业链初具雏形,园区发展步入快车道。
这样一个石化产业基地,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危险废物。由此,东莞市规划在立沙岛建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负担全市大部分危险废物综合循环利用和处理处置任务;同时鼓励社会机构投资参与。2015年,这一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但直到现在,立沙岛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仍未建成,原因何在?
立沙岛位于沙田镇。8月15日,《小康》记者采访了沙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立沙岛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是2015年东莞市属重点项目,沙田镇主要是配合村民搬迁等工作。前期进展缓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岛上居民对这个项目存在抵触情绪,因而征地、补偿等工作迟滞。但现在这一矛盾已经解决,立沙岛项目会在今年底完成。
举措:省市加大整改督察力度
东莞市环保局的资料显示,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约3000多家,年产生量约17万吨。据介绍,目前东莞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不足,9家持证处理单位的经营范围仅包括10类危险废物,其他超出处理能力的部分需大量依靠转移外市处理,但长距离运输存在环境安全隐患。随着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的日清规范,跨市转移处理方式难以满足城市管理需求。
为了补齐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的短板,目前,东莞市已经制定了具体措施和目标:加快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2018年年底前,新建、扩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1.2万吨/日,实现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推进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年底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处理。2017年年底前基本建成东南部卫生填埋场(谢岗飞灰填埋场)一期工程,解决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问题。2018年年底前建成处理规模为5.45万吨/年的虎门港立沙岛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启动建设危险废物处理规模为40万吨/年的东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力争2019年年完成,实现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60万吨/年,基本满足本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需求。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存量垃圾的减量化或无害化处理。
《小康》记者了解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东省开展“回头看”工作的要求,7月10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前往东莞市开展专题调研。
马兴瑞详细了解了东莞市固废危废处置设施规划建设情况,并实地调研了东莞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海心沙资源综合利用中心、黄江生活垃圾集中压缩中转站的建设运行情况。马兴瑞希望东莞市要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建设固废危废处理园区,把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精细地开展垃圾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好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天然气,发展循环经济。同时,严防垃圾中转减量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马兴瑞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提升固废危废处置的安全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固废危废底数,按照统筹规划、科学环保、标本兼治的要求,不断完善固废危废处置链条和相关技术路线。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建设规模化的综合处理园区。要加强固废危废全链条执法监管,坚决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和倾倒固废危废违法行为。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完善固废危废处置链条和相关设施,不断提升污染防治能力,为建设美丽广东和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编辑/韩静
立沙岛上有众多石化企业,危废处置中心的建设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