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

两个九零后掘金留学潮

作者: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周叠瑶
他们并不打算扩大公司的规模,而是坚持走“小而美”的路线,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提供定制服务,“这是我们这种小机构的独特优势”。

小生意大能量 去经营一份对人们有切实帮助的“小生意”,更多的是一种精进自我、保持商业嗅觉的方式,也是对略显枯燥的职场生活的调节和精神寄托。创业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可作为缺少人脉和经验的90后,它却往往是高风险的代名词,棋差一招致满盘皆输的可能,令怀揣创业梦的年轻人踌躇。作为折中的选项,兼职创业似乎成为了一个更易接受的稳妥选择。

作为年轻的创业者,程一舟和于宸正在践行这样的道路。二人分别供职于金融业与管理咨询,看上去,很难想象城市中心的年轻“民工”们所拥有的另一重身份——ProWrite留学文书工作室的创始人。

“耕种一片属于自己的菜地”

程一舟和于宸在运营ProWrite的同时拥有一份还算光鲜的工作,因此,就物质层面而言,运营ProWrite带来的收成并不能成为支撑他们创业并坚持走下去的动力,相较之下,去经营一份对人们有切实帮助的“小生意”,更多的是一种精进自我、保持商业嗅觉的方式,也是对略显枯燥的职场生活的调节和精神寄托。“我享受把一份事业握在手里的感觉,这让我能够保持用心做事的状态——我不是排斥所谓打工,但我不想一直做一名终其一生都在完成各式办公文档的劳动者。”于宸表示。

程一舟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北京的郊区,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自己耕种,到秋天收获满满几筐蔬菜瓜果。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文书公司:“其实做这份事业很像在耕种菜地,申请季的每一分努力都像在耕种,我们知道留学中介市场是何模样,我们不能看着大家成为那样的消费者。每一篇客户满意的文章,都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创业的情结像种子一样早已在两位年轻人的心里种下,但真正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的,是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程一舟和于宸是大学好友。2014年,程一舟在实习中结识了一些毕业于美国顶级商学院的美籍和加籍华人同事。作为一个计划出国留学的大四学生,程一舟正面临准备留学申请文书的苦恼。在与这些外籍同事熟识后,他就拜托他们帮他修改PS(Personal Statement 个人陈述)。

自己准备留学申请文书的经历让向来敏锐的程一舟觅得了机会。“一切创业的萌芽源自于需求。出国留学中介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许多中介机构却做得不够好。不仅收费高,还错漏百出,甚至不负责。”考虑过这件事的必要性和真正的需求点,他决定不像那些大型留学中介机构一样,提供“一条龙”服务,而是专心做一家文书工作室。“留学申请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选校、网申和准备文书。我们最后只专注于文书修改这一领域,一方面是因为选校这个过程不太好做成一个生意,主观性过强,最好还是要靠自己,比如通过问学长、泡论坛和查各个学校的申请数据等等。同时,网申重在细致,最好也亲自做,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难度。”程一舟表示,“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机制、规模、资金都很有限,无法与大型中介机构直接竞争,也不想陷入它们的竞争中。”

随即,他的创业想法和于宸一拍即合,最终决定把目标客户定位于希望申请商科的“高端客户”。只做商科申请不仅是因为两人本身具有商科背景,更方便找到适合的编辑,更是因为商科申请的性质所决定的。“实话说,对商科申请而言,最后结局‘是死是活’和文书的质量有很大关系。我们既然要认真做事,就一定要从最有用的、最有效的开始做起。”于宸说,“服务于‘高端客户’,则是因为这些客户会在世俗意义上更优秀、对自己更负责,沟通起来也更方便,更能与我们合作创造价值。”

就这样,ProWrite的雏形诞生了。成立第一年,团队仅由一些零散的外国年轻人构成。“刚开始,我们的编辑都是通过熟人介绍参与进来的,性质就是兼职挣外快。”于宸回忆。但显然,这种不确定性极大的运作模式不可能持续,两年后,两人通过不断在国外网站挖掘信息与人脉,找到了一位靠谱且出色的合作者——Sean,他是美国市场的一家精品留学材料机构负责人,自己管理一个规模尚可的编辑团队。他的加入为ProWrite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编辑团队,同时,随着口碑的提升与客户量的增加,ProWrite更是将所有的订单都交由业已扩大的海外native团队第一时间负责。同时,运营方面的管理也逐渐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为了储备编辑人才,ProWrite建立了自己的编辑库,还制定了编辑流程、考核手册,由专人对所有的工作成果进行检查,确保每一次反馈的出彩和有效。“留一个火苗可以燎原”

如今,ProWrite已经发展为一个拥有全职编辑25人、总编辑库72人、运营团队8人的公司,每年客户量有500600人——且是在为保证工作量而无法接受更多的情况下。尽管这样的规模与大型留学中介无法相提并论,但对于一个成立仅仅4年,创始人还要兼顾学业和工作的公司,抛开情怀因素,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目前,程一舟和于宸仍然参与ProWrite的运营工作,而他们各自在本职工作上,也都是相应阶段的佼佼者。

目前,他们并不打算扩大公司的规模,而是坚持走“小而美”的路线。“小规模的公司可以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机制也更灵活。”程一舟说。在采访中,二人反复提到“人文主义”一词。“我始终认为,在这个时代,越是高信息化程度、强连接与庞大的数据,人的价值就越是弥足珍贵,人给人提供的服务永远是任何异侧的进步所不可替代的。”于宸说,“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提供定制服务,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也是最优质服务的来源。”

“口碑不死”一直是程一舟和于宸创业的信念。事实上,在ProWrite刚成立的几年,许多客源都依靠老客户口口相传的介绍。后来,他们逐渐建起了微信群,开展群讲座,有时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编辑、外邀嘉宾甚至是老客户都可以作为留学申请的“过来人”,为学弟学妹们提供选校和选导师的建议。最后,客户、员工之间都成为了朋友。

当然,创业的阻力总是不小于收成。比如,他们以及整个运营组作为中国人构成的团队,对外籍编辑的文书修改水平不易作出评价,只能通过编辑工作的态度,如回复客户邮件的长短来判定。编辑团队也曾混入过不认真工作的害群之马,致使几位客户连续投诉。在宣传推广方面,ProWrite也面临着不小的难题。由于微信红利渐失,公众论坛与搜索引擎面临非良性的竞争空间,他们只能继续“戴着脚镣跳舞”,以个人为单位地吸引潜客——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但是,创业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两位创始人兼职创业带来的时间与精力矛盾。其行业高薪的背后是工作的高强度与压力,但除了咬牙坚持,他们从未考虑别的选择。“还是要海绵精神”,谈及时间问题,于宸放松下来,显出了些许疲惫。“创业给了我们未来更多的可能性,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积累经验。”为了解释自己创业的动力,他援引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每做一件事都是有需求的,名利为量纲物质终究是最低底层的需求,中间是沟通与尊重,最后,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我们的位置远没有达到最高层的追求,但我们做的这件小事,就是冲着内心深处的自我实现和肯定——无论是不是满足了前面的步骤”。“我们现在这个生意未见得就是不成功的创业,我们一直把它当作火种,未来随时可以燎原。”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责编 尤蕾 [email protected]

 

向年轻人传递责任与担当

数读天下

被知识产权所束缚的全球创业

中国自然保护地役权实践

起底区块链

区块链凶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