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国际融资

用平衡思维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邹力行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金融专家邹力行先生的一本论著《大平衡:发展的逻辑》,著者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思想方法、市场信用、创新能力、“三农”问题和国际视野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方法是核心,市场信用是基础,创新活动是动力,“三农”问题是关键,互信协作是精神。思想方法对头了,经济发展虽慢但实快,很多问题可迎刃而解

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有思想,需要抓住重点、节奏和平衡

平衡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需要根植六大观念、构筑四大支柱、解决三大问题。六大观念是:法治、创新、勤俭、开放、共享、平衡,其中法治是民族复兴的基本保障,创新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勤俭是民族复兴的宝贵品质,开放是民族复兴的文化环境,共享是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平衡是民族复兴的自然要求。四大支柱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建立强大的经济支柱;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建立强大的政治支柱;国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建立强大的国防支柱;国际关系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三大问题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曾经在农耕经济时代有过辉煌成绩,是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文明作出不朽贡献,但在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后起者。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现代化坐标中,起步晚、成效大、困难多。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发达国家已进入工业社会,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落伍。过去一百多年,中国人民一直不停地探索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工业文明发展的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长期受战争破坏、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克服各种困难,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可喜步伐。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特区建设、东部提升、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成绩,使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之一。

同时,中国还是一个综合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还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虽然按GDP统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按全球社会进步指数统计,2016年中国排名第84位。在世界先进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经济建设阶段,摆在中国面前的深层次矛盾非常突出。人口多、资源少、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距、中西部差距和贫富差距很大;市场体系和机制建设落后,法治观念和公民责任意识薄弱;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量大,但知名品牌不多等。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如何解决资源短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根据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变化,调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层关系?如何应对国际复杂形势、把握机遇、加快自身发展?这些都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解决中国的问题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急风暴雨,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崇洋媚外。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有思想,需要抓住重点、节奏和平衡。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思想方法、市场信用、创新能力、“三农”问题和国际视野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方法是核心,市场信用是基础,创新活动是动力,“三农”问题是关键,互信协作是精神。思想方法对头了,经济发展虽慢但实快,很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市场信用体制建设搞好了,可使各种生产要素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各种生产资源得到更有效地配置,从而激发更大的活力;创新活动增强了,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生机,因为一切都在创新中产生,一切都在创新中决定,谁能够创新,谁就能够占据发展的制高点;“三农”问题是中国的基础问题和短板,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问题和短板,克服短板,把短板加长,必然使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合作共赢是基本的出发点和目标。因此,试图从平衡角度比较深入地探求“平衡路线、信用平衡、创新平衡、城乡统筹、平衡外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和途径。平衡是各种观念和行为的灵魂,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法宝。

平衡规律促进社会调适、动态平衡和螺旋式前行

事物发展总是处于从不平衡到平衡、从平衡到再平衡这种递进式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在这种循环过程中,客观存在事物矛盾运动和事物变化相生相克、相互制衡的平衡力量。这种平衡力量是开放体自生、自衡、自动、自为、自在、自然的力量,是促进事物运动绝对的、永恒的、动态稳定的力量。事物受平衡力量作用,构成平衡规律运动。平衡规律运动是宇宙之根本、生命之保障、存在之缘由、联系之根据、活动之条件、事物之本源、发展之基础。

受平衡规律作用,人类社会发展遵循“从一宗走向多元,又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轨迹:人类古老文明的“原始全球化”是人与自然互动、从一宗走向多元的全球化;人类工业文明的“现代全球化”是人与人互动、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全球化;人类绿色文明的“未来全球化”必定是两个互动、多元核心的全球化。

受平衡规律作用,经济社会活动和自然资源环境变化必定趋于动态平衡,人类的力量和自然的力量必定要达到一种均衡的态势。人类是伟大的,但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如果无视自然的法则,不遵从平衡规律要求,不主动顺应平衡趋势,不积极采取平衡思维方式和行为措施,人类经济社会单方面发展必定会遭受无形的客观存在的自然平衡力量的惩罚。

受平衡规律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是一种力量矫正另一种力量,促进社会调适、动态平衡、螺旋式前行。新中国初期30年,是计划主导的“大跃进”;改革开放30多年,是市场主导的“大跃进”;今后30年,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混合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时代。

受平衡规律作用,中国现代土地所有制也是在不断调适:人民公社代替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人民公社,今后一个时期,以家族或合作经营为主体的股份制农业公司,又有可能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形式。

受平衡规律作用,唯物与唯心之间必定存在一种综合两者的思维方式,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之间必定产生一种介于两者的混合经济,政府与市场之间必定需要一种联系两者的互动机制,在一切极端之间必定存在中间地带和适度空间。

学习和强调平衡思想方法,并非否认其他方法。在哲学层面,平衡论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等有内在关联;在经济领域,平衡方法与其他分析方法具有互补作用。我们需要平衡思维、网络设计、系统集成、连续原理、边际分析、局部均衡、云端计算、机器学习等多种方法相融合、相补充,不断丰富我们的工具库,加快理论和实践创新,加快改革发展。

需要避免“创新狂躁症”,防止不当创新、过度创新和伪创新现象

应用平衡思维方法,以大历史、大变革、大挑战的形势为背景,构建一个综合平衡增长模型,分析“平衡路线、信用平衡、创新平衡、城乡统筹、平衡外交”因素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这个模型不是依靠大量的数据支撑材料,没有描述各种现象之间带有必然性的确切的数量关系,而是试图充分考虑一些更重要的需要权衡的关联要素,并且遵循平衡法则,思想与行动结合,宏观与微观联系,城镇与乡村统筹,政府与市场互动,国内与国际协同,当下热点与中长期发展相辅,综合考虑问题,系统阐述带有概率性质的大致趋向,着力完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政策措施体系。从平衡规律看,平衡思维方法和平衡路线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市场为王,加强市场信用体制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以科技革命为主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动力;深入推进县域治理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潜力;增进互信、加强国际平衡外交,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协力。这种关联可用模型概述如下:

经济增长=平衡路线+信用平衡+创新平衡+城乡统筹+平衡外交。平衡路线指应用平衡思维方式思考经济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混合经济发展路线。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需要坚持综合平衡的混合经济路线。当前,平衡路线需要特别注重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坚持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两个轮子走路,坚持供给与需求共同创新,坚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有机结合,坚持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有机统一,坚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同运作,坚持正确处理激励与约束、终身追责制与容错机制关系。中长期,平衡路线需要自觉地遵守和应用平衡规律,坚持人与自然的适当互动,坚持人与社会的积极互动,坚持政府与市场的有机互动,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协作互动。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需要平衡、结构需要平衡,供给与需求需要平衡。按平衡规律要求,任何活动都不能极端,任何事物的好和坏都有“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速度需要让度于质量,生产率需要让度于传承性,货币资本需要让度于自然资本,效率需要让度于可持续性,经济体系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向成熟的现代经济体系。栽种思想、收获行动。平衡路线思想方法是发展逻辑中的核心要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定力。

信用平衡就是要坚持信用为本、市场为王。通过加强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充分实现市场主体的信用收支(信用建设与使用)平衡,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市场信用体制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市场成熟与否取决于市场信用建设情况。不论科技怎样发达、社会怎样变化,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本质不仅不会改变,而且只会强化。随着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信用活动规律有新的特点:大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和工具,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评估方式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越来越受重视,区块链技术和数字经济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创新能力、品牌质量、规则制定等无形资本的价值进一步凸显;规范、规则、标准成为信用转化为资本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加快替代金融资本的功能,集资工具大众化,租约关系逐渐取代所有权关系。当今社会,市场变化复杂,不平衡问题突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建设信用,开拓市场,得市场者得天下;国际战略的调整多以争夺市场为目的。大国不但有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而且有国内市场广阔的回旋余地。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开发性金融可发挥独特的作用。加强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互动,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平衡发展。

创新平衡就是要通过平衡的创新,实现平衡的发展。创新起因于平衡思维,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进步,引入新东西、制造新变化,把不满足变成满足;创新又是平衡思维的结果,在变化中看到不变,在复杂中找到简单规律。创新,特别是自主原始创新是最宝贵的、难得的稀缺资源,是真正的发展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平衡-再平衡的内在途径。当今世界,引力波发现、生物基因解码、人造意识、智能机器、AlphaGo在棋盘上战胜人类,是新的科技、新的产业革命的重要端兆。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由深科技支持的深知识时代,创新不但是满足人类不断扩展的物质需要的途径,而且也是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的手段。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创新存在着道德困境问题,比如基因编辑错误有可能导致失控的遗传疾病;创新不能僭越自然,我们在依靠创新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创新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需要关注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平衡,需要妥善处理创新与传承的关系。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更大程度地激活科技人员内在的创新激情和冲动;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打开非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通道,促进新经济发展;通过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组织创新,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建设,提高市场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需要更多地弘扬我们古老民族惯有的“敬业精神”和“匠人作风”,学习和继承国际社会一切优秀文化,用精神之力做产品,尽善尽美,服务顾客;需要关注技术异化问题,预防智能设备等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制约;需要避免“创新狂躁症”,防止不当创新、过度创新和伪创新现象。按照创新平衡的逻辑,中国需要适度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在价值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和生态特征方面,制订适度开发指标、适度生产指标、适度消费指标,有效控制工业化经济的适度增长,大力推动传统工业化经济向新工业化经济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自主创新型”社会。

城乡统筹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突出地位,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盘活土地资产价值、提高适度规模农业生产水平、深化乡村治理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的基本生存状态、基本发展机会以及基本发展能力,把“三农”问题这块短板接长,促进城市和乡村平衡发展。中国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中国乡村的好坏决定中国社会的好坏。“三农”问题既是中国最大的短板,也是中国最大的潜力。妥善处理“三农”问题,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保障作用。到21世纪末,即便中国全面现代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农民以及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仍将占全国总人口的相当比例(15%~35%)。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乡村经济将有国营大农场、集体农场和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的小农经济仍将是中国乡村主要的经济形式,农业仍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如何发掘农村生态价值、土地价值、人文价值,如何提供贫穷乡村居民成家就业机会、改善社会保障条件,如何提升乡村整体福祉,如何加快乡村社会以学区为中心的现代化乡村社区治理结构调整和建设,如何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鸿沟,如何改善群体与群体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社会关系,仍将是一个相当繁重的任务。解决好这些问题,完成好这些任务,必将促进可持续发展。

平衡外交就是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高举互信协作的旗帜,适应形势变化、包容不同模式、抱团应对危机、互为发展条件,坚持“合作规划、合作建设、合作贸易、合作发展、合作共赢”,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一路一带”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为重点,促进国际经贸平衡发展,促进南北平衡发展。当今国际格局“一霸多强”,是全球各种角力平衡的结果。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在“一球多制、一霸多强、一体多元”的国际大舞台,我们需要“静观形势,信达天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知彼知己,少说多做;立足国内,深耕国际;平衡外交、务实运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改革,逐步完善国际活动规则,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加快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思想是定力,信用是实力,创新是活力,“三农”是潜力,合作是协力;五力合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平衡规律作用下,人类社会终究要回归平衡的路线。历史需要平衡,理论需要平衡,经济需要平衡,发展需要平衡,人生需要平衡;平衡是思想的灵魂、市场的灵魂、创新的灵魂、国际关系的灵魂和现代化的灵魂;大平衡,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推进法治能力建设、民主能力建设和民众自我治理能力建设

平衡的发展,发展的平衡。发展是为了什么?发展是为了由不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实现平衡应该是我们的发展目的。怎样才能实现平衡呢?只有遵循和应用平衡规律才能实现平衡。发展不足、发展过慢、发展过急和发展过头,都不属于平衡的发展,都难以实现平衡。因此,平衡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又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平衡经济思想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强调遵循和应用事物平衡规律,促进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强调市场与政府有机互动,既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对经济活动的重要作用,又恰当应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发展动力上,由要素投入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包括理论创新、市场创新、科技创新等,积极探索精细化发展思路,优化经济主体行为,节约每一份资源,向质量要效益,在特色中求发展;强调加强信用体制建设,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互动。平衡经济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根据资源再生速度合理使用再生资源;根据资源可替代长度合理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根据环境吸收能力合理排放各种废物;根据人类健康发展要求合理组织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

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并且需要经济游戏、政治游戏和生活游戏等;人类的伟大之处是能够在各种活动中思辨复杂的逻辑、寻求简单的道理、探索联系的价值,并且能够认识、制定和完善各种规则和举措。

遵循平衡规律,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经济发展趋势,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平衡路线;应用高新技术和一切有效手段,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救护、应急机制和政策实验室;不断调整经济节奏、政治节奏和文化节奏,加大财政和社会对贫困人群的扶持力度,完善分配制度体系,紧紧抓住“基本的”和“创新的”两头,建立有效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和鼓励创新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不断改进城乡统筹发展机制,补齐短板;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竞争主动权,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家、创新人员和各路精英作用,坚持把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的重要载体。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锻造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钢铁长城。

遵循平衡规律,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推进党建工程,加快“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结构型、规制型”现代化政党建设,培育新时代党员自觉, 自觉学习,自觉遵循法律,自觉为党和国家奉献力量,自觉维护人民利益,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自觉担当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建立政治平衡制约监督机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对“政治家、理论工作者、专职政工、骨干人员、党员群众和自愿者”提出不同要求,抓住关键少数,正确处理规矩与规律关系,坚持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富有弹性的群众基础相结合,坚持严肃的政治规矩与生动活泼的政治生活相结合,坚持政治挂帅与业务发展相结合,坚持民主-集中-民主,形成自然健康的政治生态,体现现代社会“人民创造历史,政党治理国家”发展规律,既挺于高山,又游于大海,不忘初心、不断前行,宣传理想主义和优秀品行,反对机会主义和享乐主义,在走群众路线的同时,造就以身许国的精英,扩大民主推荐和深入考察的范围,让有志者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宁可数量少些, 但要质量高些”,把具有理想、具有真正现代素质的人才集到关键部门,充分发挥训练有素优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中国共产党向长期执政的现代化政党转型。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铸造确保中共中央政令畅通的钢铁长城。

遵循平衡规律,根据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大力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建立公民责任和权益平衡机制,以及公务员责任和权力问责制度,构建“人格完全平等、技能可以不同”的现代社会关系,拓展“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双轨制民意渠道,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推进法治能力建设、民主能力建设和民众自我治理能力建设,营造公平、透明、合理的社会环境,建立突破阶层固化的途径,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侈之风,提倡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公益道德。这些举措有助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筑造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钢铁长城。

遵循平衡规律,根据海峡两岸人民共同长久福祉需要,深刻研判形势,既寄希望于人民,又要引导和组织好人民,守住底线,加强经合,内外互动,促成一体。时至今日,台湾社会越来越现实,台湾政治已不再是国民党一党主导的政治,因此需要适应台湾地区政治生态,需要深入分析国民党分解、败落的原因。在两岸“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相互开放务实对接,坚持自己解决问题,坚持国家主权与高度自治相结合,积极引导民意,包容历史、包容思想、包容制度,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深入推进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这些举措有助于推进祖国统一,建造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钢铁长城。

遵循平衡规律,根据国际局势变化,完善平衡外交理论和强军战略,发展体现社会生态平衡的国际关系,适应世界发展形势,与多元社会良性互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义利兼顾、和平共处。在全球事务方面:南北并进,纵横捭阖,短长结合,建立广泛的国际联合战线,积极对接联合国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防建设方面:军与民融合,强国与强军融合,利器与精兵融合,历史知识与现代观念融合,坚定的战略目标与灵活的战术途径融合。这些举措有助于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打造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如此,才能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统一,有助于提高国家现代治理水平,有助于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助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解读2018年度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

脱贫,才有全面发展

用平衡思维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美贸易战中的金融对策

深化生态扶贫,保护发展双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模式有哪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