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 马斯克于8月7日宣布每股420美元的私有化计划,股价从321美元涨到379美元(《中国经济周刊》8月20日刊发的《马斯克的Plan B》一文对此有详细阐述, 网络阅读:www.ceweekly.cn)。这原本可以帮助特斯拉消灭做空者。然而,马斯克在17天后宣布放弃私有化计划,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开始调查马斯克。
彭博社报道称,这宣告由马斯克自导自演的私有化闹剧就此结束,外界也无需再猜测马斯克私有化的资金从何而来。然而,这件事不会就此结束,对于马斯克来说,他可能还有更大的麻烦。
从信誓旦旦到功败垂成?
私有化闹剧始于8月7日,终结于8月24日。马斯克8月24日通过社交媒体推特发布了一份题为《Staying Public 留守公众》的声明,
称在考虑了所有因素后,不再进行私有化。根据过去几周的讨论,多数股东认为特斯拉作为上市公司会更好。此外,一些机构股东表示,他们自身的内部合规问题限制了对私人公司的投资。
特斯拉的6名独立董事表示,他们解散了用以评估特斯拉私有化的特别委员会,并称会继续支持马斯克,董事会和整个公司的重点仍然是确保特斯拉业务的成功。
至此,特斯拉私有化计划宣告破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特斯拉中国公司官网上8月14日还刊发了《关于特斯拉私有化的更新》。马斯克在信中阐述了私有化的后续推进计划,并表示对私有化进程信心满满。他认为投资者将继续支持退市后的特斯拉。
马斯克表示,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多次就“特斯拉私有化”一事与他沟通。他们需要从石油转向多元化,并几次表示希望加快推动私有化。“沙特主权基金拥有足够的资本来实现此交易。”
马斯克还在信中详细介绍了他7月31日与沙特阿拉伯的基金董事总经理的交谈内容,称对方强烈支持特斯拉私有化并做好了各项准备。“私有化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将通过股权融资。”
然而,不到一个月,事态发生了逆转,马斯克宣布放弃私有化。
尽管私有化计划破产,但特斯拉仍拥有不少拥趸。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特斯拉的股东ARK投资管理公司就向马斯克发出公开信,敦促他不要将特斯拉私有化,并称特斯拉未来的价值可能是马斯克此前提出的每股420美元的10倍。
ARK投资管理公司持有特斯拉58万股股票,价值约1.64亿美元。ARK公司创始人兼CEO伍德在信中表示:“特斯拉的价值5年内应该达到每股700至4000美元。现在就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将特斯拉私有化,将大大低估其价值,从而剥夺了许多投资者参与其成功的机会。”
伍德认为,特斯拉将从制造商全面转型为“移动服务”公司,利润率可能高达80%,尽管特斯拉财报目前显示的毛利率只有15%。
伍德在信中写道:“在4000美元的情境中,我们的假设是保守的:我们只考虑来自汽车和某些自动出租车网络的利润,还没有包括来自卡车、无人机、公用事业级能源存储以及中国市场的机会。”
根据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法庭文件显示,马斯克8月上旬发布的私有化消息被指涉嫌证券欺诈和操纵股价,并“几乎完全毁掉”空头。后期特斯拉公告放弃私有化,其股价又大幅下跌,令投资者受损,所以这种集体诉讼爆发的几率很高,事态进展有待观察。
特斯拉困局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闫冬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特斯拉私有化是以马斯克为主导的硅谷精英,对高性能电动车追求技术完美的理念和资本市场的运营规律之间矛盾引起的经营困局触发的。
私有化计划17天夭折并引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实际上是现行的资本市场既得利益格局施加的阻力,以及马斯克对私有化操作上的漏洞导致的,也与美国法律对资本市场股东利益保障和公平交易机制有关。
闫冬认为,特斯拉私有化失败存在另一种可能的解读:
与传统汽车不同,电动汽车将在电池、通信、控制以及安全等技术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根基。特斯拉研发能力不一定是最强的,但确实实力不凡,也形成了一系列专利壁垒。
不过,特斯拉2014年6月宣布与业界分享技术专利。
“这实际上是一个以退为进的步骤,4年来并没有给行业带来多大好处。” 闫冬分析,共享专利技术可以消除行业壁垒,使其他汽车制造商降低研发成本,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化。但也降低了特斯拉的估值和竞争优势,特别是产业化进展不顺的情况下,特斯拉的知识产权是最具价值的资产。一旦分享知识产权,则很难形成与投资人一致的估值,从而造成私有化的不确定性。
此外,与丰田等汽车行业老兵相比,特斯拉这个后来居上的搅局者备受世界瞩目,但实际上,其产品性能已经落后于行业预期。“他要想在电动车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势必要加大投入。这将导致其短期收益下降,对其经营和员工信心等方面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马斯克放出的消息导致股价大幅波动,引发一些投资者怀疑和不满。美联社报道,股东已针对特斯拉提起至少两桩诉讼。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着手调查马斯克是否试图操纵股价。
视觉中国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责编:陈栋栋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