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不易,食物似乎是最易得的治愈方式。《侠隐》里的李天然回北京开始一顿又一顿地吃饭,仿佛张北海写这小说就是为了咂摸着重温童年吃过的食物,才不厌其烦如数家珍,让快感延长。其实放在当下的眼光来看,那些民国时期老北京的食物并不怎样诱人,李天然大口朵颐的羊肉饺子、猪肉包子、猪油葱饼、烧饼夹肘子,碳水太多,缺少蔬菜,感觉营养不够均衡,完全不符合当下的健康标准。如今的群众早过了想象“一大碗干捞白面,油泼辣子想放多少放多少”“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的阶段,不怎么稀罕基本款的主食。
电影里扮演李天然的彭于晏,要练出一身精壮的肌肉,想必很少碰碳水类食物,导演姜文也贴心地把原著中吃东西的情节基本给删没了。要知道,王传君拍《我不是药神》可是吃了40多个包子,吃吐了好几次,要精准地表现出对普通食物浓厚的渴望,可不容易。我就不会两眼放光地吃包子。
食物最好要精致,如果能包含着一种惆怅的情感,就更诱人了。比如《小森林》里桥本爱用自己种的食材做吃的,令人向往,迎合了现代人逃离都市、渴望天然绿色食品的渴望。是枝裕和镜头下的食物十分诱人,《步履不停》里反复呈现处理食材的过程,碧绿的毛豆、金灿灿的玉米粒、青色的海虾……不爱说话的父亲,闻到炸东西的味道就下楼了,一家人凑在桌旁吃玉米天妇罗——新炸出来的最好吃了。麦兜的大表伯煮的方便面倒很普通,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是因为他专在偏僻的地方卖,那里常有人迷失,迷失的人如果能吃到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泡面,说不定就会想回去。方便面配合着乡愁,格调瞬间提升了。《绝世高手》中范伟做的一碗好面让人吃了有穿上妈妈织的毛裤般的温暖。食物最大的魔力在于唤起人生的某个时刻的感受,妈妈的味道、大学的时光、仿佛置身大海中……
如今自我标榜为“吃货”的人太多,于是开始拼起了创意。电影《闪光少女》的女主角用饮水机煮火锅,拿卷发棒和熨斗做烤肉,在日常场景中胆大妄为,很有想象力。不过食物吃在别人嘴里,观感因人而异,有时可羡慕,有时则可厌。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中有些食材令人瞠目结舌,比如从烤蚕到蚕蛹再到烤扑棱蛾子,这种生物的一生被东北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说到影视剧里的食物,最让我向往的还是《宰相刘罗锅》里的荔浦芋头,剧里反复强调它有多么香、甜、松、软。
本栏目投稿信箱更改为:[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