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金融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关键是金融业要俯下身去,发现本地实体经济的内在价值,并以此为信用基础,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只有把握国家和本地经济发展脉动,金融业才能抓住机遇,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只有深化对自身功能的认识,金融业才能把握住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在加快自身发展中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当前,实现金融功能转型,亟须转变金融思维,从注重增量转向存量和增量并重,从注重金融资产转向注重金融资源。要深刻认识到,金融的作用不是形成缺乏生命力的金融资产,而是要让金融资产动起来,与实体经济连起来,成为对经济发展有用的金融资源,在与区域经济共成长中实现自身良性发展。对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来说,不宜仅仅关注机构和业务的集中,而应更重视提供有效金融服务,从而更好实现金融功能。充分发挥上海金融中心作用,更好服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目前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积极探索。
探索以事中事后为主的市场化功能监管。金融严监管在很大程度上与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区分“好人”“坏人”有关。严监管是必要的,但监管过严则会降低金融体系活力。上海金融法院的设立,可以提高金融案件的审理效率。如果同时强化反洗钱等制度,就能在金融体系外提供一层筛选和威慑,使更多合法资金进入金融体系。这样,金融监管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保持金融体系活力的前提下维持金融稳定。这不仅可以为我国金融监管提供有益思路,而且能有力促进长三角经济活力的增强和一体化进程。
探索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依托的供应链金融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在该区域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经济生态”,会创造出“生态价值”,并可基于此进行信用创造。企业只要证明自己在此生态中创造价值,就可以获得信用基础和金融支持。这有助于解决大量中小企业因缺乏担保品而难以获得融资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联合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建设信息流、物流和金融流合一的动态数据供应链体系。这既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索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金融生态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是重要的公共产品。违约事件往往会破坏金融生态,冲击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只有控制好风险,才有可能更好发挥金融功能。为此,可探索在长三角地区构建区域性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共同监测、信息共享甚至组建地区性风险防范基金,避免违约事件和流动性冲击造成区域性风险扩散。
加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让金融更好服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决定性因素是干部。目前,不少干部还存在“本领恐慌”。一些来自实体经济部门的地方金融管理干部容易陷于原有套路,单纯重视招商引资,忽略金融服务和金融功能,结果是花大力气引来不下蛋的“金凤凰”,金融与当地经济发展仍然是两张皮。更好发挥金融作用,以金融功能转型促进实体经济转型,需要地方金融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行动能力,将国家战略导向、金融素质能力与地方工作经验深度结合起来。
编辑 / 刘露露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