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认识天象,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途径:一是实际观察和记录;二是经验积累和对比分析。
最早记录日食的大黏土板(公元前1223年)
在远古时代的黏土板上,考古学家发现了最早的日食记录。人类最早描述日全食,可追溯到公元前1223年3月5日上演的日全食,当时古代的巴比伦人将这次观测日全食的一些现象记录在一块黏土板上。直到近代,考古学家们才在叙利亚北部海岸的乌里加特的废墟里发现了这块黏土板。
人类世界最早的年鉴(公元前1220年)
年鉴是人类记录自己在劳动实践中取得的系统知识,特别是从地球角度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观察天体运动而取得的天文知识的最早出版物。
人类世界最早的年鉴,是远古时期埃及法老统治时代创建的。那时的年鉴里已经涉及到了许多著名的星座和恒星,如猎户座和天狼星、水星、金星、木星、土星等等。
《易经》猜测太阳黑子存在的可能性(公元前800年)
《易经》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天文历法与易学的相通性,也是一部关于事态变化之书,它能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在公元前800年,《易经》涉及了彗星、流星、新星、日月五星以及各种星图、星表等丰富的天文内容,而且还涉及了关于存在太阳黑子的猜测。
当时的占星师,利用薄云雾来过滤和减弱日光的强度,可以偶然地瞥见太阳黑子,也证明了《易经》中的猜测是正确的。不过,用这样的方法观察太阳是很危险的,并且很可能对观察者造成永久性的眼部创伤。
《圣经》描述日食(公元前763年)
公元前763年6月15日,巴比伦地界的尼尼微地区突然暗淡,整个太阳被黑暗吞噬。在阿莫斯的《圣经》中,亚述地区的天文观察者曾记录并描述道:我将让太阳在正午时落下,让白天的地球沉浸在黑暗之中。《圣经》中的这一描述是很精确的,在日全食的整个过程中,新月覆盖了太阳,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几分钟的时间,致使明亮的白天变成为了怪诞可怕的黑夜。
我国记载日全食,比国外早得多。我国最早关于日全食记载是《尚书》,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日全食。在甲骨文中,有1000多次日食记录。
最早运用天象管理农业(公元前700年)
据传说,生活在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经常去缪斯的住地,他们渐渐成为朋友。赫西俄德有一天他在放羊时,缪斯给了他写诗的本领。后来,赫西俄德采用诗歌形式,给人们叙述了怎样利用星象判断收割农作物的最佳时机,这也类似于今天人们利用月相来判断播种和收获的时机。
最早记载的陨石砸死人事件(公元前616年)
公元前616年,一位中国史官记载了一次陨石撞击后的情景。这块陨石是一块以高速穿过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碎片,撞击地球后摧毁了一辆战车,并砸死了10个人。
现统计,地球按70亿人口计算,大约有10个人可能会被200克以上的陨石砸中,但未必会砸死人。所以,近代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陨石撞击造成的人员死亡,尽管汽车和房屋偶尔会被撞击。
从发现“沙罗周期”到测量 预测星象(公元前612-公元前600年)
公元前612年,巴比伦的天文学家根据他们大量的观测记录,成功地预测了月食,并且发现了每18年11天8小时重复一次的变化规律,后来天文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沙罗周期”。在一个“沙罗周期”结束后,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就会复位到原先位置,因而前一周期内的日食和月食又会重新陆续出现。在每个“沙罗周期”里,共有43次日食和28次月食。
公元前600年,中国的天文学家们绘制出一张含有1460颗天体的星图,并发明一种被称为“浑天仪”的巨大装置来演示星象。其实,古代人使用浑天仪预测星象,很大程度上是用来看凶吉。
最早预测日食(公元前585年)
公元前585年,希腊天文学家泰勒斯预测了一次日食。当时,吕底亚人和米堤亚人正处于激烈的战争时期,双方军队对这一惊奇的景象感到非常震惊,都认为是由于他们的战争激怒了老天爷,所以迫使他们立刻停止了战争。
责任编辑:陈彩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