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集邮

芜湖海关与安徽近代邮政的发端

作者:尹子明
图1在我们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40周年之际,在回顾历史捋清大龙邮票发行和使用情况时,不能不提到在中国发行大龙邮票的初期的史实,曾在安徽的通商口岸——芜湖海关发行过大龙邮票。

安徽近代邮政的兴办在全国居于较早行列。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增开芜湖为通商口岸,1877年开埠并设立海关。其时,海关试办邮政,芜湖海关也属试办邮政之列。1896年大清邮政创办,芜湖邮局于当年成立;随后,又新办了大通、安庆两邮局。清代的安徽邮政系新办,由于覆盖面窄,因而形成了与邮驿、民信局及“客邮局”并存的局面。

安徽的近代邮政可分为三个时期。这其中,芜湖海关邮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海关邮政时期1876年,英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议准在湖北宜昌、安徽芜湖……四处添开通商口岸,作为领事馆驻扎处。”清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十八日,芜湖设立海关(图1),北京总税务司委派外国人驻关监理。1877年4月1日,芜湖海关挂牌开关,芜湖海关首位税务司为美国人吴德禄(F. E. Woodruff)。当年芜湖海关是租赁民房办公,所在地为芜湖青弋江口宝塔根(中江塔)向北,华盛街以西,新芜路西段以南,江岸路以东之区域,即今日的芜湖滨江公园南面。1878年3月9日,依据李鸿章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建议,由赫德主管,赫德再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今营口)五处海关仿照欧洲办法试办邮政。当年,邮政业务就扩展到国内其他地域的海关。安徽芜湖作为当时安徽唯一的通商口岸,自然而然地芜湖海关就设有邮政处;发行大龙邮票时,也配给芜湖海关邮政处发售。可见,1878年芜湖就开办了近代邮政——海关试办邮政,是安徽省最早设立近代邮政机构的地方,也是安徽省最早发行和使用大龙邮票的地方。

1878年11月23日,是芜湖海关试办邮政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操办我国海关邮政的德璀琳致函芜湖、宁波、汉口、九江四地的海关税务司称:“1.将其他海关邮政处接收而转发的邮件在宁波、汉口、芜湖、九江加以分拣并转往他处。2.在宁波、汉口、芜湖、九江接受和转发的邮件应是公告里以及今后随时发请照办的备忘录内规定可予接受的收件。”①

同日,德璀琳还在致芜湖海关税务司的第一号文中称:“另包给贵关邮政处寄去下列邮票:5分银邮票40张,计1000枚,值关平银50两;3分银邮票50张,计1250枚,值关平银37.5两;1分银邮票25张,计625枚,值关平银6.25两;共值关平银93.75两。随附的‘邮票收据’应退回本关。”②

德璀琳在函中所称的“邮票”即大龙邮票。当年的邮票发行是随到随售的。按当时的邮程计算,大龙邮票若由水路从天津经上海寄往芜湖需要8天时间。因此,芜湖使用大龙邮票的时间约在1878年11月30日前后。经集邮专家研究,芜湖海关邮政盖销大龙邮票的邮戳有3种:英文海关日戳、中文椭圆戳和海关邮件戳(图2)。另据当时在中国海关供职的西班牙人绵嘉义记载,大龙邮票印刷总量约100万枚,曾在北京、天津、牛庄(营口)、烟台、上海、镇江、芜湖、九江、汉口、宜昌、宁波、温州、厦门及大沽等地使用。

图2

图3

图4二、芜湖新关建立邮政官局先行试点

有关芜湖新关建立邮政官局的事其实很早就有报道了(即在1897年1月2日),这一点在上海早期的《申报》和《新闻报》登载的关于中国邮政发展的史料中均有披露。查阅上海《新闻报》了解到:1897年2月22日,《新闻报》发表《论中国举办邮政》社论,称清廷“谕令税务司赫德议奏章与芜湖先行举办,上海、香港依次举行”,因此,各地对芜湖新关建立邮政官局报道最早、最多也就不奇怪了。其实,早在1896年12月18日,《新闻报》就称“芜湖新关前奉总署(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署)饬开办邮政尽早见本报,兹闻关道袁观察顷奉总理衙门准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即西历1897年1月1日即行开办矣”。接着,1897年1月4日的《新闻报》又称,“芜湖新关税务司于二十三日又饬各信局赴关领取执照,妥议一切,兹闻邮政先拟西历正月初一号开办”。之后,《新闻报》又于1897年2月7日报道,该报记者的朋友从芜湖寄来章程,即寄信邮资等。

两年后,《新闻报》仍在跟踪报道芜湖的情况,称“芜湖邮政刻渐推广……在附近大通地方分设邮局,已于本月二十二日开办”③。接着,芜湖邮政局又“于本月十七日在长街玉林堂笔店、泰西药房等处安置信箱、分售邮票处”。后来,又派芜湖邮政局工作人员曹益卿前往安庆④⑤及皖南宁(国)、太平等处⑥,皖北安、卢、滁、凤、颖、泗、六、寿、亳等州县⑦(分别指安庆、卢州、滁州、凤阳、颖上、泗泾、六安、寿县、亳州)开设邮政局。

依据上述报道可知,清政府以开办芜湖邮政局作为试点是成功的。

三、国家邮政时期

清末,国家正式开办邮政。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奏的开办邮政章程上朱批“依议”,批准开办国家邮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遂委派总税务司赫德兼任总邮政司,专司其事。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日(1897年2月2日),国家邮政正式对外营业,并将海关邮政改为大清邮局。

安徽最早成立国家邮政局的地方是芜湖。当年,驻芜湖的安徽宁、池、广、太道道员为袁昶(1846-1900,浙江桐庐人)。他在芜湖任职期间(光绪十八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2-1898)正值洋务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他本人就是芜湖办洋务的代表人物。1895年1月至1898年7月,袁昶出任芜湖海关监督,官职关道。当清廷于1896年3月决定开办国家邮政时,他以积极的态度于1896年就将海关邮政由海关迁出,搬至芜湖的迎江街,成立大清邮政芜湖邮政总局,仍归海关税务司管辖,为全国35个邮界之一。

1899年,为适应邮政由沿江向内地拓展的需要,在安徽大通、安庆两地又设邮局。1901年,芜湖邮界内设邮政代办局,为全国首创;1902年推广至全国。

1904年10月1日,鉴于邮政已向安徽边远地区扩展,大通邮局改为副总局,大通被划为副邮界。1907年,芜湖邮界辖有邮政局所46个,大通邮界辖有邮政局所37个,详见表1。

1900年以行政区为标准重划邮界,芜湖、大通副邮界均由驻省会安庆的管理界务巡察司事直接管理。1910年底,邮界组织实施,全国共分14个邮界。36个副邮界,并定南京为邮界司署驻地;芜湖、大通均为副邮界,并归其管辖。1911年,芜湖、大通副邮界合并称为安庆副邮界,隶属南京邮政总局;芜湖、大通均改为邮务分局,归安庆副邮界管辖。详见表2。

大清国家邮政于1896年3月创立后,规定自1897年2月2日(正月初一)起正式营业。邮政当局为正式营业,曾采取了两条临时措施以解燃眉之急:邮票方面,在原海关邮政用的小龙邮票和万寿邮票上加盖银元面值,因数量不敷使用,又将红印花票加盖5种面值共8个品种,计65万枚邮票配给各地邮局;邮戳方面,刻制了八卦形邮戳,每一卦代表一个地方邮局,于1897年1月13日向各地邮局颁发。安徽当时只有芜湖一处大清邮局,其八卦形邮戳为 (坤)在上, (乾)在下(图3)。据记载,芜湖八卦形邮戳最早于1897年3月开始使用,一直使用至1912年12月21日(集邮者收藏有芜湖八卦戳尾日实寄封)。

据集邮史家研究,大清邮政在日本定制的邮戳(英汉大圆戳,图4)于1897年四五月间在全国各地的大清邮局启用。

大清国家邮政正式营业时所使用的加盖银元面值的小龙、慈寿、红印花邮票,芜湖邮局都均出售和使用过,并留有实寄封。

诚然,近代安徽邮政的发展史,除了上述海关及国家邮政,还应包括芜湖商埠邮政,虽并非本文的重点,但因其时间与上述阶段多有重叠,且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分9次发行了百余种邮票,其频率与数量在同时代都是惊人的,故在此也略加记叙。

四、“芜湖商埠邮政”芜湖自1876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一时间,外国商人、经纪人、传教士纷至沓来,原来的通信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对信息传递的迫切需求,成为外侨自发开办邮政的内因。

早在1863年,外侨就在上海开办了书信局。随后,汉口、烟台、重庆、九江等商埠纷纷继起而效法,自办“商埠邮政”,这成为“芜湖商埠邮政”开办的外因。

邮票自1840年在英国首发,到1894年已历时半个多世纪,其独有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欧美各国,集邮更是蔚然成风,每有新邮票发行,邮商、集邮爱好者们便争相购买,中国的商埠邮票也在他们收集的范围。通过发行邮票大肆敛财,不失为一条捷径,因此,出售邮票已成为中国各商埠邮政获取收入的主流,这就是“芜湖商埠邮政”开办的原动力。

在内因、外因和上述原动力的共同作用下,芜湖开办“商埠邮政”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1894年,旅居芜湖多年的英国侨民葛雷森(A.K.Greson)见有利可图,便纠集在芜的外侨数人创办了芜湖商埠邮局。同年7月7日,利欲熏心的葛雷森竟在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字林西报》上刊登了一则通告:“我,葛雷森,从本月1日起,委派我自己充当芜湖本地邮局局长,此告。1894年7月4日,芜湖。”这则通告为帝国主义者任意侵犯我国邮政权留下了铁证,同时也说明“芜湖商埠邮政”属私人经营的性质。

此后,葛雷森开始大肆印发邮票。从1894年11月起,到1897年1月止,他先后发行了9次邮票,平均每3个月就发行一次邮票。根据现存的芜湖商埠邮票分类统计可知,芜湖商埠邮票计有105种,变体邮票69种。

最使国内外集邮界公愤的是,在“芜湖商埠邮政”将关闭的1897年1月,葛雷森还别出心裁地在邮票上加盖法文“P. P.C”表示告别,又捞取了一笔钱财。最后,当“芜湖商埠邮政”奉清政府令停办,葛雷森还将剩余的邮票按面值折扣售给邮商,此乃最失邮政信用之举,历来为集邮界所訾议。但是,不论葛雷森是在什么动机驱使下私自发行芜湖商埠邮票的,它仍具有邮票的本质特征——邮资预付凭证,那些贴有芜湖商埠邮票并经过“商埠邮政”寄递的实寄信封足可徵信。

参考文献

①《清末天津海关邮政档案选编》中国集邮出版社.1988年版。

②《清末天津海关邮政档案选编》中国集邮出版社.1988年版。

③新闻报.1988年6月8日

④新闻报.1988年10月3日

⑤新闻报.1988年3月13日

⑥新闻报.1988年12月30日

⑦新闻报.1988年12月11日《安徽集邮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艺术的再现,温馨的祝福

胡博综谈《清正廉洁》(一)邮票设计

从《近代民族英雄》邮票设计看历史人物画创作

写在《丁酉年》邮票获奖时

方寸双奖 彰显大美

雕刻邮票 生生不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