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与“技术”的变化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新能源、互联网、智能等技术的跨界、进入和融合,使汽车终将成为下一个移动智能终端。随着新生代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化,服务体验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江苏骅盛车用电子(以下简称“骅盛”)深知市场变化对于公司未来运营发展的影响,于是近几年积极投入转型升级。对于智能制造转型,骅盛先从了解什么是工业4.0,再结合自身现状量身打造发展智能制造蓝图,进而逐步推进科技化进程。
笔者试图挖掘这些转型升级背后的原因,并总结管理与技术结合的经验,不仅在于让制造业了解如何做、怎么做,更希望能够从战略层次思考推动智能制造达到最终目的与目标。
骅盛以先进的产品设计与严谨的制造技术获得许多一线系统整合商与车厂的信任与肯定。1998年公司创立,2003年转型进入汽车电子产业,2004年开始陆续取得全球一阶供应商以及汽车制造商的供应商的资格,2007年启动汽车天线产品研发,致力于发展车用连接器、车用线束、车载天线、车用摄像头与车联网等产品,近年更着重于开发汽车多媒体产品及车载网络通讯产品的技术。
抓住汽车电子市场机遇开发领先性产品
在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等多重因素刺激下,2018年汽车电子化进程加速推进,汽车电子相关产业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近五年国内汽车将有一波工业革命,燃油车将退出市场,向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纯电动车将取代燃油车销售,但不管如何,都脱离不了对线束的需求。”骅盛总经理何德荣指出。
骅盛在2004年投入汽车产业,将3C产品功能植入汽车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近2年开始调整其产业策略,从生产连接器转向汽车电子总成,提高技术等级,如车用天线、车载天线、车用摄像头甚至车自载通讯T-BOX这些产品模块。
汽车智能化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受益最为明显的是车联网和高级辅助驾驶相关产品,此为骅盛近期产品研发主力方向。2016年骅盛与TSP服务商策略联盟,共同开发车联网T-Box产品,迈向车联网领域。
没跟上,就淘汰
“‘关灯工厂’我真的看过!一家不到五十人的企业,全自动化生产线,一年产值近70亿元人民币,这是我所见,也是我们要努力和追求的目标。”何德荣谈起他的一次参访经验,不仅赞叹,更坚定了公司车间智能化方向。骅盛邀请了工研院专家与顾问对员工进行培训,了解什么叫工业4.0,同时开始编入自动化预算。
“我告诉项目团队,只要两年可以回收,同时能解决未来人工成本问题,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对于大部分企业关心自动化到底要投入多少预算的问题,何德荣给予了明确的方向。我们从中也能了解到,制造业面临的人工成本增长压力、汽车产业严格品质要求与市场竞争等,驱使骅盛必须加快智能化速度,强化竞争能力。
挖掘数据价值 创造智能化效益
智能制造是一个逐步精进,从60分再到100分,从半自动化、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过程。如同何德荣所说:“不管能不能做到,什么时候能够做得到,都得坚持朝智能制造方向迈进。”
智能制造不仅是设备自动化、车间智能化,最终要体现在数字化运营,创造数字化价值,进而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经营管理者必须从战略、宏观角度,来思考透过智能化过程,要采集哪些数据,得到什么数据分析,作为实现精益生产消除浪费与降低成本的决策和行动依据。
随着骅盛产线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接续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把数据留下来,例如透过MES系统能记录与撷取机台设备信息。
鼎华系统总经理歐俋伶指出,工业4.0指标并非全面要求做到4.0,可以根据产业特性和企业自身情况保有些弹性,半自动化、自动化同时进行推进。
“未来场景应该是老板随时随地或在办公室就能够透过移动终端或面板,实时掌握开出的生产指令、入库数,生产目标状态,每一条产线良品/不良品状况,不良品流到什么地方去了,抓取数据进行分析和后续改善行动。”何德荣明确指出。
近三年里,骅盛从线束跟连接器被动元件生产转为汽车多功能天线、车自载通讯系统生产,如行车安全、行车辅助电子模块总成。由于一块印刷电路板是由许多材料组成,所以必须透过系统有效控管;再者,随着工厂规模越大,信息量就会越多,增加管理复杂度与难度,必须透过系统来辅助人。
没有数据的积累、并且没有透过大数据分析,就看不出生产问题,也找不出改善对策。骅盛生产制造从半自动化向自动化进行改善,朝向软硬兼施、虚实融合,除了采购硬体设备,同时强化信息化系统,如MES系统。
透过IT+OT的整合,逐步打通了车间信息壁垒,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品质良率等,也同时达到了对订单生产状况的掌控,快速回应客户需求,提高应变能力。
软硬虚实结合 提高生产现场智能化管理
随着骅盛产品转型升级,其对工艺的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生产现场设备、原材料种类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所需应对问题或状况也会越来越复杂,若依赖人工,第一是效率不高,第二是风险程度不断加大。
“工人是有情绪而且有疲劳度的,而电子设备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只要设备稳定,只有零分跟一百分两种结果。”这是骅盛透过设备自动化改善生产效率的原因。
然而,对汽车产业而言,每一家的设计都不一样,一个月销售一万台就算量大,与标准化大量生产3C的产业不同,少样少量定制化生产模式自动化的门槛就更高,智能制造就是要搭建一个能实现定制化生产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从半自动设备、自动化设备,软件管理弹性与机动性相对要求更高。
何德荣也指出,在汽车产业失效品质的成本相当高。与3C产业不同,线材坏了换一部分就好,但对于汽车产业而言,一旦零部件发生损坏,就必须先进行多个拆解,比如,先把四个座椅拆下来,再把内饰拆掉,拆完后还需要装回去,拆坏或拆的工钱都得自行吸收。
骅盛在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进行了许多改善,比如,导入MES系统实现机台数据整合达到自动提醒与预防机制,要超过上限了或超过下限,应该要采取什么行动调整控制线;物料没有进来可能就会造成哪些问题,或在问题还没有形成之前,提前给予现在要做什么事情,反应什么事情等建议。
在ERP系统基础底下导入MES制造执行系统,追踪产品履历与提高生产良率,接下来骅盛将逐步完备物流、产销、排产,满足交期回应。透过软实力建设如MES系统,以及正在规划导入的仓储物流智能化、品质管理模块智能化等,持续进行信息化与自动化改善,用更科技的管理技术来强身健体,提升公司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