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信息化周报

新时代 新软件 新人才

作者:本报记者 霍娜 张欢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下,软件产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产教融合如何协同育人?软件人才如何培养才能更“接地气”?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教育该如何调整?新时代、新软件、新人才,大幕徐徐拉开,改变正在上演。

未来世界是数字化的世界,未来的教育也必须和数据说话。教育要利用互联网条件,利用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将原来看不到、摸不着的规律,通过互联网在高校中更本质地再现出来。高校通过学科交叉引导学生学习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培养信息化、智能化素养,将对人才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拥抱机遇,应对变革,从高校到企业,产学政研用,让我们更为主动地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支撑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国家战略。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着力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并多次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源,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等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这些为我们加强软件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的遵循依据。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我们整个社会活动,也导致我们对整个IT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而且这种大量的需求不只是以IT专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是IT专业的课程和各个学科的人才培养进行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以前更多讨论纯粹的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包括电子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在更多面向的是大数据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新一轮工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在这个人才培养体系下我们应该思考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如何通过我们的高校和企业更快地紧密结合,培养出未来的创新型的领军人才。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7年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学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战略、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最多,导致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刚性的增长。我国软件行业对人才依赖超过其他行业,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更要求创新,软件产品的更新迭代,软件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人才。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的趋势的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行业色彩和专业性。

软件行业、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软件人才?软件行业发展很快,需要有相应规模的人才进行匹配,软件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就需要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

我国软件人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专业基础教育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应用能力培训不够,缺少实际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软件人才的素质培养。

软件产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逐渐渗透到人才界的各个环节,迫切需要创新软件教育的培养模式、组织形式、服务供给,将软件教育内容向社会延伸,加快校企协同育人。

当前我国软件人才的教育供给和人才需求在结构上、质量上、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整体上软件人才培养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对软件专业人才的缺口也在逐渐增加,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也在凸显,软件行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要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推动软件人才培养,培养构筑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宁夏一根网线撑起共享教育

威海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政务上“云端”服务接地气

兰州:丢了身份证自助能办理

首批基站启用北京迈入5G时代

江西鹰潭“智慧党建”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线

浪潮与网易云联合发布全球首款云计算全栈一体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