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天人合一”,几乎人人都听过,不管是文科的、理科的、工科的、搞艺术的、当干部的、做农民的都知道这个词,当你打开电视的时候看到关于大自然的节目或者文化的节目时都会出现这个词,那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在座的各位应该知道,“天人合一”的“人”指的就是我们人类,关键在于“天”如何解释。
大家的普遍观点认为,“天人合一”的一般解释是指人和大自然的合一,大自然就是指世界万物。“天人合一”是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中国自古就有人与大自然合一的思想,而西方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讲“天人二分”的。这种看法实际上暗含了一种观点,就是西方的思想是天人对立、主客二分的,因此中、西的思想观念在此表现为二元对立、不可调和的。那么从这种立场来观察当今世界爆发的各种危机,比如说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战乱频繁、恐怖活动加剧、经济衰退、宗教文化冲突升级等等,尤其核泄漏这样的事情,可以到最后都归结为西方思想和观念主导世界的恶果。
毫无疑问,西方文化确实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但是我们反问一下,我们倡导的“天人合一”就可以把世界拯救过来吗?可以说,在今天的语境下,“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中实际上暗含着一种救世思想,就是要求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实际上也成为了提倡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绿色和平主义观念的代名词。
那么究竟“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不是就如刚才所说的是与西方思想对立的呢?在这里我要举一些具体例子,看看究竟都有谁持有这样的说法。当然,电视节目中的人为了收视率说说无所谓,因为他们并不是专家,但是有些人说出这些话就是很有所谓的了,因为我们在这里谈的是学术问题。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句特别著名的话,这对于搞学术的人是必须要遵从的,即“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没有这种精神就不要搞学术。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一位我非常尊重的老先生,也是前辈学者,但是他对“天人合一”的看法,我觉得有些不妥。前面我们提到的那种把“天”等同于“自然”的观点,引申一下,就是把“天”等同于世界万物。从这个角度来看,“天人合一”与主客体相统一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天人合一”并不是两个对立实体之间的认识论关系,而是从存在论角度上将双方合一的关系。
用“天人合一”这个短语来概括中国古代思想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个思想究竟是不是指人与大自然的合一呢?关于这点,我们需要考察一下。比如说,如果把“天人合一”解释成为人与大自然的合一,就像现在的环保主义者所说的一样,那么我们要首先考察一下史实,看看古代的中国人究竟是否爱护环境。大家可能知道北京有一个老山汉墓,在2004年8月20号那天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这一汉墓的挖掘。这实际上是一个诸侯王的墓,不是帝王的墓。这个墓的墓葬和其它墓的墓葬有个区别,这个墓中有一种学名叫作“黄肠题凑”的结构。这个“黄肠题凑”就是在棺椁的外面再建造一层木质结构。外面的那些木头侧面长、宽各20厘米,整体长度90厘米,北京老山汉墓的黄肠题凑用了一万五千多根这样的木头。人们感叹这个墓是用一片森林建成的,那么这是爱护环境吗?这样的墓并不止一个,比如大葆台的汉墓,它的黄肠题凑用了一万五千八百多根柏树的木头。还有江苏高邮西汉晚期广陵王的墓、长沙象鼻嘴的一号墓、安徽的六安王墓,这些墓都用了黄肠题凑。也就是每一个诸侯王的墓都用了很多木头,那么这些诸侯王是胡乱建造的吗?当然不是。这是一种规矩,这种规矩恰恰来自儒家的思想,如果不那么做反而是违反礼制的。也就是说,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天”会惩罚他们,砍了那些木头做墓葬反而是符合“天”的意志的。如此说来,如果要是爱护自然,那么是违反天意的。
刚才说的是陵墓。大家还听过阿房宫,这是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造的一座宫殿。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所谓“兀”也就是说为了建造阿房宫把树都砍光了。据说黄土高原在古代的时候森林茂密,我们的中华文化曾经在那里繁荣,而后来却成了黄土高坡,经过治理,现在好一点了。还有秦始皇的地宫,到现在还没勘测出里面究竟有多大,那里面还不知道浪费了多少自然资源。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要享受,死了以后还是要享受,而且这些东西都是符合礼制的。你们到承德的避暑山庄就可以看到康熙建造的一座金丝楠木的宫殿,这种木材非常珍贵,一棵要长很多年,都是从云南那边深山老林里砍来的。由此可知,中国历代帝王的城都、宫殿、陵寝以及王公大臣的府邸、陵墓等等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比起今天的西方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这么说呢?西方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哪一个帝王为建造自己的陵墓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大家或许会提到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巴比伦的建筑,但它们并不是西方文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掠夺恰好是符合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的,被认为是与天意相符合的。假如你爱护环境,反对那些做法,就会被视为破坏礼制,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代思想史为什么会出现另外一家思想,就是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儒家的观点是隆礼尊贤,而墨家反对儒家的观点,首先要“薄葬”而不“厚葬”,要“非乐”。墨家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观点呢?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儒家这样太浪费了。可是我们知道,占据中国正统观念的还是儒家思想,礼制这一套是挡不住的。应该庆幸的是,中国古代一直停留在农业阶段,因此对环境的破坏是有限的。
《周礼》里面说不要猎杀处在哺乳期和怀孕期的动物,不要猎杀在孵蛋时的鸟,这是不是爱护动物呢?我们知道现在南海、东海、渤海、黄海都有休渔期,那么休渔是为了爱护鱼吗?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鱼长得更大更多,我们可以收获更多,这和爱护自然是根本两回事。因此在历史的史实里面就可以知道,所谓中国古代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没有依据的。
那么对于人与自然和谐这种思想,从“天人合一”的词语解释上看是否有根据呢?答案是没有的。从训诂学角度看,“天”不等于大自然。大家知道张岱年先生,他是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写了《中国哲学大纲》。他说:“中国哲学之天人关系论中所谓‘天人合一’有二意思,第一是天人相通,第二是天人相类。”“天人相通”的观念发源于孟子,大成于宋代的道学,“天人相类”则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
“天人相通”认为“天”根本的德性即含于人的心性之中。那么这样一个“天”到了宋代的时候就变成了“天理”,“天理”就是“人心”。因此宋代的朱熹说“性即理”,意思是“性”就是“天理”。这个“性”很难翻译成西方语言,大概相当于n at u r e,就是指人的本性。孟子说“恻隐之心”是“人之端”,意思就是人的本性是天赋,是人的本来就具有的东西,而不是通过后天的教养得来的,它不是知识。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之中就具有仁义,说一个小孩掉进了井里,当你从旁边经过时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孟子认为,无论什么人的内心都会为之一动,即使你和孩子的家人是仇人,你的心也会动一下。因此孟子认为这就可以证明人的本性是善的。孟子认为天与人性是一回事,是相通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尽”就是充分发挥的意思,充分发挥“心”的作用你就能知道“性”,知道“性”了以后就能知道“天”,因为天理就在人性之中。因此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到了宋代时朱熹说“性即理”,“性”大概对应着nature这个词。
北京老山汉墓天理就是人心这一思想直到现在还存在于老百姓的观念之中。我们经常说天诛地灭,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做的事情是违反人伦道德的,那么天就要诛你,地也要灭你。与“天理”相对的是“人欲”,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意思是在我们的心里面有一部分属于“天理”,还有一部分是属于动物性的“人欲”,是欲望,我们要保存前者,消灭后者。
对于董仲舒的“天人相类”思想,张岱年先生对其是否定的。他认为“天人相类”实际上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思想。“天人相类”思想认为天和人在形体、性质上是相似的,董仲舒说“天人相副”,“副”就相当于英语中的c o p y(复制),意思就是人是对天的c o p y,天跟人也是一样的,两者属于异质同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张岱年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很清楚,并没有说“天”是大自然。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天人相类”的“天”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上苍,甚至是星空、苍穹。这是张岱年先生的观点。
还有一种观点来自于楼宇烈老师。他是我的老师,他所讲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呢?第一,他明确说“天”不是大自然,他认为“天”也可以称为自然,但这个“自然”指的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他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和自然之天(即星空)合一的中心是“顺自然”,但这个“自然”指的不是自然界,自然界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用“天地万物”这个词来表示的。在传统文化中,“自然”指的是本然以及万物的本性,因此“顺自然”不是顺自然界,而是顺从一切事物的本然状态,顺从它们的本性。
与“天然”相反的就是“人为”,因此这种“天”就很有道家的意味了,“顺自然”就属于道家的思想了。《庄子·秋水》里面讲“牛马四足,是谓天”,意思就是那些野马、野牛就是自然而然的。但是“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就是说当你把马养起来,用笼头套住,把牛抓住,把它的鼻子穿上环来驾驭它,这就叫“人为”。《老子》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就是效法,以之为法则。“道法自然”的意思是说道就是自然,这个“自然”指的是自然而然。
“顺自然”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之一。对于“顺自然”的思想,《老子》《庄子》都算是比较晚的了。楼先生在书中说这个思想来源于中国原始文化中的自然崇拜,或者说天地崇拜,就是以天地为生物之本的思想,同时还与中国原始文化中的祖先崇拜有关。所以“天”是与自然之“天”,天命之“天”结合在一起的。后来人们又认为自然之“天”、天命之“天”跟人都是密切相连的,因此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实际上他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来源上溯到比孟子更早的上古社会。
我们通过对张岱年先生、楼宇烈先生的归纳可以知道,“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具有三个来源。第一是源于孟子的“天人相通”学说,第二是源于董仲舒的“天人相类”的学说,第三则是源于对天地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北京老山汉墓黄肠题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