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法制文萃报

治污者缘何沦为“污染源”

7月31日,生态环境部党组召开全国生态环保系统“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决定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孟伟严重违纪案作为反面教材,在全国生态环保系统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强政治、纪律和作风保障。

院长、院士、技术总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身兼多个重要职务的孟伟本应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军人物,但他没能抵挡住利益的诱惑,没有倒在污染治理的战场,而是倒在了被铜臭污染的“钱场”,从一名治污者沦为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的“污染源”。根据中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查明,孟伟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利用职务便利大搞权钱交易,先后几十次收受钱款,数额特别巨大。今年3月,孟伟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被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甘把诱饵当美食

孟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历任副处长、处长、副院长、院长等职。

参加工作后,孟伟一直记着父母为给他哥哥找工作时“用省下来的肉票和白面低眉顺眼请人吃饭”的场景,并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然而,孟伟追求的“出人头地”不是鄙弃求人办事请客送礼的潜规则,而是羡慕和追随———在他看来,能帮别人是有能力的表现,别人送礼金体现了对他的认可和尊重。在接受组织调查期间,面对记者,孟伟直言:“我收的不是礼金,更多是在这个过程中被人求的心理满足感。”

一些私企老板摸准了孟伟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在与孟伟交往时车接车送、前呼后拥、豪华宴请、为其亲友安排工作、为其父母聘请保姆……这让孟伟觉得“很受用”“很有面子”。

在众多为孟伟鞍前马后“服务”的老板中,青岛商人韩某某是典型的一个。由于和孟伟是老乡,从一箱箱家乡的海鲜、蔬菜和逢年过节时的红包开始,韩某某一点点拉近了与孟伟的距离。正是在孟伟不遗余力的“帮助”下,韩某某的公司在全国“野蛮生长”,短短几年间就从一家搞废品回收的“小作坊”式的企业发展为拥有50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

“落马”后,孟伟在忏悔书中写道:“商人的投资一定是要收回成本的,我只看到了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没有看到陷阱和危险,错把诱饵当成了美食。”

靠“院”吃“院”

孟伟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一职长达15年之久。他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视为“自留地”,把科研经费当成自己的“钱袋子”,用科研项目管理权大肆牟利。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包括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在内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技术总师即是孟伟,但孟伟非但没有在科研上作表率,反而“唯利是图,以科研名义大行贪腐之实。优亲厚友,在科研工作中向钱看”,把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当成了“唐僧肉”。据办案人员介绍,许多承担“水专项”课题的单位都以各种方式向孟伟进行了利益输送。

除了拿“水专项”换取经济利益,孟伟还用来经营个人的关系网。不少科研人员反映,一些水污染治理领域知名的专家想要承担“水专项”课题很困难,但孟伟的学生、同学、同事和朋友则轻而易举就能拿到课题。这些被送做人情的课题中,有不少存在虚假立项套取资金、内容抄袭、多头交账、滥用经费等问题。“靠院吃院”是孟伟打着科研幌子敛财的另一个渠道。据办案人员介绍,孟伟多次安排某环保公司参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科研课题,经费拨给该公司后,课题仍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人员帮助完成,实质是以科研的名义给企业输送利益,孟伟自己从中吃回扣。

□8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田国垒

 

欠薪建“黑名单”大半年效果如何

“租房贷”平台背后的金融秘密

五部门提醒防范以虚拟货币等名义非法集资

明年新高一学生启用新教材

太空再添两颗中国“北斗星”

生态环境部启动“千里眼计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