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全球有将近一千万人乘坐飞机出行。九霄云外的人类依然是人类,是人类就有三急。你是否好奇过,那么多屎尿,都到哪里去了呢?会不会直接从万米高空抛洒下来化为一团乌云?确实有人这么干。这么干的人里,我还认识其中的两位。
当然,大部分生活在地面上的人并不用担心被自己的“天屎”袭击。
不过如果你乘坐的是一款60年前的老飞机,比如1937年款的英国休泼马林公司的“斯特兰拉尔”(Stranraer)水上飞机,那真有可能会把屁屁暴露在寒冷的高空气流中,“天屎散花”。因为它的客舱里就有一个“直排厕所”。风吹屁屁凉的感觉一定很爽。
后来,为了改善如厕舒适性,航空设计师开始在机舱内布置稍微友好一点的厕所,比如二战时期英国“惠灵顿”轰炸机里有个带盖的桶。不过据英军士兵反映,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才不会用那玩意儿。比起尿到瓶子里,拉到纸盒里,然后开窗丢出去,那个马桶实在是糟透了。
这就是飞机上蓝色的马桶和天上掉下来的蓝冰。虽说现在已经很难见到这样的蓝冰,偶尔见到,还是要记得谨慎的绕开走。这种做法其实早就被一些航空先驱采用了。1927年美国飞行家查尔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驾驶“圣路易斯精神”号单发飞机用33.5小时成功飞越大西洋,因而成为各地名流的座上客。当英王乔治五世接见他的时候,根据会谈记录,国王弯下腰凑近林白问:“我很好奇,你驾驶飞机的时候是怎么行方便的?”林白回答说:“我的驾驶座前面有个漏斗,漏斗通过一根管子接在一个铝罐上。在着陆之前,我把那个铝罐丢在法国了。”
当法国人在巴黎的航空俱乐部外面朝阳台上的林白欢呼时,一定不知道这个帅小伙在他们头顶扔夜壶来着。
现在的一些航空冒险家仍然在采用这种简单易行的办法。2016年,挑战太阳能环球飞行的瑞士“阳光动力”二号完成了载人环球航行的壮举。飞机是2015年春天从阿布扎比启程的,后来路过中国,在重庆和南京做了停留。我从缅甸开始跟这个团队同吃同住,刚一加入团队,我就问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因为飞机尺寸虽然很大,但是座舱的空间很小,仅容一人,而且飞行速度又慢,有时候一段航程,飞行员需要独自飞行几天之久。飞行员是两位年届花甲的传奇冒险家:贝特朗·皮卡尔(Bertrand Piccard)和安德烈·波许博格(André Borschberg)。波叔跟我说,小便很简单,每天都要喝空很多饮料瓶,原样奉还就是。座椅中间还有个坑,打开盖子就是可降解塑料袋,当然气味很糟糕。如果在海上飞行,可以直接扔出去。在陆地上空的话就要攒到降落后集中处理。
民航客机领域,几十、上百人靠汽油桶和纸盒子肯定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喷气机时代,民航飞机越飞越高,高空的低温低氧低压不是人所能忍受的,于是出现了“增压客舱”。
增压客舱是全密闭的,里面大约相当于2 400米海拔的气压,乘客能舒适得多。而在高空,客舱内外就会有不小的压力差。所以你没办法在高空轻易开个门窗往外倒东西,那会让客舱内压力迅速减小,造成客舱释压。
早期的民机抽水马桶结构更像是公园里临时摆放的可移动式厕所。为了清洁马桶和管道,减少堵塞和水垢,马桶水里会添加一些蓝色的清洁剂。这种厕所的毛病很多。比如容易堵、反味儿,还需要用大量的水,一个航段下来几百升水就被用掉了。要是能少带点儿马桶水,就可以多拉几位乘客多带点货了。
这种厕所最著名的缺点就是清洁剂对管道有腐蚀性,容易引发侧漏。在高空低温环境里,漏出来的液体会迅速结冰。在气流冲击下,一旦冰块破碎脱离飞机,就有可能撞坏飞机。上世纪70~90年代,波音727曾经各发生过一起渗漏结冰撞击事件,所幸没有造成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
如果发生侧漏结冰,冰块在下落过程中会慢慢融化,但是如果冰块体积够大,就有可能落地。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媒体报道的天降“蓝冰”(还记得前面的蓝色清洁剂么)事件有30多起。还好,除了砸漏过一个房顶和一些汽车,以及有人因好奇舔食蓝冰造成了肉体轻微、精神极大的损害之外,就没有更严重的后果了。
1975年,一个叫詹姆斯·M·坎伯的美国人获得了一项“真空航空马桶”的专利(专利号US3922730 A)。这个设计用一个真空泵在废水箱里制造低压,当按下冲水按钮时,废水管和马桶之间的阀门被打开,马桶里的秽物被吸进废水箱,同时,马桶内壁会用少量水清洁。真空吸力加上马桶和管道内壁的不粘特氟龙涂层让清洁变得很彻底,而且还会吸走臭气,让厕所更清新。这个设计很成功,自从1982年波音首次使用这种马桶以来,飞机上的厕所再没发生过革命性的变化了。唯一的问题可能是抽吸时噪音很大,第一次用飞机厕所的时候你有没有被吓一跳?
飞机落地后,机场会有专门的废水处理车开过来,管道接上飞机的废水口清理废水罐。
比起民航乘客来说,现代军用飞机的飞行员们大多数要更不方便。运输机、预警机、轰炸机这些身宽体胖的飞机还好,战斗机、攻击机的座舱狭窄逼仄,甚至远远比反人类的廉航经济舱更反人类。然而随着航程越来越远、战斗任务时间越来越长,后方的指挥员们越来越发现,决定本方力量投送半径的,不再是油箱容量和发动机油耗,而是飞行员两块括约肌的坚强程度。
破声障第一人查克·耶格尔曾经表示,飞行任务完成的关键是起飞前排空膀胱。实在受不了,前辈林白的办法也还是好用的。只是,要在5点式安全带和弹射座椅8条束缚带中找到一个操作空隙,相当不容易。要是碰巧飞行服外面套着充气式的抗荷服,那操作难度还得增加一倍。
紧急液体卸载操作完毕,处理这些废液也是个麻烦。毕竟现代军机很难像林白的“圣路易斯精神号”那样把随便什么掷出窗外。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农业部赞助的一项研究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一点废液处理的难度。那项研究的初衷是开发一种土壤保水剂,结果是创造出了以聚丙烯酸钠为代表的超吸水树脂材料,造福了人类的婴儿和广大女性。拆一个纸尿裤或者卫生巾,里面有一些白色的颗粒,那就是超吸水树脂,它们可以锁住相当于自身体积几百倍的水。在美军的标准“尿袋”里,就装着这样的超吸水树脂,加上自封口,让飞行员在把尿袋塞进飞行服口袋的时候顾虑少了一点。不过如果你是一个舰载机飞行员,准备着舰前最好再次检查尿袋是否固定妥当,否则成功着舰时,尾钩抓住了飞机,安全带抓住了飞行员,尿袋依从惯性继续向前,拍在驾驶舱的操作面板上,吸饱了尿液的树脂颗粒就像一粒一粒晶莹剔透的鲟鱼卵,炸得满座舱都是。地勤哥哥一定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
大号就别想了,好在直肠的容积远远大于膀胱。不过总有肠道自己做主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只有两个选择:在无线电里公开自己的处境,返航,等着挨批和饱受嘲笑;或者……
图-134,上世纪60年代的老飞机,设计师为厕所上面留了一扇窗。在万米高空思考人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C-5“银河”运输机。飞机落地后,地勤兵会带上专用眼罩口罩,再用水管接上飞机的废水口。这是一个苦差事,但为了飞机在天上不发生马桶堵塞的糗事,他们每天都得对联队数十架飞机进行清洁。好消息是你可以带上氧气面罩。坏消息是,你得想办法买通地勤哥哥,让他替你保密,并且去申请一个新的弹射座椅坐垫。当年苏霍伊的苏-34刚问世的时候,作为一款远程战斗轰炸机,飞机上的厕所和厨房曾经是颇让同行们羡慕的设计。然而,随着苏-34座舱细节的公开,人们遗憾的发现,所谓的厨房只是舱壁上一个固定保温杯的卡扣。而所谓的厕所,也只是一个带漏斗的金属尿壶。网上传播最广的那张苏-34厕所的照片,其实来自于早已化为流星的和平号空间站。
如何在太空里上厕所,那就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了,处理不好这事,“休斯顿,我要跟你急!”
责任编辑:陈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