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琼斯指数狂跌508点,市场总值损失22.6%。一天之内,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总市值蒸发了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是美国华尔街有史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天。当天,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场都发生了股市崩盘。由此,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一”。
世纪大并购
雷诺兹·纳贝斯克(以下简称纳贝斯克),当时美国最大的烟草和食品公司,其知名品牌有骆驼牌香烟、乐之饼干等。在“黑色星期一”当天,纳贝斯克的股价从每股65美元狂跌至每股45美元。尽管公司总裁罗斯·约翰逊动用两亿美元资金回购股票,但股价依旧一蹶不振,一度跌破每股40美元。几周之内,该公司的市值蒸发了近40%。
实际上,纳贝斯克的业绩非常稳定,是一家公认的好公司。股价的突然暴跌,让一只暗中盯着该公司两年之久的基金喜出望外,它就是华尔街最有实力的股权投资基金———KKR集团。KKR集团的创始人亨利·克拉维斯给约翰逊打了一通电话,告诉他:“纳贝斯克的价值应该在每股100美元左右。现在,它的价格被严重低估,如果公司管理层有兴趣的话,KKR集团愿意和约翰逊一起收购纳贝斯克。”
当时,约翰逊并没有表态,因为他另有打算。既然公司这么值钱,为什么不自己把公司买下来?于是,约翰逊请来了美国运通公司和所罗门兄弟银行两大金融机构,请他们设计收购方案并提供资金支持。双方一拍即合。
几周之后,约翰逊代表公司管理层公开报价每股75美元,发起了收购战。而在此之前,其股价仅为每股53美元。
得知约翰逊联手其他金融机构踢开自己的消息后,KKR集团的克拉维斯勃然大怒。在他看来,约翰逊是在自己的启发之下才想到了管理层收购的点子。现在,他居然要把自己一脚踢开。而且,纳贝斯克是KKR集团盯了很久的一块肥肉,煮熟的鸭子还能让它飞了不成?于是,克拉维斯当机立断,出价每股90美元,直接叫板纳贝斯克。
一场被称为世纪大并购的股权争夺战就此拉开序幕。
半路杀出来的克拉维斯一下子打乱了约翰逊的部署。他不得不把收购价提高至每股92美元。但克拉维斯立即还以颜色,报出了每股94美元的价格。双方你来我往,轮番出价,这让约翰逊压力倍增,疲于奔命。而克拉维斯好像没把钱放在眼里,每一次加价都显得非常轻松。约翰逊咬牙做出最后一搏———报价每股100美元。这一次,克拉维斯没有应价,而胆战心惊的约翰逊还不放心,自己主动每股加价1美元,将报价变为每股101美元。当他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之时,沉默了几个小时的克拉维斯再次报出价格———每股106美元。这一次,约翰逊崩溃了。他当众宣布:放弃收购,退出竞争。而克拉维斯又以胜利者的自信再次加价,将竞价定格在每股109美元。
经过长达六周的价格拉锯战,KKR集团最终以每股109美元收购了纳贝斯克。因交易金额高达250亿美元,此项交易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一起收购案。
亨利·克拉维斯
约翰逊
垃圾债券
人们颇为好奇的是,克拉维斯从哪儿弄来那么多钱?答案只有四个字———垃圾债券。
垃圾债券可谓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最大的金融创新。它以少量自有资金外加拟收购目标的资产为抵押,大大降低了收购方的资金压力。当年,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曾夸下海口:“如果有人愿意,我随时可以让他收购通用电气公司。”当时,通用电气公司可是全球最大的公司。
米尔肯生于1946年。1970年,米尔肯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后,从事债券分析员工作。当时的美国,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信用紧缩,大型传统企业盈利下降,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融资困难,2万多家企业中只有800家够得上投资级别,可以发行债券。
米尔肯研究发现,传统的华尔街投资者在选择贷款或投资对象时只看重那些过去业绩优良的企业,往往忽视了它们未来的发展势头。他认为,债券的主要风险在于流动性,并不在于评级,投资低级债券比投资高级债券收益高。因为债券评级与利率成反比,他由此开始了垃圾债券的投资之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米尔肯投资劣等债券,并在德崇证券成立了专门经营低等级债券的买卖部。他四处游说,寻找愿意购买垃圾债券的人,德崇证券再把这些人变成垃圾债券的发行人。很快,他推荐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垃圾债券的年收益率达到50%。米尔肯和德崇证券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垃圾债券的垄断者。
风光无限的米尔肯因有人状告其违法经营而走上法庭。法院于1990年确认了米尔肯的6项罪名,并最终判处其10年监禁,赔偿和罚款共计11亿美元,同时禁止他从事证券业。尽管米尔肯结束了垃圾债券大王的传奇经历,但他的理论未被金融界抛弃。垃圾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被广泛接受,成为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收购企业的重要手段。
KKR集团靠垃圾债券融资收购了众多公司,他们也不管这些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是否合作。由于屡次得手,KKR集团在华尔街获得了“收购之王”称号。与此同时,他们还有另外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门口的野蛮人”(用来形容不怀好意的收购者)。
收购结束后,约翰逊黯然退出纳贝斯克。
几年之后,KKR集团分拆卖掉了纳贝斯克,获利颇丰。同时,帮助KKR集团发行垃圾债券的公司也分得了一杯羹。
各路资本在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中,不仅争夺自身的利益,而且提升了公司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公司已不仅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而且同时变成了可供交易的商品,公司的价值被资本发掘得淋漓尽致。
资本档案
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又称融资并购,指公司或个体利用自己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另一家公司的策略。杠杆收购的主体一般是专业金融投资公司。投资公司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是以合适的价钱买下公司,通过经营使公司增值,并通过财务杠杆增加投资收益。通常,投资公司只出小部分钱,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抵押借款、机构借款和发行垃圾债券(高利率高风险债券),由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作担保并用来还本付息。
杠杆收购的突出特点是,收购方为了进行收购,大规模融资借贷去支付(大部分的)交易费用。同时,收购方以目标公司资产及未来收益作为借贷抵押。借贷利息将通过被收购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