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 年以来,因血源紧张,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了对生物制品的批签发管理,人血白蛋白的市场供应变得较为紧张。但另一方面,临床上存在大量误用、滥用白蛋白的情况,这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费用的增加,还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在临床中,常见的白蛋白使用误区有以下4个:
误区一:做为肠外营养补充剂使用。手术和创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 但绝不能就此将白蛋白制剂当做肠外营养补充剂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分解产物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所需要的色氨酸,其营养、经济价值远不如直接补充氨基酸制剂, 因此不主张常规静脉输注白蛋白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误区二:提高机体免疫力。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能因注射液中的某些酸性糖蛋白成分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误区三:用来促进伤口愈合。有人认为白蛋白既然能减少伤口水肿,那对伤口愈合一定有作用。但实际情况是,白蛋白不能改善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四:抢救危重症患者。传统观念认为,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优良的容量复苏液,可纠正低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灌注,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危重监护领域。但实际并无证据表明,在危重病人的液体复苏中,人血白蛋白与晶体液相比能有效降低创伤、烧伤、手术患者的死亡风险,而且人血白蛋白的应用与患者生存状况的改善无关。
需要提醒的是,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患有严重贫血、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低下、肺功能轻度减弱者慎用白蛋白。孕妇或准备怀孕的妇女也应慎用,若非用不可时,应严密观察。人血白蛋白还不宜与血管收缩药、蛋白水解酶或含酒精的注射剂混合使用。另外,人血白蛋白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使用;输注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