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名女生成为黄埔第六期学员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为培养继续北伐的工作人员,邓演达所在的政治部决定在已停办的武昌大学校址开办一个政治训练班,称做“国民革命军政治训练班”(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拟招收男女学员1100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招生、考试、体检,到1927年1月,共招收男生1199人、女生213人。
这些女生来自全国各地,以两湖和四川居多,文化程度多为中等学校以上或同等学历,也有大学毕业或者肄业的,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她们政治面貌复杂,以中国共产党党员居多。女生中未婚女性居多,且她们的婚姻状况极具反抗色彩。
1927年2月12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举行开学典礼,213名女生,穿着与男生一样的深灰色军装,戴着军帽,打着绑腿,与男生队并肩站立。她们和1199名男生,共同成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1926年广州的黄埔军校已经招收了第五期学员,武汉黄埔军校分校招收的这批新学员便是第六期学员)。
黄埔军校女生大队的创举传到苏联,受到斯大林的赞赏,斯大林提出想要一张女生大队的集体照片。依黄埔军校惯例,一般情况下入伍生不拍集体合影,原因是入伍训期后,经考试分科将淘汰不及格的和身体病弱的入伍生,所以只有在毕业时才照集体合影留念。不过,1927年3月5日,黄埔女生大队拍下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这也是她们唯一的一次集体亮相。
女生向女兵的转变通过复试,准备入校的女生们面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剪辫子。多年后,胡兰畦在回忆录里清晰地描述了这段经历:“除童幼芝、游曦、贾孟璠、李淑宁和我都是早已剪了短发的外,其余未剪发的都把自己的辫子解开,一瞬时绿云绕绕,剪声嚓嚓,一条条辫子都被剪了下来。陈德芸的辫子虽也被剪掉了,但她的眼圈也红了,还流了几滴留恋的泪珠。”剪掉辫子的年轻女孩子们,一瞬间变成了英姿勃发的女兵。 入伍第一天,学校给每人发了一身灰布衣服、一顶帽子、一双草鞋、两双黑布袜子,还有一根一寸多宽的束腰皮带。原来衣着各异、花花绿绿的女孩子们,都穿上了统一的军装。游曦专门跑去黄鹤楼照相馆,留下了她人生中第一张戎装照。这张珍贵的照片上,游曦面露微笑,略带女儿家的娇态,眼中流露出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她把这张照片寄给了身在老家的母亲,并写了一句话:“女装变戎装,你说可笑不可笑。”字里行间露出的是自己第一次穿军装的调皮与欣喜。后来成为徐向前夫人的黄杰,也拍了一张军装照寄回家,不想却被家中伯父说成是“家族的败类”“太伤风化”。
钟复光在《黄埔军校女生队的一段回忆》中写道:“军校的纪律是非常严格的,绝不能像过去当学生时那样散散漫漫。早上军号一响,马上起床、穿衣、梳洗,将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个豆腐块,10分钟内一切要收拾完毕,然后进行操练。”
军校食堂的门口写着两行大字:“军令如山,党纪似铁。”吃饭是6个人一桌,一声令下,所有人同时拿起筷子,10分钟后,不管吃完没吃完,都要放下筷子。中饭和晚饭还稍微好一些,早饭最糟糕,因为早饭往往是滚烫的稀饭,女兵们经常吃得满头大汗,也不能在10分钟内吃完。
毛泽东、茅盾等为她们上课女兵的军事课程分为学科和术科。学科多安排在上午,术科多安排在下午,每次课程4小时。学科包括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以及《阵中法令》《补兵操典》《涉及教范》《军中勤务令》等;术科则根据步兵操典上的要领,按实战的要求,和男兵一样进行操练。
女生队的政治课拥有强大的教师阵容。开学之初学校正式委任恽代英为政治总教官,政治教官有李达、李汉俊、许德珩、章伯钧、谭平山等,特约讲演员有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陈独秀、瞿秋白、陈潭秋等。根据女生队的特点,学校还专门为她们开设了妇女解放运动一课,由茅盾主讲。
校方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殊性,规定女兵在生理期佩戴一个红色袖章就可以免予训练,但这些女兵坚持不配带袖章,咬牙参加训练。短短几个月内,这支年龄、背景、信念各异的女兵队伍,在军校里被锤炼成既有革命理想,又有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的巾帼群体。她们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高潮时期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未料几个月时间,国内形势大变,国共两党之间出现裂痕,国民革命面临危机。
1927年5月,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湖北的新军阀夏斗寅也突然叛变投蒋,指挥叛军攻打武汉。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黄埔分校的学员迅速动员起来,组成中央独立第一师,配合叶挺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出城迎敌。黄埔军校女生队也奉命开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救扶伤员。
此外,女生队的学员们还紧随部队一路追到沙市、天门等地,沿途与男生队一道向农村的广大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帮助他们整顿与恢复农民协会和妇女协会组织,带领群众打土豪、分浮财,做了许多农运工作,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女兵大队的解散1927年6月,宁汉合流。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面对武汉日益恶化的局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决定让学员们提前结业。7月18日,武汉分校在两湖书院举行了第五期炮兵、工兵大队和女生队的毕业典礼。恽代英主持了毕业典礼,他在典礼上对学员们说:“武汉的形势一天比一天恶劣,学校就要结束了。你们有家的可以回家去,没有家可回的,就随部队一起走。”
7月25日,武汉分校解散,每个学员发一张中央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毕业证书,以及5元国库券作为遣散费。女生队的学员,一部分派到贺龙、叶挺部队新四军军医处和教导团,还有少数人被送往苏联学习。但大部分学员被迫脱去军服,遣散回家。
黄埔军校女生队从1927年2月12日分校开学,到7月中旬分校停办,仅仅存续5个月时间,却培养出很多巾帼英雄,比如民族英雄赵一曼,在1927年广州起义巷战中光荣牺牲、年仅19岁的游曦,长期从事革命文化活动的胡兰畦,通过写作影响青年参军的谢冰莹等。
徐向前在1987年5月曾经为黄埔女兵题词:“武汉中央政治学校女生队是中国民主革命中一支坚强队伍,妇女解放运动的模范。”的确,“黄埔女兵”是一个值得她们骄傲的名字,更是一个我们应该铭记的名字。
谢冰莹,抗日战争中,由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一生从事写作。她的《从军日记》影响了一代人,许多女性因此加入女兵的行列。谢冰莹2000年去世,享年94岁。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1932年春,赵一曼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5年11月,她在战斗中不幸被俘。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敌人杀害,年仅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