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奔校的石雕作品《白云深处有人家》
胡奔校的石雕作品《笑谈风云》有着“国石”美名的寿山石,质地奇异,因产于福州北郊的寿山而得名。寿山石雕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共分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印钮5大类,品种千余种。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雕刻技艺的精华,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2006年5月,寿山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精雕细琢见功底的玉石链雕
在山西阳泉市聚芳斋石雕工作室的展柜里,一件件石雕作品雕工造诣深厚,造型精巧别致,让人叹为观止。聚芳斋的主人,国家一级雕刻师胡奔校,正在精心雕琢一块三连章作品。
这件三连章作品正进入最关键的脱环环节,三块章料主体依旧连为一体,上面一排链环密密麻麻地排在章纽四周,有些链环已经分离开,有些环节却依旧若即若离连在一起。只见胡奔校手持打磨机,细若绣花针的抛光头灵巧地在链条的空隙间游动,细细磨削,掏掉链条间多余的玉料。不多时,一个个链环便从玉料上脱落下来。
过了良久,胡奔校放下手中的打磨机,趁着休息时间介绍起手中的作品来。“这件三连章作品,最重要的工艺就是链雕,而链雕最难的就是脱环。”胡奔校说,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也是玉石雕琢中最考验功底的手艺,稍有不慎就链断石毁。首先,制作链条章的玉料要选细腻而性坚、质纯而格少的材料;其次,在相石构思时,还要安排好链条的位置,使链条巧妙避开裂纹与砂格。这件三连章作品,胡奔校已雕刻了近一个月,尚未完工。细看这件未完工的坯料,章料简洁,巧夺天工,美得恰到好处。特别是3条活动的石链,连接3颗印章,多达30多个链环,环径细如米丝,环环相扣,精细均匀,活动自如,精湛的雕刻技艺令人惊叹。
学有所成后走上创业之路
说起自己的石雕之路,胡奔校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胡奔校1982年出生在雕刻之乡福建南平建瓯市的一个工艺世家,祖上数辈均为庙宇佛像雕塑艺人。受家庭的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雕刻艺术情有独钟。胡奔校的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石雕艺人,在胡奔校的记忆中,爷爷为人和善,对工艺精益求精。“在我们那里,只有德艺双馨的艺人,才可以雕琢佛像。”爷爷雕琢的佛像总是慈眉善目。在与爷爷的朝夕相处中,胡奔校深切体会到了手艺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人生梦想,就是以后成为像爷爷那样德艺双馨的石雕艺人。
1998年,初中毕业的胡奔校进入福州寿山石雕厂学习石雕。学徒的过程既艰辛又枯燥,但他坚持了下来,刻苦钻研石雕艺术。在学习期间,胡奔校对寿山石雕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弄清了圆雕、印钮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和微雕等各种工艺的特点。老师格外器重他,经常带他观摩前辈的经典寿山石雕作品,并给他讲解各种雕刻技艺的风格特点。勤学苦练加上自身的悟性,胡奔校的雕刻技艺得以很快走向成熟。福建石雕行业的行规是学徒期满3年才能从事这一行业,为了把基础打牢一些,胡奔校又跟着老师学了一年。2002年,经过4年的学习,胡奔校终于出师了。
由于既有家学渊源,又聪明好学,基本功扎实,还肯吃苦,胡奔校的雕刻技艺很快就脱颖而出,当地一家有名的石雕厂聘用了他。品种丰富,颜色多样的寿山石原料唤起胡奔校对石雕艺术如饥似渴的追求,他尽情地汲取雕刻艺术的营养,反复揣摩雕刻技法,石雕技艺突飞猛进。
在别人的厂子里干活,自主性不强,老板看胡奔校雕狮子技艺纯熟,销路好,就老让他重复雕刻同一种题材,而他对于想钻研的山水雕、人物雕等无法涉及,使他的创作激情不能发挥。于是,2004年,他放弃了石雕厂优厚的待遇,自己在福州创办了一个小石雕厂。
创业之路困难重重,胡奔校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选材,优质的石材是出好作品的关键。以前创作时都是老板把石材准备好,在挑选石材方面他没有任何经验。第一次去进原料,他买了许多便宜的鸡血石原料——冻石,回来切开后,却是一多半不能用。而最难买的是寿山石,往往看起来外表漂亮的,剖开后里面却全是石渣。在这方面,胡奔校交了许多学费,才掌握了其中的要领。
选到了合适的材料,还要会相石,这是创作不同题材作品的基础。相石,就是石雕艺人通过观察石材外观形象、状态,在头脑中判定如何塑造物像的过程。“读懂石头,才能与各种石头结缘。”胡奔校说,以前相石有老师把关,现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昂贵石材,全凭自己判断。有一次,胡奔校碰到了一块通体黑亮的石材,美中不足的是石头的顶部有一大块白斑瑕疵,他经过仔细观察后,采用浮雕技法,创作石雕作品《丝绸之路》。凿坯时,他保留了“白斑”并雕为行走的驼队,而大块的黑色部分却原封未动,刚好体现了丝绸之路任重而道远的意境,使得作品别有意味。
胡奔校在进行链雕创作
胡奔校的石雕作品《丝绸之路》局部
胡奔校的石雕作品《一品当朝》
胡奔校的石雕作品《一马当先》胡奔校的石雕作品《九螭连环章》胡奔校认为,寿山石雕的相石贯穿在打坯、凿坯,甚至修光、磨光各个过程。打坯前的相石,确定的是雕刻题材和雕刻技法,决定这块石头的处理方向;凿坯、修光,甚至磨光后的相石,是根据石头里面的变化,重新构思,灵活应对,它能起到峰回路转,甚至画龙点睛、化解瑕疵的作用。业内有“一相能抵九日工”之说,强调的是相石的事半功倍之效。如果相石出了问题,雕刻刀一动下去,那减去的石头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打造南北大融合的石雕金字招牌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凭借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灵活多变的技法,胡奔校创作的题材已十分广泛,尤其擅长人物圆雕和大型雕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胡氏技艺”也成为闽北寿山石雕的亮眼招牌。2013年,胡奔校和朋友带着作品来山西阳泉参加奇石展览,没想到山西人对寿山石雕非常喜欢。阳泉开放的创作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让胡奔校对这座北方小城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寿山石雕技艺主要在南方流传,如果能让这种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技艺走出闽北,与北方的艺术风格融合,不仅能丰富题材、创新技法,而且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承传播,自己何不一试呢?之后,他多次来阳泉考察。2014年4月,胡奔校注册成立了阳泉市昱泉聚芳斋工艺品有限公司,决定在阳泉扎根。
2017年,胡奔校萌发了以山城阳泉历史与风光为题材,创作现代山水风景大型寿山石雕的想法。为此,他多次实地考察,并远赴寿山石产地寻找到合适的石材。他巧妙构思,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经过2个月的精雕细琢,终于完成一枚巨型印章式的宏伟力作《阳泉盛境》。作品以半写实半写意的手法,将阳泉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浓缩于章首,展现了阳泉厚重的人文底蕴与近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胡奔校的石雕作品频频获奖,逐渐引起业界关注。2012年,他的作品《十六应真》荣获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3年,作品《农家乐》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银奖;2017年,石雕作品《清泉石山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作品《飞天》荣获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国匠杯”金奖。
在山西生活和工作几年后,胡奔校已完全融入了这块土地。他呼吁在工艺美术界倡导工匠精神,树立文化自信,重视工艺美术的传承和传播。在胡奔校心里,自己始终是一名工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工匠精神在山西打造一块真正的南北大融合的石雕金字招牌。
胡奔校的石雕作品《兰亭雅聚》
胡奔校的石雕作品《抱琴访友》
胡奔校的石雕作品《阳泉盛境》
胡奔校的石雕作品《笑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