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辞去熊猫馆馆长,来到大山深处,甘当“熊猫人”
韦华1976年出生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一个少数民族家庭,母亲是仫佬族的第一批女大学生、一位优秀的乡村教师;父亲曾是一位壮族警官。韦华在家排行老三,有哥姐和一个妹妹。
父母的教育与熏陶,让韦华自幼对未来满怀憧憬与希望。从7岁开始,他就跟着哥哥上山砍柴,然后背到市场去卖,以补贴家用。韦华的家乡罗城自然风光秀丽,景色优美,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相传罗城就是因四周群峰环绕,罗列如城而得名。韦华从小生活在这童话般的山水中,大自然成了他最好的课堂,鸟、兽等各种野生动物成了他儿时的伙伴。韦华被野生动物的神奇所吸引,非常喜欢探索野生动物的奥秘,对野生动物总有问不完的问题,问了哥哥又问母亲,人生的理想由此萌芽滋长。每当谈起少年时的韦华,哥哥肯定地说:“我弟弟从小就痴迷动物。”
在父母言传身教下,4个子女好学上进,都考上了大学。在兄弟姐妹中,韦华的学习成绩最好,1997年9月,他考上了广西大学,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韦华更加热爱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并立志将此作为终身的职业与研究方向。2004年9月,他又到广西师范大学攻读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的硕士学位,3年时间,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2007年7月,韦华硕士毕业后前往桂林七星动物园工作。由于爱岗敬业,表现优异,韦华很快当上了熊猫馆馆长。在此期间,韦华第一次与大熊猫直接接触,亲身感受到了大熊猫的憨态可爱。因为工作,韦华第一次出差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在这里他看到了更多的大熊猫,了解了更多的野生动物,顿时眼界大开,流连忘返。
这一次与众多大熊猫的“邂逅”,让韦华坚定了人生的方向,找准了奋斗的坐标:研究大熊猫,甘当“熊猫人”,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和智慧。
2013年7月,韦华毅然辞去桂林七星动物园熊猫馆馆长的工作,来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从一名普通的大熊猫饲养员开始,追寻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野外监测突遭大熊猫袭击,面对肇事“凶手”他却笑了
韦华放着生活条件优越的工作不干,偏偏跑到大山沟里来吃苦,而且一个专业硕士来当一名饲养员,天天与大熊猫打交道,很多人不理解。
对这一人生的重要抉择,韦华的父母开始并不知情。很久以后,母亲获悉儿子的决定,对韦华说:“既然你作出了选择,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有吃苦的精神。”
从此,韦华远离了家乡和亲人,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走进了偏远静寂的深山。2015年1月,为了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野外研究,发挥专业特长,韦华又申请调到人迹罕至的卧龙核桃坪基地,参与大熊猫野化培训工作。
核桃坪基地处在大山深处,该地在汶川地震之后,地质条件极差。交通、生活等都不方便。韦华每天在悬崖上穿梭,时常遭遇山体滑坡,有时大树在面前轰然倒下,遇到多少次危险,他已记不清楚。
韦华将自己的青春融入青山绿水中,他不认为和熊猫打交道是枯燥、寂寞,更不是大材小用,而是乐在其中,在广阔天地中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一直是他的追求和梦想。
为克服大熊猫对人的依赖,只要上山,韦华都会穿上“熊猫服”,因为戴上熊猫头盔,身上涂着熊猫尿液,就能使外形特征极似大熊猫,以免受到伤害。
2 0 1 6年1 2月,身穿“熊猫服”的韦华,在核桃坪基地天台山野化培训场进行常规性监测和数据收集时,意外遭到进行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喜妹”的突然袭击,导致全身多处严重受伤,致使韦华的脚筋、双手腕骨都被咬断,左手掌约三分之一被咬掉。
由于大量失血,抢救时,韦华被输了4000毫升的血液,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了一遍,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大面积的创伤,给他留下终身残疾。
“熊猫爸爸”陈玉村为获奖者“熊猫天使”韦华(右一)颁奖。
韦华和同事观察正在接受野化训练的大熊猫。
韦华和同事穿着“熊猫服”照顾正在接受野化训练的大熊猫。躺在病床上的韦华无惧伤残,还是始终情系大熊猫,他说,盼望早日回到工作岗位。在从事大熊猫研究工作的同时,韦华还承担着一个山地鸟类调查的项目,并完成了150多种鸟类调查,发现了十多种本地区未曾记录的鸟类。他以自己的坚守和热爱,诠释着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无私奉献的内涵。
韦华伤情有所好转后,在同事的手机上,看到曾经伤害过他的“肇事”大熊猫“喜妹”时,还是释然地笑了。在韦华受伤一年后,2017年12月,韦华照护的大熊猫“八喜”(喜妹的幼崽)成功放归野外。听到这个消息,韦华高兴地说:“很欣慰。”
英国粉丝:全世界都需要韦华这样的人
这次“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评选,经超过7000万网民线上投票和46名专家线下投票,从61位候选人中评出了10位。韦华得知自己当选后说:“获得这个奖项,首先是很高兴。自己很幸运,因为我的同事中,很多人做的是跟我一样的事情。”
韦华遭受大熊猫袭击后,在病床上躺了一年多,经历了6次手术,前不久出院了。韦华说:目前行走已没问题,甚至可以慢跑,但双臂的弯曲和双手依然不灵活,之后还会再进行一次手术,并到康复机构接受训练。“医生说我的手经过康复训练,理想的话也能恢复百分之八九十的功能。我应该还能拿起照相机,继续拍摄野生动物,争取年内回到岗位上”。
韦华虽受了重伤,但仍一如既往地深爱着他的大熊猫保护事业,因为喜欢和热爱,所以执着,不论有多困难,都不想放弃。
韦华今年42岁,他工作后一直跟熊猫打交道,近些年更是长期在山上搞研究,婚姻大事一再被耽搁,这也成了年迈父母的一个心结,父母对韦华的牵挂也与日俱增。韦华的妹妹韦萍说:“我们全家人都说,我哥哥是把自己嫁给熊猫了。”
说到个人婚姻问题,腼腆的韦华总是说“看缘分吧”,跟多年前的答复一样。韦华认为,为了保护好大熊猫,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爱情无所谓,能在生态建设中找到内心快乐,这样就满足了。对于家人,韦华说的最多的是感谢。正是有家人的支持,他才能在大熊猫保护事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说:“有这样的家人,我感到自豪。”
韦华的真实、朴素、坚持,以及对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挚爱,受到全世界各地“熊猫粉丝”的关注和尊敬。他参加完“网络人物”颁奖典礼返回成都时,迎接他归来的人群中,就有一位手捧鲜花的外国人,他是英国人格雷汉姆。格雷汉姆目前在成都工作,是韦华的“粉丝”。“我和同事通过网络知道了韦华的故事,今天很荣幸能站在他身边。我很敬佩他的人格和勇气,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无论中国还是全世界,都需要韦华这样愿意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做出奉献的人。”格雷汉姆说。
严谨真实,不甘平庸,是韦华对自己的要求;平凡朴素,坚持所爱,是他对人生的追求。韦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他一步一个脚印,用热情与执著诠释着一名大熊猫保护工作者的品质,用奉献和热血书写着“熊猫人”新时代最壮丽的诗篇,用拼搏与坚守践行着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
韦华遭熊猫袭击后,各级领导十分关心他的伤情。图为领导到医院看望韦华。
被咬伤的韦华看到“肇事”熊猫的照片后,仍然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