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拍摄牡丹是在1978年,当时参与了《解放军画报》牡丹专题的组稿,作品由《解放军画报》1979年第十期以“祖国万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为题,在封二和第一页的显著位置刊发。此后,洛阳牡丹便成为我摄影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并且很快走出报道思维和表现方式,着意表现牡丹的天生丽质和飘逸神韵,一拍就是二十余年。虽然作品越拍越美,并且随着不断发表、展览和出版,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但我还是觉得没有真正从个性上与别人拉开距离,在观念和方法上已经走到了尽头。艺术有了成熟的个性,才有真正的价值。必须超越自我,另辟蹊径,全新突破。
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摸索、实验,逐步形成了新的思路,即摒弃纪实或画意的再现性,摆脱已成惯性的具象显现和识别功能的束缚,在超出正常视觉的微观世界里,探索那些最基本的视觉元素的构成可能性,让观察、感觉、思想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构建一种超越寻常观看经验的、纯粹的视觉形式,从而呈现出一个被具体物象所遮蔽的纯粹世界。而实现这一新的思路的手段和方式就是微距拍摄。为此,我添置了1亿像素的飞思XF100MP相机、微距镜头、灯具和用于后期的图形工作站—对于影像素质的完美追求一直伴随着我的整个拍摄。
我的微距拍摄常常就是在直径1厘米左右空间里的实验,需要不停地测试数据,调整角度,变换灯光,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景深,衡量着虚实,把握着线条的疏密走向,色彩的浓淡深浅,追求着形式的简洁而让线条灵动,让色彩纯净、通透、轻盈,在秩序与自由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有时候不是看到了什么才拍,而是在拍的过程中才看到是什么,甚至在拍摄放大后才完全看到拍了什么,每一次拍摄都有面对新的未知的紧张与期待,充满了随机与偶然,也充满了乐趣,常常收获意外惊喜。在这个抽象结构里,纯粹的线条和色彩就是影像的生命和意义,它承载着我的思想和观察,也形成了约翰·伯格所说的“特殊的说法”。
这样走过了四十年,牡丹摄影早已融入我的生活,而创新则使生活更有意义。国色 · 花语02 王昆峰 摄
国色 · 花语03 王昆峰 摄
国色 · 花语04 王昆峰 摄
国色 · 花语05 王昆峰 摄
国色 · 花语06 王昆峰 摄作者简介
王昆峰,1952年出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摄影》《摄影世界》《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等报纸杂志刊发了数百幅作品。作品先后入选第21届全国影展和第10届、第11届中国国际影展。出版个人摄影作品集《天地之约》《国色天香》。国色 · 花语07 王昆峰 摄
国色 · 花语08 王昆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