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瞭望东方周刊

互联网巨头抄底券商

作者:本刊评论员
8月3日晚间,华泰证券发布定增公告,公告显示,本次发行共10.89亿股,发行价13.05元,募资总额142.08亿元;六大认购对象中,阿里巴巴认购2.68亿股,认购金额35亿元;苏宁易购认购2.61亿股,认购金额34亿元。认购后,阿里巴巴持股占华泰证券总股本的3.25%,苏宁易购占总股本的3.16%。

近两年来,互联网巨头与券商之间“郎情妾意”,发生参股或控股行为的组合并不少见。投资者应该考虑的是,重利的互联网巨头看重了券商何种资质和潜力?

为什么选择华泰证券入股

严翔(券商分析师)

参与此次定增的公司除了阿里巴巴和苏宁易购外,还有安信证券、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信瑞丰资管公司、阳光财产保险公司等,本次定增股的锁定期为12个月。定增结束后阿里与苏宁将分别持有华泰证券总股本的3.2503%和3.1574%,分列第六、第七大股东。

在众多券商中,阿里巴巴和苏宁易购为什么会选择华泰证券,首先与华泰的行业地位有关。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华泰证券的营业收入93亿元、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0%和86%,赶超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老牌券商。

2018年,A股因突发性事件持续调整,市值大幅下跌。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华泰证券净资本仅为506.57亿元,行业排名第八,实际上与第一阵营券商还有较大差距。此次定增完成,华泰证券净资本已达648.65亿元,行业排名跃居第四。

再者,需要理清的是华泰证券、阿里巴巴和苏宁易购三家公司之间的关系。

华泰证券成立于1991年,注册地点在江苏省南京市。而在江苏南京的资本版图中,华泰证券和苏宁易购是同城的两大高市值巨头,这意味着华泰与苏宁在地缘性上相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阿里巴巴持有苏宁易购19.99%股份,苏宁易购仍持有阿里巴巴0.51%股份。阿里巴巴是苏宁易购第二大股东。

最后,近年来华泰证券在券商转型大潮中取得先发优势,特别是在互联网经纪业务上较为突出。这一点与互联网巨头构成了业务模式上的亲进性。

综合以上三点,不难看出华泰成为被抄底目标的原因。但目前A股整体还处于底部,对于券商而言,最煎熬的时刻并没有过去。

二级市场方面,今年以来华泰证券股价下跌了16.4%。从估值来看,华泰证券目前总市值为1033亿元,市净率为1.16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投资者是否出手,在于个人对其目前价格位置的理性判断。

互联网巨头早已盯上了券商

姚振刚(互联网行业研究员)

业界认为,此次阿里通过入股华泰证券,一方面可以与腾讯在证券业展开竞争;另一方面,目前A股市场和券商股处于底部区域,阿里的买入意在抄底。暂且不论抄底是否确定,但从互联网巨头间的竞争看,券商的确是一张不能轻易放弃的牌。

2015年5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所创立的云锋基金就将瑞东集团收入囊中。随后,瑞东集团旗下的瑞东金融斥资4.3亿元,与史玉柱旗下巨人投资、江苏鱼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者合伙设立云峰证券。

阿里巴巴通过云锋基金“迂回”进入了券商领域试水,而此次认购华泰证券股份则是阿里巴巴直接入股券商企业。

2017年9月,腾讯通过战略投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变相获得了境内券商牌照。

2017年9月15日,路透社刊登消息称,京东金融要收购第一创业证券24%的股份,作价约15亿美元。事后第一创业证券对该消息进行辟谣: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5.41%)、第三大股东能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8.49%)已分别于8月24日、25日告知公司终止筹划资产重组事项。

第一创业的第一与第三大股东终止股权转让,或是价格没谈拢。但如果京东金融真正看上了券商牌照,不排除通过认购增发股份等方式参与。

要知道,互联网巨头前一轮的竞争集中于银行业。当时阿里与建行,京东与工行,百度与农行,苏宁与交行,均宣布进行战略合作;之后腾讯与中行也宣布合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这一轮如果互联网巨头与券商的合作足够深入、顺畅,那么券商给互金公司带来的价值将不输于银行。

如何看待券商股目前的“哀鸿遍野”

李元奇(券商行业分析师)

2017年券商板块行情就十分薄弱,个股平均跌幅达15.34%。2018年A股状况更为严峻,券商股的杀跌更显惨烈。截至8月3日收盘,今年以来跌幅在30%以上的券商股达到了21只,跌幅在20%以上的多达29只。仅5月至今,就有24只个股跌幅达到20%以上。这次被阿里和苏宁看好的华泰证券,今年以来股价也累计下跌了16.4%。

业内人士认为,就券商整体面临困境看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专业化能力不足,同质化较严重;二是监管环境变动频繁,对个体公司存在较大影响。中小券商的处境更艰难,面临竞争压力较大,在资本实力、人员素质以及综合竞争能力同质化情况下,强者恒强的态势将越发明显。

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由于总体交易并不活跃,多空争斗并不激烈。据Choice金融终端统计,目前已有83只个股股价创出上市以来新低。其中有互联网个股、制造类企业和包括券商股在内的金融类公司。

看空者认为,券商股估值中枢已经下降,不能再简单地复制历史估值经验以推断出“估值修复”逻辑,板块和个股估值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此外,股权质押风险犹在,券商的盈利增长也面临困境,在这些压力之下,券商板块难以走出独立行情。

看多者则有相反的见解。8月的A股市场再次陷入下跌行情,尽管后期不确定性因素尚存,但是A股绝大多数指数PE均已处于历史底部区域,随后市场有望步入反复及整固期,个股机会逐渐增多仍是大概率事件。

一方面政策面发生的变化是不容忽视的,稳就业、风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会逐步落实到工作当中去;另一方面,整个市场出现的积极因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外资入市,第二个是养老金的入市,还有一个是上市公司的回购和大股东的增持,这些都会对市场产生正面的影响。

如今的关键问题还是在于,A股底部是否已经确立?

研究券商股的周期性表现

周霖(券商行业研究员)

券商作为股票发行和交易经纪的公司,其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投资者股票交易的佣金,此外发行股票也能获得较高收益。显然,在牛市期间以上两种盈利行为都会更为活跃,因此股市牛熊周期的转换,也决定了券商业绩的周期变动。

根据过去的大盘走势,券商股往往会在牛市初期领先大盘走牛,在熊市初期较大盘提前下跌。与所有的周期股类似,券商股在牛市中往往涨幅巨大,大大超出大盘的涨幅;在熊市中,跌幅也会大大超出大盘的跌幅。

大盘的牛熊转换与实体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周期和股市自身的运行规律有关。券商股并非每个牛市周期中表现最好的领头板块。在每一轮大级别的牛市中,往往都有一两个领头的板块,他们会先于券商股,先于大盘启动,并且涨幅比券商股涨幅大。

比如在2007年那轮大牛市中,有色、海运、银行等板块的龙头股涨幅近30至40倍,同期的券商股也在上涨,但龙头股的涨幅为10至20倍。

分析过去的三波牛市,可以发现资金对于券商股的反应有一定逻辑可循。

2007年前,投资者认为有牛市就有券商股牛市,牛市见顶也意味着券商股见顶,券商股行情与大盘基本同步;2008年牛市阶段,券商股资金在大盘见顶前提前撤离;同样,2015年牛市在6月中旬见顶,大部分券商股在4到5月份已经见顶,大资金再次提前撤离。

可以看出,大资金在有计划地进出券商股,保持先人一步,而非同步。下一阶段,大资金的操作可能会延续这个逻辑,但是中小投资者能否踏准步伐,很难说。

骆晓昀 /采访整理 开开 /设计

 

保研夏令营营员

年轻人如何理财

近视率纳入政绩考核,如何做

北京奥运悄然十年

仍可触摸的北京奥运

奥运场馆,你们还好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