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深南大道驱车,道路两旁高楼大厦林立,腾讯、创维、联想、中兴、大疆、迈瑞……一批科技企业聚集于此。作为深圳高新技术的出发点,深圳高新区承载着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
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全国试点园区以及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2017年深圳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7009亿元、工业总产值4332亿元、GDP2368亿元、实现净利润1068亿元、研发经费总支出213亿元、上缴税费526亿元。每平方公里用地实现营业收入609亿元、工业产值377亿元、GDP206亿元,均居国家高新区的前列,是知名的高产田。
20多年来,深圳高新区在推动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新技术产业已发展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增长点和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深圳正在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石墨烯等领域部分核心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高新技术产业稳健发展
7月28日,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在深圳召开。中国人工智能大会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专业会议之一。
“我们分析了海内外、长三角、京津冀各地区的建设,觉得深圳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沃土。人工智能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将与深圳共同努力把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
发明专利是科技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深圳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1188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9.31件。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达85.71%,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延续稳健发展态势。《小康》记者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了解到,初步测算2018年上半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185.39亿元,同比增长11.62%;实现增加值3408.62亿元,同比增长12.70%。
“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一大批创新性产业的创新平台正在建设和引进之中,而国内一线的高校都在深圳组建创新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表示,深圳的发改、经信、科创三个产业部门,每年支持研发产业化的资金达到了200多亿,市区财政这两年注入到创投资本的达到1000多亿。同时,深圳首次设计了50亿天使基金,出台支持基础研究的政策,瞄准科学前沿、基础研究,进行关键的技术攻关,既为深圳的产业打基础,也为中国高科技贡献深圳的力量。
高新区产业优化升级
20多年来,深圳高新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截至目前,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1230家,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在发展的过程,深圳高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瓶颈和矛盾。以高新区北区为例,在高新区北区,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玻璃、塑胶制造,化工生产等低端传统产业用地占高新区北区产业用地的四分之一,且半数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而大部分早期建设的工业厂房低矮陈旧,无法满足新型总部企业办公、研发需要,也不能适应创新创业活动需求。
此外,公共技术支撑不强。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检测机构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量少,使用效率低。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园、员工宿舍等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餐饮、购物、休闲等商业服务设施不足。
针对上述瓶颈和矛盾,为给产业战略升级提供空间支撑,深圳市南山区政府提出加快推进高新北整体更新。在深圳市政府的指导下,2016年8月31日,南山区政府提出“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产业升级、投控统筹”的整体思路。南山区政府负责对高新区北区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园区产业升级政策,深投控公司作为高新区北区的整体运营商,代表南山区政府统筹实施具体工作。
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体布局、复合更新的原则,通过片区统筹来实现产业升级、空间倍增和产城融合的总体目标,将深圳高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探索集约型发展道路并发挥示范作用。
在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中,根据产业布局、更新规划和企业需求,将在空间分配、分割转让、开发模式、产业保护与重大产业对接等方面创新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引导、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参与,以最佳的政策组合,最大限度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最低的综合成本,取得最佳的改造效果。
腾讯、中兴、大疆、迈瑞等一批科技企业聚集于深圳高新区。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