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石家庄呈明书店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发布会,这本名为《我们16班》的新书,全部来自一个班级的“家信”。
“现在的时代,快节奏,一切都快。说话快,说的话如风一般快,如风一般瞬间没了踪迹。做事快,连感情都可以闪电,我不喜欢”。
回首8年来,坚持给学生和家长写信,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班主任老师宋玲玲这样说。
2004年开始担任班主任起,她每周一封,风雨无阻地通过书信的方式,跟家长和学生交流,没有快捷聊天工具中的表情包,有的只是认真写下的每一份责任与期待。
2011年,宋玲玲中途接手16班,担任初三班主任。那时的16班,成绩已从初一时的优异滑到了谷底。在这种情况下,宋玲玲没有退缩,她这样形容这次接手,“把寄养在别人家的孩子领回来了”!
为了更好地与家长和孩子沟通,也为了将自己的情感更有效地传递,每周一封“家信”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这一写,就是8年。
于是,每周写一封家书,一年下来十几万字,记录了雁翔16班学习成绩,从跌到谷底到爬上顶峰的奋斗历程。
在写给16班的十几万字家信中,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这个班级的大事小情,从一开始只给家长写,交流孩子在校情况,到后来也给孩子们写,沟通建设班级的理念,从最初的班级生活碎碎念,到后来分享生活的感悟,慢慢地,读宋老师的信,成了学生和家长不变的习惯和真挚的期待。
宋玲玲慈母般的爱,和严父般的苛,感染了班级里的孩子和家长,一年的时间,16班从谷底回到领头雁位置,在读信之余,给宋老师回信,也成了很多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情感表达。
她的学生,有的被保送到北大,有的考上了清华,有的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系,有的拿到了加州大学的offer……
很多孩子都说,他们能够最终“扬帆”,都靠宋玲玲老师“家信”的力量。
□8月12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