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瞭望东方周刊

东北山林重闻虎啸

作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邹大鹏 强勇 李建平/黑龙江哈尔滨报道
“林子密了,老虎才能藏住身,捕食几率才会提高”

吉林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在检查保护区内一处红外感应照相机的拍摄内容

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林业局新开林场和桦皮林场架设的远红外照相机拍到了多张野生东北虎的照片

一只额头上有“王”字斑纹的野生东北虎弓着背、悄悄挪步,最终在一个固定于树干上的红外相机前驻足,眼中充满了警惕。片刻后,这只东北虎才转身,重新钻进树丛。

在中国东北长白山支脉老爷岭的密林深处,上述一幕近年来数次出现,并被黑龙江省绥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三岔河林场的红外相机完整记录下来。

东北虎是濒危物种,目前全世界仅有野生东北虎数百只,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等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野生东北虎被发现的次数持续增多。

“全球老虎日”前夕,本刊记者一行5人来到黑龙江、吉林两省交界处附近的三岔河林场,这里是我国野生东北虎保护的核心区域之一。四处望去,目之所及均是大片郁郁葱葱的山林。

进了山,林间一片安静。不时有风吹过,响起哗啦啦的树浪声。没多久,一串动物脚印进入视线。野生动物巡护员张绍坤蹲下身去拿手比量,“是头野猪,大概100多斤重。”他说,野猪、狍子、梅花鹿,都是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来源。

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在林木茂密处,遮天蔽日只能看到头顶一线天。张绍坤说,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森林生态加快恢复。“林子密了,老虎才能藏住身,捕食几率才会提高。”

深入数公里后,记者一行抵达少先沟的一处红外相机观察点。张绍坤打开相机外面的保护盒,麻利地翻看完镜头记录。“这次没拍到东北虎,都是狍子和野猪。”他抬起头,表情有些遗憾。在少先沟的几个观察点,2017年曾4次拍到东北虎的影像。

很快,张绍坤起身重新设置好红外相机,然后拿出一把喷壶在周围的空气和草木上喷洒,里面装的是兑了水的羊油。这样做,既能遮盖人的气味,还能吸引东北虎。

在三岔河林场辖区内的莽莽林海,还有10名像张绍坤一样的野生动物巡护员。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查找清除猎套,并用GPS和红外相机捕捉东北虎的踪迹,反馈科学数据。每个月他们至少有12天都在山林巡护,一天要走30多公里路。

“东北山林重闻虎啸,来之不易。”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姜广顺说,在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下,地方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为东北虎生存创造了条件。

如今,不仅老爷岭,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东京城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及吉林省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地都再现虎踪。

2014年4月,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次年,我国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森林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以三岔河林场为例,停伐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全部提高。三岔河林场场长刘川说:“生态恢复加快后,以狍子为代表的有蹄类动物数量增多,东北虎也回来了,森林食物链变得更完整。”

2016年,东北虎的保护工作再获机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审议通过。根据方案,公园设立在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区域,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计划在2020年完成建设。

三岔河林场正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计划范围内。目前,林场在准备搬迁,把绿水青山还给东北虎等野生动物。刘川说,“人退虎进”体现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

虽然林场即将搬走,但巡护员将留下来继续巡山护虎。“可能这辈子,我都不会在山里遇见野生东北虎,但我会在心里一直守护着它。”张绍坤说。

 

器官捐献协调员

“自闭症家庭遭抵制”之问

职场压力有多大

垃圾围城“解围”之道

“最复杂”的北京西站地区怎么管

垃圾回收的二十年坎坷路

相关文章